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或称“伊朗”,是世界历史中享誉盛名的大国。历史上,波斯帝国曾分为好几个朝代,其中有阿契美尼德王朝、阿什康尼王朝、萨珊王朝、萨曼王朝、萨法维王朝,等等。这些王朝各具特色、相辅相成,共同成为了波斯人民的宝贵历史财富。许多王朝的经验和教训,也为当代波斯人所牢牢铭记。其中最著名的案例,当属波斯萨珊王朝的兴亡史。
萨珊王朝,建立于公元224年,创建者为阿尔达希尔一世。萨珊王朝创建之初,其统治者也吸取了前朝灭亡的教训,遂励精图治,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统治者的苦心经营下,萨珊帝国迅速强盛了起来。到沙普尔一世统治末期(公元273年)时,萨珊王朝面积已经超过300万平方公里;而到公元6世纪时期,萨珊王朝疆域更是达到了500多万平方公里,在萨珊王朝的治理下,波斯俨然再次成为雄踞西亚的大国。
随着国力的逐步强大,萨珊王朝试图独霸中东,这就与罗马帝国产生了矛盾。此时,罗马帝国虽然正遭遇“三世纪危机”,但仍有实力影响中东,自然不甘心波斯坐大。于是,从公元3世纪开始,萨珊王朝便和罗马进行了长达400余年的罗马波斯战争。战争期间,双方势均力敌,都无法完全压倒对手。但连年的战争,却严重消耗了两大帝国的国力。到公元7世纪,作为交战方之一的萨珊王朝,也已经是民穷财尽、元气大伤了。
在两大帝国双双衰落之时,一股被人忽视的势力却在悄然崛起,这股势力便是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属于闪米特人的一支,和犹太人、埃及人、巴比伦人、腓尼基人等中东民族都是亲戚。但是早期的阿拉伯人,却远不如自己的亲戚有成就。长期以来,阿拉伯族群四分五裂,并不得不臣服于波斯、罗马等强国。直到公元7世纪时,阿拉伯人才在宗教领袖的带领下初步完成统一,并开始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阿拉伯的崛起,并没有引起波斯的过多注意,因为以往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交战,多数都是波斯人最终获胜的:公元325年,沙普尔二世大帝向阿拉伯半岛发起进攻,攻占了阿拉伯人的大部分土地;公元570年,波斯将军瓦赫里兹仅率领800骑兵,就攻占了阿拉伯人的也门王国。同时,阿拉伯人的莱赫米、祖兰达、巴奴哈尼法等部族,都还是波斯的臣属。所以波斯人过于乐观的认为:阿拉伯人肯定不是自己的对手。
但事实却与波斯人设想的相反。公元634年,阿拉伯人大举进攻波斯萨珊王朝,波斯虽然在浮桥战役中战胜了阿拉伯,却也惊讶的发现阿拉伯人已经今非昔比。公元637年,阿拉伯再次卷土重来,这次,波斯在卡迪西亚战役中失败,并丢失了众多领土。之后,波斯又在642年的尼哈温德战役中惨败。在连续的失败下,萨珊皇室被迫出逃。公元651年,萨珊末代皇帝叶兹德格德在谋夫城被一磨坊主所杀,历时400余年的萨珊王朝正式灭亡。
萨珊王朝灭亡了,那么波斯也不复存在了吗?不,并没有。首先,萨珊王朝灭亡后,一些不愿归附的波斯人继续建立国家(例如塔巴里斯坦地区),同阿拉伯周旋。其次,众多被阿拉伯征服的波斯人,也在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他们中的许多人,通过努力而跻身阿拉伯帝国的统治阶层(例如巴尔马克家族、呼罗珊兵团)。再次,波斯相较于阿拉伯而言,拥有更先进的制度和文化。这几大优势结合在一起,便为波斯复国奠定了基础。
公元820年,驻守呼罗珊地区的总督(波斯人),在当地呼罗珊兵团(主要是波斯人)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实际上的独立政权——塔希尔王朝。塔希尔王朝的建立,标志着波斯人在隐忍了100余年后,正式开始了光复祖国的伟大事业。塔希尔王朝之后,波斯人又在公元867年建立了萨法尔王朝。与此同时,自称萨珊皇室后代的波斯萨曼家族,也在公元874年建立了著名的萨曼王朝。上述王朝的依次建立,标志着波斯帝国的复兴。
复国之后,波斯人总结了萨珊王朝亡于阿拉伯人的教训,并将其写进《列王纪》、《治国策》、《卡布斯教诲录》等著作之中,以告诫后人。时至今日,这些书籍仍是波斯人所喜爱的经典,并继续发挥着“以史为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