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国古代律法极为严苛,甚至有专门的刑部来负责刑罚的执行。说到古代惨无人道的刑罚,我们不免想到许多惨厉的画面,如我们听过的十大酷刑:
剥皮、斩腰、车裂、俱五刑、凌迟、缢首,烹煮等,可这些惨烈非常的十大酷刑并不是古代人最怕的,古代人最怕的罪行便是——诛九族。
提到诛九族我们大家可能都很熟悉,因为在电影或电视剧中,有人冒犯了皇权,很有可能就会被判诛九族的罪。可在电视剧里轻飘飘的一句“诛九族”,对于当事人来说不亚于五雷轰顶。
诛九族的来源
“诛九族”最早起源于西周时期,西周时我国正处于宗法制的统治下,血缘关系是当时人们最坚固的联系,宗族观念极强的古人认为族亲至关重要。
《三字经》也曾对九族有所解释:“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字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翻译过来就是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还有自己,甚至还包括自己的儿子、孙子还有曾孙和玄孙。
简单来说,就是从自己开始,往上往下延伸至四代。在封建王朝中,皇权神圣不可侵犯,皇帝是社会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不容任何人冒犯。
皇帝的意志就是天下人的意志,没人能违背皇命,众人都对皇权马首是瞻。既然如此,皇权如此的权威,又为什么会出现“诛九族”这样的刑罚呢?
那是因为无论在什么朝代,只要有压迫就会有反抗,一些对皇权不满的人就会抓住任何机会来造反,而皇帝为了威震四方,便想出了个诛九族的罪名。
诛九族是指三个人的族,这三个人分别是父三族、母三族和妻三族,这里的九族与上述多少有些不同。简单一点说,父家三族是指姑姑及子女,外甥一家,以及亲生父母和亲兄弟还有自己的亲生儿女。
母女三族是指外公外婆,亲娘舅,以及母家兄弟;妻三族指妻子的弟弟,岳父岳母等。这九族看下来,我们不得不感叹“诛九族”刑罚的残忍。
我们可以换算一下,一代人在古代短则三四十年,长则七八十年,能做到四世同堂的家庭都极为难得,如果九代同堂的家族克维斯少之又少,所以对古代人来说,诛九族不可为不狠。
历史上有哪些人被判过诛九族?
既然“诛九族”这么残暴,那么历史上有哪些人被判处过“诛九族”的刑罚呢?别看影视剧里经常把“诛九族”挂在嘴上,其实历史上真正被诛九族的没有几人,很有名的也只有两人而已。
第一个被诛九族的人便是隋朝的杨玄感。他出身官宦世家,父亲杨素在隋朝官任司徒,曾帮助隋炀帝夺得皇位,平定汉王杨谅之乱,可以说是有从龙之功。
但杨素死后,杨玄感继承爵位还升任礼部尚书,家里经常高朋满座。这时隋炀帝的猜疑之心越来越重,而杨玄感也生出了不臣之心,大业九年,二次征战高丽的隋炀帝没想到后院失火。
杨玄感趁此机会起兵造反,但显然杨玄感低估了隋炀帝的实力,正在前线打得热火朝天的隋炀帝被迫回到京城,很快便歼灭了杨玄感的叛乱。捉到杨玄感后,隋炀帝对其恨之入骨,进行了百般折磨。
同时,隋炀帝诛了杨玄感的九族,还将其改姓为“枭”,以示惩戒。历史上第二个被诛九族的人,便是明初的大臣——方孝孺。严格来讲,方孝孺并不是被诛了九族,而是十族。
明初靖难之役后,燕王朱棣入主南京,方孝孺作为当时的文臣之首,可以说是风向标一般的存在。朱棣为了让方孝孺投靠自己,也是用尽手段,威逼利诱样样齐全。
但方孝孺一身硬骨头,丝毫不服软,最后气急败坏的朱棣对方孝孺说:“你不怕我诛你九族吗?”方孝孺:“你就是诛我十族也不怕!”朱棣被激怒,竟真的命人诛了方孝孺十族,这十族是除了九族之外,他“门生”也算了进去。
一番剖析之后,,让我们见识到了古代“诛九族”刑罚的惨烈,可能这时有人就会问了:既然后果这么严重,为什么不逃跑?事实上不是大家不想跑,而是懒得跑、不敢逃。
为什么不跑?
只要被判处“诛九族”的罪行,就说明皇帝是下定决心杀这个人了,况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跑又能跑到哪去呢。综合来看,那些被判处“诛九族”罪的人不敢跑的原因无外乎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怕连累家人。在古代处以刑罚的时候,往往会对妇女和不满十四周岁的儿童网开一面,如果跑了,这些家人就会被牵连,不能网开一面不说,可能还会受到更严重的处罚。
第二点,交通不便。古代交通落后,出行很不方便,况且被皇帝下达“诛九族”罪令的人一般都是高官大臣,距离皇宫很近。只要皇帝下达命令,受刑者可能还没听到圣旨,便已经被缉拿归案了。
第三点,无处可去。古代户籍制度非常完善,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如果没有通行证的话,可以说是寸步难行。出入城门都有层层排查,即使侥幸逃出城,也难以在野兽遍行的野外生存。
而且,古代还存在连坐制度,邻居们为了自己的安危也会互相监督。第四点,心存死志。就算当事人逃跑了,可家里所有的亲戚都被处以极刑了,一个人留在世上又有什么意思呢。
因此,好多人根本是懒得逃、不敢逃,反正都是无用功,当然若是家族里只有自己,便没有那么多顾及了。
古代人都重情义,不可能为了自己的苟活,而弃家人的安危于不顾。而且古代人都是在君臣思想的熏陶下长大的,对君令惟命是从。“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种三观影响下的人很难生出逃跑的心思。
况且封建社会下皇权渗透在各个领域里,与其想着不太可行的逃跑,还不如想办法和皇帝求求情,让他网开一面来得实在。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