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渡江战役前,段氏兄弟策反10万国军,蒋介石大骂:毁我半壁江山
迪丽瓦拉
2025-07-24 17:33:54
0

蒋介石的军事能力究竟如何?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蒋介石曾担任过黄埔军校的校长,一向自诩军事才能出众,当初围剿中央苏区的红军时,就宣称要在数月内击败红军。

1931年7月,第二次围剿失败后,蒋介石亲自担任总司令,聘请英、德、日等国的军事顾问,组织30万大军对中央苏区进行围剿,

而毛主席领导的中央苏区红军只有3万余人的兵力,装备也十分落后,这是一场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战斗。

然而,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军在短短两个多月内就击败了蒋介石的30万大军,歼敌3万余人,缴获枪支1.26万支,胜利粉碎了敌人的围剿。

蒋介石的第三次围剿可以说是败的十分彻底,他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毛泽东率领的红军能在国民党大军的铁壁合围之下如同鱼儿一般来去自如。

其实,蒋介石想不明白这个问题也很好理解,要是他提前知道日后毛泽东四渡赤水的“神级操作”,恐怕就不会再纠结这个问题了。

这其实就是个人眼界的问题,毛泽东能看透整个战场全局,无论是表面的还是背后的细节,他统统都能清晰把握住。而在蒋介石的眼中,往往只能看到最表面的现象,眼光层次不行。

当然,早些年蒋介石能够赢得中原大战的胜利,起码的军事能力还是有的。可是有句话说得好,强中自有强中手,与毛泽东相比的话,蒋介石差的就不是一星半点了。

说蒋介石眼光层次不行,倒并非是有意贬低他,而是他确实是这么一个人。当初挑起内战时,就夸下海口说3个月内戡平内乱,结果怎样?

淮海战役时,国民党的势力已经遭到了严重打击,但是在战役打响之前,蒋介石仍然十分自信,认为己方必定能够守住徐州。所以在《大决战》里,编剧给他安排上了那句“名言”:“80万对60万,优势在我。”

确实,如果单从双方兵力对比上来看,蒋介石有80万大军,解放军只有60万,差距不可谓不大。

然而,蒋介石只看到自己的兵力比解放军多20万,认为优势在自己的这一方,却忽略了什么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整个淮海战役期间,支持解放军作战的支前民工高达543万人。正所谓民意难违,蒋介石的80万大军在五百多万老百姓面前,又算得了什么?

但是蒋介石却从来都看不到这一点,每次遭遇失败的时候都将责任归咎于属下作战不利。其实,如果不是他自己喜欢瞎指挥,国民党的部队恐怕也不至于溃败的如此之快。

当然,即便是遭遇了淮海战役的失败,蒋介石仍然表现出迷之自信,认为自己还把持着半壁江山,优势仍然在自己这边,实际上只要是明眼人都知道,国民党败局已定。

三大战役过后,国民党部队的力量已经被极大削弱,兵员数量不及强盛时的一半,而且其中有不少都还是强征的新兵,战斗力并不靠谱。

即便是这样,蒋介石还是心存幻想,他一方面为自己安排好撤往台湾的退路,另一方面又在长江布下防线,妄想能够阻挡解放军的进攻,达到划江而治的目的。

只是令蒋介石想不到的是,在渡江战役即将开始的关键时刻,他手下的部队却接二连三地被策反。

先是国民党预备干部训练团第一总队在总队长贾亦斌的率领下于嘉兴举行武装起义,后是刘农畯率领的伞兵3团在海上宣布起义。

要知道,这个伞兵3团可是蒋介石辛辛苦苦给自己准备的警卫团,清一色的美式装备,结果在派往台湾的半道上宣布起义了。

蒋介石得知后气的是暴跳如雷,预备干部训练团起义他还可以派兵镇压,可伞兵3团是在去往台湾的大海上宣布起义北上投奔解放区的,蒋介石即便是想阻拦也无计可施。

渡江战役迫在眉睫,可令蒋介石恼怒的还在后面,紧随着预备干部训练团和伞兵3团起义之后,江苏省保安总队、辎重汽车兵第2团也相继宣布起义,一下子就让蒋介石损失了10万大军。

当蒋介石得知组织策反的人是他亲手挑选进侍从室担任少将高参的段伯宇和段仲宇两兄弟后,更是气的破口大骂,认为段氏兄弟此举毁了他半壁江山。

弹指间策反10万大军,段氏兄弟确实功不可没,此举不但加速了蒋介石的败亡,也减少了解放军的伤亡。

就连古人都知道“守江必守淮,守淮必守徐”,淮海战役战败后,就算再给蒋介石100万的兵力,他也不可能守得住长江防线,最多拖延一下时间罢了,无论如何蒋介石都已经是败局已定了。

总的来说,蒋介石的军事才能并不如何高明,管的又太宽,经常喜欢越级瞎指挥,还不许手下人反驳。从蒋介石过往下达的命令来看,恐怕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干嘛,经常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在战略层次上更是如此。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蒋介石每次下达命令的时候,意图也无法清晰地传达下去。接到命令的人不明白意思,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执行时,他又喜欢在后面指手画脚,骂人家不是饭桶就是草包。

最后的结果就是,不管属下做还是不做或者是怎么做,最终的结果都是属下必须得背他决策的锅。每一次蒋介石都拿小本本给记着,在他的日记里写得明明白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陈... 秦末汉初诞生了不少英雄豪杰,其中最出名的无疑是当时的两大霸主——西楚霸王项羽以及西汉的建立者刘邦。在...
原创 如... 《——【·前言·】——》 上世纪五十年代,马寅初顶着巨大的压力提出“新人口论”,提醒大家人口过快增长...
原创 为... 要说中国古代最强大的王朝,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元朝,蒙古人的确非常强大,南征北战建立了疆域最大的王朝,...
原创 一... 曾照元 第1691期 苦岭关位于安吉县杭垓镇双舍村杭坑自然村,与安徽广德市卢村镇石俊村相连,是浙皖交...
原创 宋... 题图由豆包生成,提示词:北宋、码头 如果这些皇帝都想做个有为帝君,大展拳脚,成天想着如何灭了夏金辽,...
原创 历... 都说功过后人评,我们今天对于历史上的那些人物都有着我们自己不同的看法,而对于那些身居高位的人,他们任...
原创 刘... 《——【·前言·】——》 刘邦斩白蛇,成了改朝换代的象征,可这条蛇真是普通的蛇吗?民间传说中,它的元...
原创 通... 《封神演义》中,纣王帝辛荒淫暴虐,天下生灵涂炭,为了推行天道,元始天尊等众仙决定扶持周朝伐商,最后才...
原创 刘... 刘备作为一个令人敬佩的领袖,他的明智选择让人们深感钦佩。在托孤之际,他选择了诸葛亮和李严作为亲信,而...
原创 李... 在清朝,官员们的服饰有着严格规定,其中 “顶戴花翎” 相当引人注目。这 “顶戴” 呢,是用来区分官员...
原创 司...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墨上桑,本期《墨说三国》小栏目又和大家见面啦,今天我们聊聊三国归晋后,魏蜀吴三国...
原创 杨... 任何一个爷们设身处地替李瑁想上一想,都会觉得这人生无处不狗血。 结婚三年的媳妇,被老爸惦记上,互通款...
原创 历... 北洋大时代的生存智慧(二百九十一):君子不忧不惧。 北洋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段祺瑞再次坐上北洋的头...
幸福生活,像花儿一样绽放 列车在祖国大西南的群山峻岭间飞驰,这里有壮美的山川,有厚重的历史,有绚丽的文化,有欣欣向荣的发展。 ...
原创 唐... 唐朝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最高峰,在这个朝代曾涌现出无数家喻户晓的诗人。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诗人,这位诗...
原创 施... 林冲被高俅陷害后,发配到沧州,途径野猪林的时候,押送林冲的董超和薛霸,要打死林冲。关键时候,鲁智深及...
原创 杨... 历史上有两个人的经历其实很相似: 两人都是年少之时替父征伐沙场,最终为混一寰宇、定鼎江山,立下了汗马...
原创 勤... 如果要说古代皇帝中最勤勉的皇帝,小编相信清朝的雍正皇帝绝对名列最前面。雍正帝的勤勉可不是史籍中的文字...
原创 三... 三国时期最成功的政治家、军事家、阴谋家当数司马懿,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司马懿这五个人,只有司马...
《似锦》大结局:甄珩拒婚原因曝... 《似锦》大结局了,每个人都迎来了自己的美好结局。郁锦登基,姜似被册封皇后,姜湛和楚楚姑娘终于表明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