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33个人的脑袋需要多长时间?对于清朝的刽子手来说,只需要不到3分钟的时间。
众所周知,自秦朝律法体系创立后,此后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的刑法刑罚,具体内容和实施方式虽然有所不同,但相同的是严苛的刑法内容和残忍的刑罚制度,同样为统治阶层维护统治权力、巩固统治地位服务。
其中,受清宫影视剧的影响,大众最为熟悉的应当要属清朝的砍头制度。这残忍的刑罚曾被一个外国人记录下来,寥寥几句,却可见这一制度下统治者的无情以及人性的冷漠。
在清朝众多酷刑中,砍头不是最残忍的,却是最常见的,甚至可以用家常便饭来形容。
清朝行刑有一个特点,那便是要广而告之,即是将要处刑的犯人游街示众,当众宣告罪行,直至押赴刑场,在民众的围观下当众行刑,就连刑场也多是选在人流较大的菜市场。
而官府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有两个目的;其一,警示百姓,莫要违背刑法,否则他日的结局也会如场上的死刑犯一般人头落地。
其二,震慑百姓,围观的民众亲眼目睹如此血腥残忍的画面,心中必然会产生恐惧,也会更加畏惧统治者。
围观砍头对于国内的民众来说是“家常便饭”,而对于第一次看见这种场面的洋人来说,却是震惊不已的。
随着清朝末年,大门被迫对外打开,到中国来经商的洋人也越来越多,而他们对于中国的一切都充满了兴趣,也用各种形式记录了他们眼中的中国社会。
其中,一位居住在广州城的洋人因为对砍头十分好奇,于是便在一次偶然机会来到刑场,亲眼目睹了残忍的一幕。
咸丰元年七月,官府张贴告示称:明日将当众斩首34名叛乱分子。在看到告示之后,这名洋人便决定第二天要去现场观看。
第二天,洋人早早赶到现场,而刑场周围也挤满了人,都是前来看这34名犯人被处刑的。
很快,衙役们将这些犯人押上了刑场,并让他们跪下,脸被强制压倒地上,而这样做是为了让犯人的脖子充分暴露出来,以方便刽子手一刀砍下头颅。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34名犯人中,首领要执行凌迟,而其他33人悉数由一名刽子手砍头,他们被排成一列,脑袋全部朝着一个方向,方便刽子手动手。
待执刑开始,刽子手两手握着刀,朝着犯人的头颅砍下。洋人曾这样描述他见到的那个画面:“犯人的头与尸体一起倒地,五官扭曲着动了一会儿,令人骇然。”
而这名刽子手砍掉33名犯人的头颅居然只需要不到3分钟的时间,速度之快,实在令人咋舌。正当洋人为刽子手的速度感到吃惊时,令他更为震惊的一幕出现了。
刽子手的刀还滴着血,围观的群众不仅没有害怕的神色,甚至还有上前收集新鲜血液,认为这能够治好顽疾。
在执刑结束后,这名洋人曾上前与刽子手交谈过,他十分好奇究竟他们是如何练就这样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竟然能够做到丝毫不手抖。
事实上,这名砍掉33个头颅只需不到3分钟的刽子手外表与常人无异,并非是那种魁梧的外表,除了凶狠犀利的眼神,似乎难以让人将其与冷酷无情的刽子手联系在一起。
而洋人在与刽子手的交谈中也了解到,原来当行刑者只是一份临时工作,每砍一个人头就会获得一定的报酬,待遇算是十分不错的。
当然,刽子手这个职业也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容易。他们在真正执刑之前是经过了非常严格训练的,起初是拿食物练习,而后是牲畜,待到刀法娴熟、心态稳定,才能够一个合格的刽子手。
尽管是穷凶极恶的犯人,也没有人能够在砍去他们的头颅时毫无波动,但犹豫和不敢只会让犯人更加痛苦。因此,刽子手所要具备的最基础素质便是:冷漠果决,能够放弃一切恐惧。
也因为这个职业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来的,据史书记载,刽子手的收入非常丰厚,一次的薪酬便能够抵得上一般人家的半年收入。
而随着清朝的灭亡,砍头制度被废除,刽子手这一职业也彻底终结了。
毋庸置疑,砍头的刑罚制度是封建社会的糟粕,随着封建王朝的灭亡,这一惨无人道的刑罚也被废除。
但通过这砍头制度以及一些记载在下来的砍头场景,真实地让人看到了一个麻木不仁的社会以及愚昧无知的民众。
对于统治者来说,砍头的刑罚只是为了巩固统治阶层的权力,丝毫没有考虑到这样的刑罚有多么无人性,而以这种方式来公然威慑民众。
而常常观看砍头场景的民众久而久之便会对生命变得漠视,甚至是麻木不仁。
作家鲁迅先生曾在文章中对砍头场景有过一段描述:“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
他们似乎只是为了看“热闹”,所以对这般鲜血淋漓的场面不仅没有丝毫的害怕,反而是“热情饱满”。面对生命的残忍消逝,尽管那是有罪之人,但这样的兴奋和不排斥,都在述说着那个社会的种种荒诞。
封建社会下统治者为了巩固自身权力对民众思想的种种迫害,民智的未开化、民众的无知、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这些都是封建社会的弊端,也是封建社会的悲哀。幸好,落后已成过去,随着封建王朝的彻底消逝,种种充满弊端的封建制度宣告废除。而如今,民智已然开化,大部分的人们不再有无知看热闹的心态,对生命也更加尊重和敬畏。
回首望去,封建社会已经宣告结束了上百年,如今是一个处处充满文明、和谐的社会,纵使深知过去的伤痛也不会再次发生,但那个时代的酷刑依旧让人觉得触目惊心。
历史从来不会缺少流血和牺牲,而也更加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
如今的这个时代,法律底线不容触碰,但法理有人情,也更加重视对人性的维护。而民众之间,亦是用善良的方式去相处。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除了感激,也要努力奋斗人生,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