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赵括率领数十万大军,为何突围不了白起包围防线?原因有三点
迪丽瓦拉
2025-07-25 03:33:49
0

众所周知,战国时期的秦、赵长平之战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发生时间最早的超大规模战役,两国共计在这场战役中投入了超过百万以上的军民参与到其中,而最终的战役结束也是极其惨烈的,秦赵两国伤亡共计达到了惊人的六七十万人。

其中赵国先后投入的约四十五万军民更是被秦将武安君白起以付出近一半伤亡代价后而斩首坑杀殆尽,只留下二百多个尚未成年的娃娃兵回赵都邯郸报信,故而秦赵长平之战也是我国历史上发生时间最早,最为彻底的大型歼灭战。

为此也产生了一个问题:这场古代冷兵器史上的大型歼灭战中,秦赵双方的兵力相差并不悬殊,秦国投入约六十万军民,赵国虽然兵力上少于秦军,但也有约四十五万人,而且战役地点还是距离赵国本土更近的长平、韩国上党一带,这点地利优势也基本能对冲秦军在兵力上的优势。

但是战役最终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赵国不仅败了,而且还是败的一塌糊涂,惨不忍睹,四十多万大军竟然全军覆没,就算赵军主将赵括中了白起诱敌深入之计被包围后,四十多万赵国大军却始终无法突围,哪怕只是突围出去一小股人,即便赵括率领精锐突围也以失败告终,就连他自己也死于秦军乱箭之下,战死长平沙场。

要知道在冷兵器时代,在双方将士素质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包围对方至少需要数倍兵力。《孙子兵法》中也说到,十倍于敌才方可实行围而歼之的战术,五倍于敌则采取进攻,若只是两倍,就需要努力作战,双方势均力敌只能想办法分散敌军,从而各个击破。

但是在长平之战中,白起不仅用势均力敌的兵力完成了包围,最终还完成了全歼。那么赵括率领的数十万大军为何突围不了白起包围防线呢?

主要原因有三点:首先在双方尚未开战之前,白起就会先进行精确且全方面的战前推演料算,为此白起在开战之前就能基本预料到此战的过程和胜负。

其次是白起除了强调歼灭战和追击战之外,还特别重视野战中修筑堡垒防御工事,并以此作为辅助进攻手段。长平之战中,秦军之所以能凭借势均力敌的兵力对赵国数十万大军完成包围,正是因为白起借助了地利和野战修筑的防御工事,为此赵军在包围被困期间的不断突围都以失败告终。

最后则是秦昭襄王的及时助力,当赵军被白起包围,并切断粮道后勤补给之后,秦昭襄王便马上动员征调军民支援长平,并拦截阻挡赵国援军,从而减轻白起的包围歼灭赵军的压力。

三者原因结合之下,赵国数十万大军始终无法攻克有秦军镇守修建的防御工事,完成突围,而赵国援军又被秦昭襄王征调的援军阻挡拦截,而被困赵军在因缺粮而饥饿,主将战死而无首的情况下,最终选择了投降。

秦将武安君白起料敌于先

白起一生之所以能战无不胜,和其料敌于先的作战特点有着很大关系。在双方开战之前,白起会对敌方的军事力量,朝堂形势,民间态度,以及第三方是否会支援的可能都会进行精确推算。

比如《战国策》中的《中山策·昭王既息民缮兵》一篇中就有白起在战前对楚国鄢郢之战、韩魏伊阙之战、赵国邯郸之战的详细分析预料。

白起表示:当初在鄢郢之战之所以能孤军深入楚国腹地,攻破楚都,迫楚迁都,是因为以下几点原因:一,楚王依仗国家强大,不休国政;二,楚国群臣互相妒忌,凭奉承而重用,贤臣能吏被排挤;三,不得民心;四,不修军备,毫无斗志。

为此楚国呈现出一番内无良臣,外无守备的状况,故而白起才敢率军深入腹地,靠劫掠过往城邑补充消耗,不仅获得了大量楚地,最终还攻破了鄢、郢二都,迫使楚国迁都,获得了最后胜利。

伊阙之战中,韩魏互相观望,都想让对方打先锋而保留己方实力,故而不能同心协力,为此给白起创造了各个击破的契机。

邯郸之战时,白起不建议秦王攻打赵国,因为秦国在长平之战时没有抓住机会乘胜继续东进,为此给了赵国恢复时间,也让赵国上下一心,定然很难攻克赵都邯郸。而如果秦军无法建立战功,其余关东诸侯则会生出异心,助赵抗秦,为此秦军必败。

故而即便在秦昭襄王息民缮兵,准备充足之下,白起还是依然推辞拒绝领兵出征,因为白起宁愿因抗命而被重罚处死,也不愿做败军之将,使秦军受辱。而邯郸之战的结果也证实了白起的预料,秦军大败,伤亡近二十万人,实力大幅削弱,从而导致推迟统一六国的步伐被推迟。

在长平之战中,白起既然选择了参与指挥此战,也就说明秦军最终获胜的几率是很大的。因为赵军新任主将赵括就是秦国采用反间计故意而为之,而赵括只是一个熟读兵书理论,而缺乏实战经验,且自以为是小白,如果换成是廉颇定然不会中白起诱敌深入之计。

在秦军佯装战败而逃亡撤退时,赵括率领大军主力乘“胜”追击,为此进入白起预期歼敌地区,由于兵力相差不大,白起便分割包围的战术,正如上文《孙子兵法》中所述,势均力敌则分散敌军而各个击破。

白起修筑野战防御工事,再借助地利,完成了对赵军的包围

如果不借助外力,在兵力规模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是很难对敌方形成有效包围,毕竟对方只要集中兵力向一个地方猛攻,因分散四周而导致兵力薄弱的包围难以有效防止突围。而且赵军一方有足足四十多万人,故而秦军一方单纯只靠兵力形成包围是不现实的。

为此白起在预期歼敌地区的前方提前构筑了坚固的堡垒,这也是赵括率军追击至秦军壁垒前始终无法攻破的原因,在胶着之际,白起则乘机派出两股精锐对赵军完成了分割包围,接着派兵对赵军实施打击,并在周围构筑工事,防止其突围而出。

不过如果被困赵军得到外部援助,那么形成的包围则将不攻自破,但这仅存的不足也被秦昭襄王及时封死。

秦昭襄王助力长平

坐镇秦都咸阳的秦昭襄王在听闻赵军被武安君包围之后,便立马亲自赶到距离长平较近河内地区,下令征调当地所有十五岁以上的男丁前往支援,以阻挡赵国援军,减轻武安君围困之压力,故而被困赵军始终没有突破秦军包围。

结语:

三者原因缺一不可,秦国若不用反间计使赵国换将,白起即便能料敌于先也无法以计策引诱廉颇率大军主力脱离堡垒作战。不借助防御工事和地利条件,兵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秦军也无法对数十万赵军形成有效包围。秦昭襄王若没有及时助力长平,被困赵军得到支援后还是可能突围成功。

文/历史紫陌阁

回味更多历史,下期更精彩。

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关注,谢谢大家的支持。

文中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茈湖口镇新发现一处文物 近日,资阳区四普调查队到茈湖口镇进行四普工作,新发现一处文物“南洞庭整修工程刘家湖堵口纪念碑”。 ...
原创 曹... 汉中之战,对于三国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点。这一个点代表了刘备诸葛亮这一对黄金组合事业的最高顶点。而对于曹...
原创 北... 眺望历史的长河里,我们都知道一代君王的重要性,想要治理好一个国家那么皇帝就首先要是一个明君,因为很多...
原创 李... 众所周知,唐高宗李治是唐朝的第三位皇帝,统治时期被称为“永徽之治”。 他在位期间个人形象饱受争议,传...
原创 评... 五虎将联手作战,会是怎样的壮观场面?为对付黄须儿,孔明不但派出了五虎大将,而且,每员虎将又配了一位副...
原创 看... 都说伴君如伴虎,一个人不管之前是怎样,当他有了权力,心境或多或少都会有着一些变化,更何况是皇帝,一个...
原创 梁... 罡星起河北,豪杰四方扬。五台山发愿,扫清辽国转名香。奉诏南收方腊,催促渡长江……可怜一场梦,令人泪两...
原创 朱... 朱棣第三次北征一无所获,顺道剿灭朵颜三卫“挽回面子”,深究其中历史细节,可以发现朱棣在战略上的确不如...
原创 曹...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北方曹操在消灭袁绍后逐渐统一北方,成为当时最强大的诸侯。曹操手底下能人志士甚多,...
原创 苏... 卢布是俄罗斯的货币单位,辅币名叫戈比,1卢布等于100戈比。不仅现在的俄罗斯,早在沙俄时代,还有苏联...
原创 传... 说子婴是传说在某种程度上是比较恰当的,因为这位继胡亥之后登基的秦王确实在史籍中非常低调,太史公并没有...
原创 杨... 历史上真正的杨家将主要活跃在北宋中前期,到了北宋灭亡的时候,杨家将就不存在了,因为他们的踪迹无人知晓...
原创 大... 《大秦赋》用了六十多集做铺垫,为的就是这最后十几集的统一六国之战,有人说这很短,但秦国奋六世之余烈,...
为什么明朝和清朝西学运动的区别... 康熙常被认为是最善于利用西方技术为帝国服务的中国皇帝。可是,为什么他的时代距离闭关锁国已经不远了呢?...
原创 长... 公元前262年一场载入史册的战争爆发,这就是著名的长平之战。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在战场上的正面对抗, ...
原创 刘...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一通电话能改变许多人的命运。1958年的一个下午,刘伯承将军握着电话,声音中透着无...
原创 民... 清末民国时期,虽然我国的工业水平一般,但是依然建立起了几十家大小不一的兵工厂。其中,尤以汉阳兵工厂、...
原创 韩... 韩国临时政府全称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是1919年到1945年之间在中国设立的韩国流亡政府。韩国临时政府...
原创 大...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国号大明,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朱元璋终于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把元顺帝...
原创 诸... 标题:诸葛亮手下的蜀国军队战斗力到底如何?司马懿做出这种评价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益州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