“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迪丽瓦拉
2025-07-23 10:33:45
0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句名言出自唐代史学家吴兢的政论性史书《贞观政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引用了这句话,嘱咐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可见我们对历史要心存敬意,要有持之以恒的学习热情,还要能够从历史中汲取养分。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到以史为鉴呢?

明史实。历史是过去真实发生过的事件,虽然我们看到的历史大都经过历史学家有意识的选择与编纂,但“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的基本原则是必须坚守的。当然,历史本身还存在一个书写的问题。历史学家或者为了叙述方便,或者因为心中某种不可压抑的情感,或者有意突显某个情节,也常会借用文学的手法,比如倒叙一下,插叙一番,须知历史是不能“倒”的,也不能“插”的,但如此书写,会把一些事件写得波澜起伏、惊心动魄,历史因此有了“脉搏”,有了“趣味”,也会更加吸引人。这是不少人喜爱学习历史的一个动因。但是,如果仅限于兴趣的话,那学历史与看小说也没多大差别,还不算真正的研究历史,或者说,这只是历史爱好者。研究历史,首先就是要了解过去发生的事件,厘清这些事件的本末。从这个层面来讲,历史就是由一个个事件有序排列构成的。弄清每一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弄清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前因后果,这就相当于给几千年的历史穿了一条线。有了这个提纲挈领的线索,历史因此才变得可以把握。

度人心。历史是由事件构成的,但事件的背后主导者还是人。中国传统的史书以纪传体为主,实际上就是以人为中心,可谓抓住了关键。因为历史是人创造的,是人记录下来的,也是为了流传后世的,当然要以人为中心。从这个层面而言,历史就是由一个个人、一个个群体构成的序列。所以,学习历史,了解历史人物,不是说“不但能说出五虎将姓名,甚而至于还知道黄忠表字汉升和马超表字孟起”,而是要揣度历史人物的心。人心,就是指人的情感、心地、良心、觉悟、境界等这些内化的深层的东西。时间在变,事件在变,人也在变,但不变的是人心;几千年前的人和事之所以能够仍然触动我们的内心,还是因为共通的人心。所以,我们研究历史,就是要去触摸古人之心。孔子的那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作风,孟子提倡的“舍生而取义”的精神,司马迁发愤著书的勇气,韩愈勇往直前的斗志,岳飞的“尽忠报国”的品质,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精神,直至今天,仍然充满着正能量,是值得提倡和发扬的。同时,我们也鞭挞那些贪赃枉法、祸国殃民的奸臣、恶人。这些都是源自人心,根植于人性。我们只有触摸到古人的喜怒哀乐,深入到古人的内心世界,理解人性的种种表现,才能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历史人物,才能理解他们的言谈举止,不能动辄以善与恶、对与错论定古人,更应该了解古人的心灵轨迹。

晓大势。所谓大势,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历史规律。中国几千年以王朝的更迭为明显特征的历史,其间有盛世,也有乱世,有分裂,也有统一。到底是什么导致的这些分合治乱?这是值得我们反复思考的。所以,透过众多的人、众多的事,透视历史的大势,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任务,也是历史的重要功能。我们学习历史,需要时时穿透纸背,努力把握历史大势。只有把握了这个大势,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历史,才能真正理解古人的内心,才能对一个王朝、一个国家乃至一个人,从哪里来,应该往何处走,应该怎么走,作出正确的判断。顺势而为则兴,逆势而作则亡。这是历史给我们的启示,也是现实需要的指导。 

长智慧。智慧是多方面的,而研究历史是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通过历史,我们了解人类的文化、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我们了解人类的经验,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智慧。我们看历史的时候,感叹于“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感叹于“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感叹于“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史就是一面镜子,曾经的真实的人真实的事,就是一个个案例、一个个样本,这既能成为后人的榜样,也是后人的警钟。它能提醒我们避免重走前人走过的弯路,避免重走前人走过的错路。人不了解历史,就会重蹈覆辙。历史能够给予我们的,不单是过去众多纷繁复杂的事件和形形色色的人等,更是不变的人心和永久的大道。这些道理,能时刻呈现于当前,并指导我们走向未来,为未来指明正确的路径。

知兴替。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历史、现实、未来,本来就是前后相继、一脉相承的。司马迁写《史记》为了“述往事,思来者”。王充说:“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陆沉,就是愚昧迂腐、不合时宜,这是只知历史不知当下的后果。盲瞽,就是看不见,比喻无知、不明事理,这是拘泥眼前不懂历史的后果。历史、现实、未来从来就不能分割。只有把握了历史,才能在纵向的链条中找准我们的位置。只有关注当下,才能在横向的网络中确定我们的定位。一切历史,只有在现实的世界中才能激活,才能为我所鉴,用历史的逻辑、历史的思维、历史的眼光、历史的情怀,才能认清现实,找准定位,知其将往。从这个层面上讲,我们学习历史就是着眼当下,就是通过学习、研究历史,理解国家兴衰更迭的原因,明晰过去,着眼未来。这不仅是历史学家的责任,也不仅是政治家的责任,而是每一个人的责任。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每一个基于对历史认知的生活、工作、探索与实践,又紧密关系着每一个人的未来。这就是“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所蕴含的重要意义。

作者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王... 1956年1月,北京战犯管理处宣布全国国民党战犯大集中,在这前后,来自沈阳、济南、抚顺、昆明、西安、...
原创 考... 中国华夏文明之所以一脉相承,离不开千万劳动人民的艰苦奋斗和维系。在那段备受压迫的环境之中传承着属于自...
原创 诸... 在名著《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讨伐魏国,试图复兴大汉,但因为操劳过度,处理军务多,饮食又少,...
原创 六... 三国时代群雄逐鹿,可以说英雄辈出。但真正最有希望统一天下的人,却不是曹操,刘备,孙权。虽然他们三个三...
我写张思德(艺海观澜) 在采访写作中,我深刻体认到,英雄与常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英雄的壮举理应受到称颂,但千千万万并无...
杭州博物馆推特展 民众捐赠老物... 20世纪50年代西湖疏浚工程的相关物证及照片;20世纪60年代新安江水电站建设者在大坝前的留影;20...
原创 苏... 苏麻喇姑可能是清王朝历史上最为传奇的一个女子了。第一,她几乎见证了清朝入关到建立清王朝的全过程;第二...
原创 清... 作者:木白 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个道理许多人都懂。 清朝到了最后那几年,溥仪的父亲载沣掌权,大搞皇族...
原创 历...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出现了许多非常厉害的人物,有的人能够运筹帷幄中,而有的人能够决胜千里外,甚至...
英雄城里续写爱民为民动人故事 转自:公安部新闻传媒 2023年5月1日,南昌市公安局警旗队亮相南昌八一广场升旗仪式。王伟摄 “南...
原创 明... 在明朝最大的一件事件可能就是土木堡之变了,也是因为这一场兵败的事变,让本来一直很强盛的明朝走上了下坡...
原创 比... 历史上涌现出过很多忠臣,他们不畏生死,为了天下庶民,敢于和帝王相争,明朝的于谦,南宋的文天祥,都是鼎...
原创 雷... 雷峰塔下真有白蛇?18年前考古队深入地宫,揭开千年奥秘 我想《白蛇传》这个故事大家应该都是知道的,这...
原创 河... 河北赞皇县有个众所周知的特色,当地有五座赫然摆在村口的古墓,但关于这些古墓的来历,当地村民却是各有各...
原创 长... 前言 秦赵长平相持,这困难对于秦国来说只是常态,但是对于赵国来说就很难受,因为没有经历过,所以在这个...
原创 希... 历史是厚重且严谨的,但这并不妨碍人们通过分析历史上发生的事情来还原该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影响,而且特...
原创 李... 武则天退位之后,整个人肉眼可见地迅速衰老下去,速度之快让李显都大吃一惊,不过,她人生的最后一年,过得...
原创 论... 文 / 子玉 韩信、英布、彭越是刘邦夺取天下的三根支柱,有必要给他们列个“成绩单”—— 如果非要给这...
原创 华... 华佗在正史当中,有着两种不同的记载,根据考证,他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145年)并与建安十三年(公元...
原创 晚... 晚晴是一个把平民送到半山腰,却把山顶的人扯下云端的一个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有热血、有牺牲、有不平、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