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喜欢读清朝的历史故事,这也是我们可以获取历史资料最多的一个朝代,这个朝代一共出现了十二位皇帝,下面展示了十二位皇帝的朝服像,以及总结了他们的平生政绩,一起来看下:
清太祖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是大清基业的奠基者,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国,是后金的开国之君,是皇太极的父亲。
清太宗皇太极: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母亲是孟古,在位十七年,皇太极博览群书、气势恢宏,军事上有勇有谋,政治上运筹帷幄,有开拓精神,同时他很有民族意识,重视汉族文化、善用汉臣,勘称“上承太祖开国之绪业,下启清代一统之宏图”的创业之君。他猝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
顺治皇帝:他是清朝入关以后的第一位皇帝,是皇太极的第九子,他在位仅仅十八年,二十四岁去世,他天资聪颖,读书勤奋,热衷于汉族文化,重用汉官,注重吏治,为清朝初期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名玄烨,是顺治帝的第三个儿子,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六十一年,康熙一生丰功伟业,除鳌拜、撤三藩、统一台湾、平定准葛尔叛乱等,军事上决胜千里,政治上他任人唯贤、知人善任、同时不拘一格任用周培公、姚启圣等汉臣,励精图治、关心民生,是位不可多得的英明睿智的君主。
雍正:雍正名胤祯,是康熙的第四个儿子,他当皇帝的时候已经四十五岁,在位十三年,他高瞻远瞩、兢兢业业、励精图治,是位工作狂,在位期间进行了多次改革,整日埋头处理朝政,给康乾盛世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位期间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政绩。
乾隆:乾隆名弘历,是雍正的第四个儿子,他在位有六十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89岁。他在位期间,务实足国,重视农桑,停止捐纳,平定叛乱等一系列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他的文治武功,但是本人生活奢靡,注重养生,晚年国库空虚,还任用大贪官和珅,是清王朝从强盛走向衰弱的标志。
嘉庆:嘉庆名颙琰,是乾隆的第十五个儿子,目前是令贵妃,在位二十五年,他也算一位励精图治的君主,乾隆死后立即整治了和珅,民间有这么句话,“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他在位期间是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内忧外患此起彼伏,国内爆发了白莲教起义,清朝统治危机出现。他继续推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导致清朝落后世界大潮,留下千古遗恨。
道光:道光帝名旻宁,在位三十年,终年六十九岁,才智平庸的道光帝以勤俭节约出名,他在位期间,鸦片流毒以及英军入侵,使他寝食难安,道光帝柄政30年。朝纲独断,事必躬亲,但吏治,河工,漕运,禁烟等均无起色,勤勤恳恳,但是却没有起色,真是悲催。
咸丰:咸丰名奕宁,在位十一年,奕詝即位后便勤于政事,大手笔的对朝政改革。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咸丰帝颇思除弊求治。他任贤去邪,企图重振纲纪,可是最后还是没有突破祖宗的框框,平庸无为。
同治:同治帝名载淳,是咸丰皇帝和慈禧太后的独生子,在位十四年,他亲政两年,就死于天花,在位期间,大权都在慈禧太后手中掌握。
光绪:光绪帝名载恬,他的父亲奕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他的母亲是慈禧的胞妹,在位三十四年,他有年轻人的进取精神,不愿意做亡国之君,也尝试过变法,可是没办法冲破慈禧太后的统治以及封建王朝的束缚,一生是屈辱和悲剧。
宣统:宣统名溥仪,我们熟悉的末代皇帝,生于北京什刹海边的醇王府,清朝最后一位皇帝,1931年溥仪在侵华日军策划下被挟持至东北。1932年3月出任日本傀儡政权“满洲国”执政。日军战败后被服,经改造,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协委员。
以上是总结清代十二位皇帝的平生政绩和朝服像,大家看后有什么想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