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丨杨牧青:从黄帝到夏商周都是一脉多支后裔相承的华夏文化共同体!
迪丽瓦拉
2025-07-25 02:32:34
0

引言:本号<追艺探古>自创办以来,立足中文世界,面向国际,秉持”发掘人才,推荐优秀,交流展示,互动分享”理念,汇聚各界有识人士,得到大量的关注点赞转发,为更好地传播弘扬继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以努力,为新时代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服务。

人文社科丨杨牧青:从黄帝到夏商周都是一脉多支后裔相承的华夏文化共同体!

近段时间来,因给甲骨文等古文字(书法)网友学员在涉及到一些中国上古文化史知识解答的时候,就先后以随记形式的写下了有关“司马迁故里”“黄帝故里”“灵台封神”“伏羲故里 命名玄机”等内容,发于本@追艺探古号上引起了许多关注、争论和热议。

在互动期间,有许多网友(民)交流时搬出某某领导说事看问题并用大帽子性质式的压人,反驳文内的观点,这是一种极其不好不良的现象。我们认为,对文化历史性的学术探讨、研究与某某领导站台、剪彩、致辞现象无关的。术业有专攻,寸尺有短长,某某领导不一定就是专攻文史的呵!另外,我想一位好的领导、优秀的领导只会慎重的、认真的、客观的支持文化历史性的学术探讨、研究,而不是育目的盲从,会正确地做出有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新质生产力发展。

另外,在近千万平方公里的多民族统一的中华大地上,天南地北,从东到西,到处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留遗存,在当今以考古为重的情形下许多许多的地方、区域只不过没有经过科学的考古发掘而已,加之古代文献记载也有限,也颇为冗杂,所以我们在探讨、研究中国上古文化历史时,千万不能执一隅而小天下、不能自我唯大、自我唯中心而看华夏,更不能用装口袋式的方法把一切都向口袋里装。

在互动过程中,我对所有的网友(民)都一视同仁的对待,但对某些网友(民)因跟帖讨论时言辞用语出现违规被平台屏蔽之外,本号管理员也毫不留情地删除不良的言辞用语!至此,又因前日与某网友讨论“殷商帝、上帝与轩辕黄帝关系”的问题时候即兴整理出如下三段,也算是对近日来“研究、学习、教授、致用”中国上古文化史有个告落和小结,是为记。

一、中国上古文化史起止年限问题

中国上古文化史起止年限按通行的教科说法就是“史前史”的年限,从几百万年前远古人类的“旧石器时代”开始到五六千年前有了“国家”雏形出现再至“殷商时期”有文字记录为止。这要涉及到四十余门学科的知识链接关系,包括了文献资料和田野考古发现佐证之外的文字学、语言学、天文学、地质学、气候学、图纹符号学及民俗、哲学、宗教……等等,所以研究上古文化必须是一位“复合型人才”才行呵!

按说应把中国历史有准确纪年的公元前841年之前的“历史”都可视之为“中国上古文化史”范筹。这一点我在余之“ 甲骨文非卜辞说”和“ 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中有所论及,喜者、好学深思者可去搜阅。

再之,近现代“中国百年考古”众多发掘发现和研究结论,以及近三十多年来“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先后给出的中国历史年限及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指出“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当下及今后探讨、研究的基础。

特别“断代、探源”两个工程虽然有不尽如人意处,网上及学术界也有许多争议的讨论声音,但其取得的巨大成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毕竟先后参与的六百余位专家学者也都有两把刷子的,他们也代表了当前中国文史学界的一流水准,并且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对“工程”绝对不能去否认,更不能否定的,要正确地择其有用之处而用之,包括对古代的文献资料更要入其三味去思研而择用。

二、现当代对上古历史人物故里之争要进行反思的

按,一个人的祖籍地、出生地与“故里”是具有关联性的。当然以“三代(祖父、父亲、自已)”时限区别“故里”是合理的,也是正确的。特别一个人的“出生地”更偏重于“故里”的事实。

故里就是故乡、家乡、家园等(见《辞海》《辞源》等解释)。故是过去、旧有的;里是乡里、居住地(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

在对历史人物故里考证时,不能把居于什么地方、到过什么地方、行宫陪都的地方和修建庙宇、祠堂、陵冢、坟墓的地方认为就是“故里”,这是不准确的。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是相对而言的。历史上也有人出生在本地,长在本地,事业成于本地,逝后葬在本地,后人又在其本地建庙修墓的事实,这需要我们认真仔细的去研判呵。

近两千多年以来,由于受传统文化学而仕则优、衣锦还乡、荣耀故里、落叶归根及德孝、礼拜、祭祖、敬神祗等影响,又加之近几十年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致使许多人离开了故里、家乡、家园故土,几十年过去转眼进入暮年时候就对“故里”显得格外的亲,再之现当代文旅产业发展过程中借名人、借历史人物故事而打造“故里”文旅景观形态的推波助澜,于是人们对“故里”更加显得重视。

因此上,全国各地各区域的名人故里、历史人物故里就不断地产生并涌现出来,并说的论的头头是道,竟然也能把一些史书都没有准确记载的历史人物“出生的日子”都给精确到某年某月某日某时上了,更甚者把神话小说中出现的人物如孙悟空、太上老君、玉皇大帝……等也给考证出“故里”来了,且大有煞事的立碑树传,以此提高当地的知名度,对此啼笑皆非的景象令人不得不思考与反思一一中国文化历史的作用与功用究竟是什么啊?!

综览先秦时期的古文用词用语都是非常精准并在凝炼中有着很好的寓意,或对某人某事表达一种的寄望。可是,后人在研究、解读、解释时就加入了许多己见主导因素,产生许多“误解错判”状况,比如人们 (包括许多网友/网民和有关专家学者)为什么对黄帝故里在新郑至今以来还有那么多的质疑质问呢? (网上去搜索查看,质疑质问的信息很多,包括许多过去的图文资料提供。)关键原因就是当时在考证时出了指鹿为马、穿凿附会、误解错判的状况,以及还有许多其它政经因素在竭力主导推动,参与者大都想通过名人故里、历史人物故里的品牌效应和人文社科项目、建筑设施项目、旅游开发项目等形式,以改变当地的经济发展与民生创收状态,而真正把“ 考证时的指鹿为马、穿凿附会、误解错判状况”不去慎重对待与处理,于是就产生了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笑料。

三、“人文初祖”天黾氏轩辕黄帝是五千多年前华夏文化的创造者,是华夏儿女共同礼尊者,他的历史地位不可否认,更不可动摇的。

史载,天黾氏轩辕黄帝有四嫔十妃,生了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在十四个被赐姓的儿子内有十二个儿子封了“姓”,以姓别氏, 分别是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天族”天黾氏轩辕黄帝“赐、封”的这十二个姓,不断地分化出华夏族人的众多姓氏,成为今之中华姓氏文化大观的渊薮。

事实上,从天黾氏轩辕黄帝、高阳氏颛顼、高辛氏帝喾、陶唐氏帝尧、有虞氏帝舜到大禹、夏启、商汤、周武这些人物及王朝的历史传承资料,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先生比我们要强无数倍的,他老人家在“著史”上虽有隐痛但基本上还是厘清楚了,他太伟大了。对中国上古文化史(华夏文化的演化递变)今时我们应按司马迁先生的“史述”记载为主体、为分水岭,寻其当时参阅的先秦文献资料,揽其后时的诸家研究与解注,进行探研华夏文化的历史脉络则是了。其间,对《山海经》《竹书纪年》《清华简》及甲骨文、青铜器铭文等更不能淡化或不去正视。

商先祖“契”是距今约4500年时期的高辛氏帝喾次妃“简狄”所生,因他职于契刻与观测西方天空的星宿,故名之以“契”,因有功被封“商地” (当时可能让他去治理帝喾王城不远的地方)。特别,甲骨文字中有一个“商”字的形体构造已经表露无遗了,所以“商”是来源于天星与权戉的意思,不是因商高祖王亥贬牛羊经商而为“商”之名的,也不是因漳河又名滳水而名之为“商”的。

帝喾次妃简狄在哪里呢?狄前加一个简字,寓有册简/典之义,因拥有册典之世袭,故生子名为“契”以掌握契刻事,所以商代产生巨量的甲骨文就不足为奇,因商人的祖先就是搞契刻工作的。狄又在在那儿呢?考证说在山西中部的交城、平陆一带是对的,实际上她是神农氏族裔炎帝文化传承者的一个支系族群,故后人字之“犬+火”以名之。犬在上古时期不是贬义词,犬在上古是非常受古人尊敬的动物,所以在祭祀山神时用犬、用鸡乃至牛、羊、猪去礼祭的。

狄族北上后东出山西大同到张家口的桑干河流域、东北近赤峰、朝阳、西辽河红山文化区域 [因狄族人南下是不行的,她们与陶尧、虞舜时代的族群人不好相处的,如同前朝灭亡了后人不得不另寻他处生栖一样。这也是当年大禹为什么要出北川而不南下去与三星堆文化早期汇合的主要原因,大禹去尧舜治理的区域发展,加之他世袭善治水(鲧族)]。之后,狄族盘踞在漳河两岸的周边贬卖牛羊等,发挥“辛”的作用,辛,生杀、宰割、刑罚、王权戉之义。特别河北“辛集”这个地方尤为重要,可视为当时的皮货交易集市 (今时的辛集也是皮革城呵。)

再后来至夏时,狄族人南下入住伊、洛、郑、淮、濮等区域。南下时先绕开西边夏王朝的王权王畿区域,首先选择了以“商丘”为商王朝的龙兴图强之地 (商人说是先王封的以自我正名罢了,实为占据。)

再考之,其实是商契的族裔上承红山文化晚期“巫”文化习俗,故商汤伐夏傑成功之后,择取了夏文化“帝”的一点儿文化传承再创新而已,如同元、清族人统治华夏区域一样,保持自己的民族特征特色为主。帝,实际上是伏羲氏天道文化的遗脉,神农氏、轩辕氏“禘祭”的人道文化之开端。上帝,就是天帝,针对人间的天上之帝,是人格化了的神。故后来对“九州”的华夏区域有“神州”之说。

后来,姬周先祖是帝喾元妃姜嫄所生,名之为“稷”,以农业种养为正职,分管土地之神灵,是神农氏炎帝族群。当时姬周文王“昌”实在受不了殷商王庭那种巫、帝文化混合杂呈的习俗与帝乙、帝辛时期粗暴的生杀权力的王政治理方式,于是历经几十年的沉淀发展,至周武伐商成功后又举起了“轩辕黄帝”之大旗,上承伏羲天道文化,下开黄帝人道文化,中继禹夏礼祭文化。因是,周王朝是华夏文化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与衔接点,是近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分水岭!

除了黄帝族裔“大禹”是从古羌出北川因治水有功有了开创了夏王朝之外,契商、稷周本为同父异母的兄弟关系,相互各居其封地区域生活发展 (契封河南商丘,稷封山西稷山。)从帝喾到夏五百多年、到商一千多年、到周一千五百多年,他们的族群都在传承中变化图新而已,并且都是轩辕黄帝的后裔。

上图:杨牧青上古文化研究考论一一黄帝之冕一一西藏阿里地区南部的普兰县这种传统服饰再次可证明五千多年前轩辕黄帝之文化四面八方播化和传留!(图片来自网络,谨此向原拍摄者致谢)

实际上,轩辕黄帝又是兴起西北渭水流域的古羌族/白马族人 (《山海经》言“白马”即“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国语·晋语》:“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的记述是没有错的。)黄帝不是一世一人,他有早、中、晚期,是多个上古“能人”首领的结合体,“能人”后来演化为“有熊氏”即是 (参见杨牧青专著《华夏之源》等内容,同时有关黄帝名号的问题,可参读王震中先生《黄帝名号的由来》、邹衡先生《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郭沫若先生《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等都是很有考究启发的。)

轩辕黄帝接受了1.5万年前甘肃天水伏羲氏、女娲氏文化而开创了华夏新文明的“人文初祖” (从伏羲氏到轩辕黄帝历经有巢氏、神农氏,黄帝族从大昆仑祁连山黑水早期到渭河清水轩辕谷中期,再到泾渭流域的“姬水”晚期,拥有3千多年的发展历程。)晚期的5000多年前的轩辕黄帝在河北逐鹿战败蚩尤及再战败同父异母的炎帝之后,根据文献资料所述和考古发现的文化交流现象,轩辕黄帝的王朝区域是很大的,包括了黄河流域、西辽河流域、淮河流域及长江中下游区域和北达今蒙古草原、西到今巴印、南达今越广、东到今渤黄海都是轩辕氏黄帝所统辖区。

由于“轩辕黄帝”的丰功伟绩,所以这位“能人”首领去逝后各地建宗庙、修陵冢以纪念,以人格化的“神”、人格化的“帝”、人格化的“皇”、人格化的“天黾氏”浓缩后出现在先秦时期人们的耳闻口传中。特别到了西周至春秋战国时,纪念怀念追忆更为尤甚,加之文字记事传播更于成熟,于是有关黄帝的记录大都是从此时期产生的。今,余之此说是浓缩了历代文献及考古佐证之说,当为正论如闻是了,或心生疑惑者不可阅读便是了!

一一甲辰国庆 杨牧青客居蓉城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李... 公元664年,此时的唐高宗李治虽然仍旧大权在握,但因为李治的身体原因,此时的武则天 乘机插手政治,开...
原创 盛... 唐德宗的崇陵,唐德宗前期撤藩平叛,锐意改革,可经历泾原兵变出逃长安后则不求进取,消极无为而治,宦官口...
原创 洪... 他是在外华裔,是洪都拉斯的三司司令,因父亲一句临终遗言:“你不了解自己的根,就无法探视未来”,从此踏...
原创 苏... “伯牙弹琴,钟子期擅听”,伯牙和钟子期这种友情,从古至今都,令无数文人骚客羡慕。当然了,又有谁不想要...
原创 历... 八阿哥 爱新觉罗.胤祀 说起历史上的八贤王,大家都能想到谁呢?有多少人想到的是《少年包青天》里的八王...
原创 读... 通过前几篇的介绍大家完全可以看出,南明虽然半壁沦陷,朝廷风雨飘摇,几度有覆灭之危险,但党争与明末相比...
原创 历... 历史上的珍妃其实并不无辜,她做的事情,让慈禧都无比害怕 八国联军侵华前,慈禧命人将珍妃投进井中,直到...
原创 李... 李林甫虽坏,但还不失为一个实干家! 李林甫有能力各种施政改革措施让唐继续平稳发展,但是李林甫本人的嫉...
原创 文... 唐朝是我国浓墨重彩的一个朝代,其经济空前繁荣,军事极其强大。 松赞干布是吐蕃王朝第33任赞普。吐蕃...
原创 春... 关于西周灭亡,周幽王之死, 《史记》和《东周列国志》两个版本一样。 都是因周幽王废王后申后和太子宜臼...
原创 看... 看了雍正王朝,真心感觉当皇帝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雍正当皇帝没多少年就死了,多半是累死的。 如果当一个...
原创 为... 标题:《为抢救战友而牺牲的抗日女英雄,死后67年人们才知道她是谁》 在抗日战争的硝烟中,有这样一位...
原创 历... 作者:广西河池市李宁 作者声明:本文属作者原创(除图片外),任何单位、个人及自媒体、网络平台,未经作...
原创 打... 打世界老二,美国是专业的! 现实世界的丛林法则:敢让美国感到威胁的世界老二,必然会被美国动用国家力量...
原创 李...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被儿子逼迫退位,当起了太上皇,那么他的晚年生活如何?他欺骗李世民传太子位给李建成,...
原创 兵... 樊城外,徐晃率军抵住了荆州兵的进攻。荆州后方,东吴背盟,白衣渡江袭取荆州。荆州兵顾及后方的亲人军心大...
原创 诸... 大家都知道杜甫曾经在蜀地呆过很长时间。在蜀地的时候,杜甫曾经亲自前往成都的武侯祠,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
原创 史... 你知道罗马,是怎么来的吗? 作为欧洲历史上一个少有且存在长达近千年的强大帝国,它也曾缔造占据世界文...
原创 为... 在探讨秦惠文王为何要车裂秦国强国功臣商鞅这一历史事件时,我们不禁被卷入了一场权力、变革与个人恩怨交织...
原创 盘... 康熙在册封后宫方面还是很谨慎的,也非常有底线。但他还是单独册封了8位妃嫔,看看他们被册封的理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