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龙夺嫡皇权大战中,四阿哥脱颖而出登基成为了雍正皇帝。提起雍正帝,他也算是为大清朝的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每日里都废寝忘食,忙于朝政。他提出的治国理念,相比康熙乾隆要更加凸显出为民谋福利。但与康熙,乾隆皇帝在位的时间相比,雍正帝在位时间就相对较短了,他仅在位了十几年,五十多岁就突然暴毙身亡了。所以,对于他的死,外界有很多争议和猜测。
对此,在一些大型古装剧中,对于雍正的死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结局。还记得《甄嬛传》中的那句“皇上驾崩”吗?在剧中,是宁嫔毒杀了雍正皇帝,再加上甄嬛的刺激,雍正皇帝就一命呜呼了。但在真实的历史上是这种情况吗?所以,对于雍正皇帝的死似乎成为了一个不被众人所知的谜团。那么为什么大家会对雍正皇帝有疑惑呢?重要的一点就是雍正的死毫无预兆,这让众人都大吃一惊。
那是雍正十三年的八月二十二日(1735年),雍正皇帝本来还是像往常一样,在圆明园里每天都处理着似乎处理不完的事务,但就在这一天下午却突然传出生病的消息。之后到了晚上,雍正就匆忙召集朝臣,宣布了遗诏。那时的雍正皇帝已经剩下最后一口气了。不久,二十三日雍正皇帝就在圆明园猝然去世了。朝廷上下的群臣,包括他身边的皇子妃嫔都感到十分突然。由于雍正皇帝登基时年龄较大,所以虽然他仅只在位了十三年,但去世时也有58岁了。这样的年纪在当时也算得上是高龄了。要知道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医疗条件下,58岁算是长寿的了,但为什么他的死还会引起争议呢?就是因为他是暴毙,死得太突然了。
所以,对于雍正皇帝的死因人们争议了百年。但怎么说,都不过是这么几个。
首先,很多人认为雍正皇帝暴毙是因为平日里太过操劳。雍正皇帝在位时的政绩十分突出,在登基后就立马整顿吏治,处理了很多贪官。除此以外,他在农业方面也进行了大改革,“摊丁入地”,“改土归流”,这些都是他推出的重要举措。要知道,当帝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天下的所有大事都需要操心。雍正皇帝每日都在不停地批奏折,数十年如一日,从不怠慢。所以有人就猜测,雍正皇帝是被累死的。
但也有另一种声音,雍正皇帝每日操劳,心神俱乏。为了缓解这种疲劳,他就会去服用一些人参。人参肯定是对身体有益的,但如果服用过多可能就会造成伤害。所以,有些人就猜测,可能是雍正平日里服用的人参太多了,才会气急攻心,突然暴毙。相比前两种猜测,最后这个说法显得有些随意。有人猜测雍正是服用春药过多而死。但作为皇帝,后宫佳丽三千人,身体吃不消是一件很正常的事。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关于雍正皇帝的野史,里面的描述更是没有一点科学依据。所以,总的来说,这些全部都是众人的猜测,没有什么依据,究竟是什么原因大家也不得知。
直到如今的一份密档被解开,这似乎能与雍正帝的死联系在一起。这份秘密档案其实就是内务府里的一个账本,平时就记录一些皇宫中的必要开支。但也就是这个账本似乎能够说明雍正皇帝的真正死因。其中就记载了这么一条,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宫中买进了4000斤木炭和矿银。这个走账引起专家的注意。究竟是干什么竟需要如此多的木和矿银呢?
这很有可能就是炼制丹药。历史上每位皇帝都希望自己能够长生不老,也都在寻求长生不老之术。史书《活计档》中也有相关记载:在雍正皇帝驾崩之前,就已经在圆明园运送了好几百斤的黑铅,而这个东西正是炼丹用的。除此以外,还运送了大量的木炭。这种种表现都在证明雍正皇帝是在炼制丹药。
雍正皇帝每天忙着处理政务,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休息。再加上他登基时年纪也不小了,身体长期运作肯定是吃不消的。因此,他就开始研究这个炼丹之术,还找了很多懂炼丹之术的道士留在宫中。在服用一些之后,雍正帝觉得作用十分明显,能够让他在保证处理好政务的同时还能保持足够的精神。但这些药肯定都是有副作用的,如果长期服用,肯定是有害的。
随着雍正皇帝的年纪越来越大,他就越是需要通过这些神丹妙药来维持,甚至还需要增加服用的剂量,时间久了,丹药中含有的毒素在他身体里一点点累积,最后让他毒发身亡。史书中之所以没有记载,我想应该和乾隆皇帝有关,如果记载在史书之中,那么后人肯定就知道雍正是吃丹药而死,对于这样一位有着丰功伟绩的皇帝来说就是人生中的一大败笔,而且传出去肯定也有损皇家颜面。所以,史料中是没有这方面的记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