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放眼全球,“勤劳致富”乃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也是大多数国家得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比如中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就是靠着勤劳的民族传统,在经济、军事方面取得了一席之地。反观南亚地区和非洲大陆,许多民族相对懒惰,因此国家也发展得比较迟缓。不过凡事总有例外,比如位于欧洲的尼德兰王国(即荷兰)堪称“世界最懒国家”,但是其国民却富得流油。
衡量一个国家的国民是否勤劳,最准确的参考标准便是工作时长。比如在我国,尽管法律明确规定,劳动工作者每天的工作时长不得超过八小时,不过囿于种种现实情况,多数企业经常出现加班的现象,尤其是制造型企业,为了保证生产效率、提高利润率,机器几乎是二十四小时不间断运行,国内劳动者平均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因为国民们高强度高负荷的辛勤工作,我国才能取得经济高速发展的瞩目成就。
从工作时长来说,欧洲荷兰这个小国远低于我国。辉煌时期的荷兰曾被誉为“海上马车夫”,他们频繁地活跃在世界各地,通过贸易获取大量钱财,成为欧洲当时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如今的荷兰,早已没有过去那样强盛,领土仅剩下4万余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只有1700多万,人口密度相对较大。由于荷兰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全面,国民基本都能享有一定福利待遇,所以许多荷兰人只靠政府救济便能稳定生活,因此没有什么生存压力,故而变得异常懒惰。
如今,荷兰人每周平均工作时长只有26小时,平均每天不到5个小时,其中还包含一定休息时间,所以真正的工作时间少得令人羡慕。既然荷兰人如此懒惰,按理说应该非常贫困,至少在欧洲地区应该是要成为倒数才对。令人诧异的是,荷兰经济在欧洲发展异常迅猛,人均GDP高达53600美元(2017年数据),位居全球第十二位,居民幸福指数位居全球第六,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那么为何荷兰人不通过辛勤劳动就能致富呢?
说起来,这其中的原因也不算复杂。荷兰之所以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创造巨大价值、赚取大量利润,主要是依靠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在荷兰,大部分行业基本都已实现自动化管理,各企业只需一定技术人员操作并维护机器,根本不需要占用大量劳动力。即使是号称最难以自动化生产的农业,荷兰也已全面实现电子化,农民只需简单操纵便可以利用机器,让农作物按照规定好的程序顺利生长。
换句话说,在荷兰,一个农民便可以轻松种植3000多亩土地,其工作效率和生产品质远高于人力种植。因此,荷兰人完全没有必要像其他国家那样辛苦,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科技领域,然后依靠智慧研发出更优质的机器,使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正因如此,荷兰农业从业人员共计17.3万人,而在2017年,该国农产品出口总额就高达917亿欧元,其利润率可想而知。另一方面,该国第二大城市鹿特丹,还是欧洲最大的炼油中心,依靠炼油,荷兰能够获得不逊于产油国的巨大利润。
事实上,荷兰政府还一直在致力于发展空间、微电子和生命科学等高技术产业。按照目前的形势,荷兰经济和工业可以继续进行良性循环,荷兰人的工作时间还可以越来越短,其国民幸福指数也将越来越高。“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在荷兰再一次得到证实。不过我国暂时还不具备荷兰的条件,所以我们只能忍住羡慕,继续埋头苦干,毕竟我们迟早会有扬眉吐气的那一天。
参考文献:
《列国志: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