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中,我们通过史料、文物的解读大概能理清这几千年文化传承的脉络。不过,其中还有许多未解之谜等待我们继续发现与探索,我国的历史研究,其实还是处于发展阶段,许多古代的故事或者传说,还等待着更多的史料和文献去证实。为了填补历史发展的一些空缺,许多专家和学者们一直在不断地努力。
《资治通鉴》里曾经有写“宣策脱身宵遁,抵土蕃西境”。在唐朝,使节王玄策出使西域所产生的传奇经历,一直只有文献记载,但缺乏历史实据,但西藏出土的一块石碑,让无数专家与学者又惊又喜,验证了王玄策真的存在,那么他的那些传奇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的,当年在他身上到底发生过什么?
90年代初,许多考古学家在西藏进行考察,希望能有更多西域的文物来证实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下,考古专家们发现了一块石碑,上面刻满了文字。刚开始,考古学家认为这只是普通的石碑,但解读完石碑上的文字,专家们又惊又喜,因为这块石碑上写的就是王玄策的传奇故事,这一人物从没有直接的文物来证实他的存在,如今石碑的出现,就让王玄策这个传奇人物活灵活现了起来,专家们很兴奋。
这块石碑上刻的内容就是《大唐天竺使出铭》,讲述的是王玄策等人出使西域的故事。我国的唐朝,国力达到鼎盛时期,与西域已经有了贸易往来,于是乎,唐朝经常派使节出使西域,希望促进各国间文化与贸易间的往来。王玄策第一次出使天竺就取得了很多成果,不仅加深了两国文化的交流,更签下了许多贸易大单等。
但是,王玄策的传奇经历却是在第二次出使天竺时发生的。原来,王玄策第二次到达天竺以后,天竺正在内乱,并且发生了政变,改朝换代的天竺,为了树立自己的威望,竟然将唐朝使臣王玄策的团队统统给抓了起来。古代各国之间有约定,就算发生战乱,也绝对不能怠慢使节,天竺这一行为,已经严重地挑衅了大唐的权威,王玄策觉得很屈辱,他想方设法想要逃出天竺。
我国古人的智慧超前,兵法、战术都用得得心应手,很快王玄策团队就摆脱了天竺的控制,但是身为使节,自然是咽不下这口气的,尤其是天竺这样的小国,居然非法拘禁天朝上国的人。王玄策回到了土蕃,就是现在的西藏,他以唐朝使节的名义向土蕃借了2万名士兵,他亲自指挥,仅仅用了3天时间,就将天竺打败了。此时,天竺的新王才意识到唐朝不好惹,并求饶,以后会每年向唐朝纳贡,保证礼待每一位唐朝来使。
其实,在我国古代,我们从来没有主动去欺负任何一个国家,不是不能,而是不会。王玄策只不过借了两万名士兵,却打败了一整个国家,这种才干和能力让许多国家都胆战心惊,另一方面,也证明了王玄策的通天才能,简直就是军事天才。但是,回到长安后的王玄策并没有得到嘉奖,后来的史书也没有记录这些内容,就简单地阐述了王玄策曾经出使天竺。
如果按照平常,王玄策立下如此大功,为何唐王不重赏?其实,王玄策攻打天竺事先没有跟唐朝报备,自作主张去附属国调兵遣将,这在古代是大忌,是直接挑战国家的兵权。如果,使节都像王玄策一样,打着国家的名义去附属国随意调动兵马,那对于高坐皇位的帝王来说,这是一种非常大的威胁,因为使节有了外国的帮助,万一谋反,对国家的安全也很不利。
因此,王玄策的很多事迹,史书中都没有写,怕的就是他功高震主。但是,这种传奇的事情,一直在民间流传,其中还有许多神话色彩。如今,这一石碑出土,证实了王玄策在天竺发生的传奇故事。因此,唐朝与西域各国的历史故事,又有了新的证据,表明了丝绸之路的重要。
大唐时代虽然繁盛,但出使西域还是非常艰苦的,所以当时的外交人员为中原地区与西域之间的友谊作出了许多不朽的功勋,甚至付出了生命。随着我国考古事业的发展,更多的史料和证据会越来越多,我们也能通过这些文物看到过去几年华夏儿女的更多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