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曹操杀了杨修后,却问其父杨彪因何而瘦?杨彪回怼我又不是金日磾
迪丽瓦拉
2025-07-26 15:33:43
0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这是描写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歌词,表达的就是当时的政局。

说起盛世我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唐朝,中华儿女也被称为唐人,在各地设立唐人街,可见唐王朝的影响力。

或者是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接连三代皇帝的引领下,清朝创下了前朝所没有的功绩。

那个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设立军机处供皇帝直接派遣公务,国富民强,外邦臣服。

但若论哪个年代英雄豪杰最多,哪个时期的故事最丰富,那名列其中的一定有三国时期。

说起三国有一位谋士很熟悉他就是杨修,《杨修之死》这篇文章中杨修是因为自大被曹操处死的,可事实确实如此吗?

杨修之死

在课文《杨修之死》中杨修的死因多半被归结于曹操,由于这位枭雄的名声太过响亮,让人不得不注意。

事实上曹操那句名言“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一定程度上展现了这个人是个不凡的枭雄。

在课文中杨修是个肤浅张狂,不懂收敛刚愎自用的形象,因此才被曹操处死。

细细追究曹操虽然是个阴险狡诈的人,但爱惜人才给予重用,比如陈琳、关羽等人。

陈琳曾经帮袁绍写文辱骂过曹操,关羽则是刘备的好兄弟,在这种情况下曹操仍然不计前嫌,接纳了他们。

给予陈琳谋士的待遇,积极听取他的意见,信任关羽赠送赤兔马等等,都反映出曹操善待人才的一面。

而杨修虽然自命不凡,但确实有真才实学,为什么最后还是落得个悲剧收场?

在历史中杨修是个妥妥的官二代,他的祖父,父亲都入朝为官并身居高位。

在这样家庭中长大的杨修自然也是优秀机敏,从小就机智聪颖,好学好问,连当时的曹操都很欣赏他。

年少有为,深受器重,不到20岁的杨修就被给予重任,可是在45岁这年,杨修以扰乱军心为由被处死。

杨修的死是早有预兆的,曹操本就疑心深重,而杨修身为官员却参与曹植与曹丕的夺位之争中来。

杨修选择辅助的人选是曹植,这位以七步诗闻名的才子,而他的对手就是后来的司马懿。

据说曹操为了考验两个儿子曾为他们设了一道题目,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出城。

曹丕率先到达城门,可守城官兵坚持是曹操的命令,禁止任何人出城,曹丕在司马懿的建议下原路返回。

而曹植就不一样了,杨修给出的建议是手持曹操的命令,人挡杀人,佛挡杀佛,一刀就杀了守城将领,一骑绝尘往城外去了。

事实证明是司马懿更了解曹操的心思,这关考验的就是两位公子对曹操的忠诚和服从,试想如果连父亲的命令都敢违背。

只是为了一个可能成为太子的名额,那总有一天他们的屠刀也会落到曹操身上,这正是他所担心的。

所以与其说是在考验两位公子,不如说是在考验他们背后的谋士,即杨修和司马懿。

杨修之死的多种原因

关于杨修身有才华却依旧被爱惜人才的曹操赐死,原因是很多样的,曹操自己也是观察了许久。

杨修才思敏捷,恃才傲物,常常能猜中曹操的心思,这本是一件好事,毕竟伴君如伴虎。

能够知道君主的想法,自然也更好去辅佐,可杨修为人张狂浮夸,很多事情即使知道了也不按常规出牌。

譬如在“鸡肋”之战中,曹操传令“鸡肋”六军将士都不明所以,只有杨修揣摩到了曹操是进退两难。

按说此时杨修大可以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向曹操进言退兵和出兵的利弊,帮助曹操做出最优的决定。

可杨修是怎么做的呢?他直接命令军队收拾好行装,做好撤退的准备。

要知道此时的杨修并不是元帅也不是统领,他相当于单独发号施令,还是要求撤退的命令。

本来曹操就是犹豫之间不知如何是好,杨修又越俎代庖,直接越过了他擅自发布军令,动摇军心。

这件事算是直接的导火索,把之前曹操对杨修的怀疑和不满都激发出来,最后得到一个必死的下场。

同时杨修也犯了一个大忌就是之前说到的,参与曹植与曹丕的储君争斗,还站错了队。

在与司马懿的较量中杨修有才智却没有对方的心性,凡事好大喜功,即使是对曹操也是如此。

多次猜中曹操的心思却肆意宣扬,闹出了不小的动静,曹操本人也对杨修日渐失望。

可以说杨修的死亡归根结底还是由于他自己,不仅是站错了队也是不懂得为臣之道。

老牛舐犊之爱

杨修死后曹操担心自己落得个苛待人才的罪名,就找了个机会试探杨修的父亲杨彪。

假意关心杨彪怎么又瘦了,是不是没有吃好睡好的原因,不得不说这句试探确实够隐晦也很直接。

杨彪自然知道曹操的心思,只说自己没有金日磾的先见之明,有着老牛对小牛犊的爱罢了。

曹操听到这话却非常高兴,因为他知道这句话说明杨彪并没有记恨他,杨家与自己依旧可以合作。

杨彪的这句话到底有着怎样的深意呢?在史书中金日磾所谓的先见之明,就是杀了自己张狂的儿子。

杨彪这话说明他,也认为杨修是如同金日磾儿子一样的人,曹操杀他反而是一种明智选择。

而自己没有拥有这样主动杀子的先见之明,但为人父母看着孩子死去总归像老牛一样会对他有着怀念和爱,这是正常的。

结语

杨修的死在意料之中,他身为臣子却不懂得为臣的道理,数次挑战君主的权威,不懂得收敛锋芒。

须知“过刚易折”,只知卖弄自己的才干却忽视了君主真正的想法,长此以往必遭杀身之祸。

杨彪知道自己孩子的过错,所以在曹操询问时,提及金日磾先见之明和自己的舐犊之情。

父母对子女的爱,不管是在人类社会,还是动物世界都是通用的,即使自己的孩子有过错丢了性命。

但在内心深处还是会伤心难过,还是会悼念他,这句感叹也成了其流传千古的名言,供我们领会其中的父子深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为... 人们提起战国时期的战争,总是会为战场上几十万士兵激战的画面而感到震惊。比如在著名的邯郸之战当中,秦国...
原创 苏... 乌克兰人与俄罗斯人同属于斯拉夫民族,甚至再细分一点,二者同属于东斯拉夫人,可以说,乌克兰人与俄罗斯人...
原创 日...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元帅杉山元扬言三个月就能够拿下中国。 历史用现实打脸,日本战败! 19...
原创 此... 大家好,欢迎来到寻春秋,今天,我们来说一名明朝大将常遇春,他出生贫寒,却不甘认命,从小习武,希望长大...
原创 为... 这么说其实有歧义,说李自成和张献忠等人面对明朝是十分顽强是对的,也的确如此,自崇祯初年张献忠和李自成...
原创 当... 在刘邦的崛起过程中,吕太公的作用不可忽视。 吕太公,即吕文,是刘邦的妻子吕雉的父亲。他在刘邦还未显贵...
原创 五... 在西晋时发动“永嘉之乱”的少数民族主要是匈奴, 鲜卑,羯,羌,氐这五个少数民族,当然也有其他民族的参...
原创 苏... 在苏联的历史当中出现过很多的冤假错案,就算是从现在的很多公开的资料当中看,也仍然得不到合理的解释。6...
工会干部绘成语丨攻难守易 邯郸位于河北省南部,是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这里被称为中国成语典故之都。古城邯郸在历史长河中,孕育出灿...
原创 袁... 袁世凯逼宫时,清朝所有的军事力量基本都已被他掌控,所以他才敢将皇太后与幼帝“孤儿寡母”玩弄于股掌之上...
原创 隋... 隋朝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估计就只有那残暴的隋炀帝了,以及接下来的隋唐英雄传了。要说起隋炀帝他爹隋文帝...
原创 皇... 皇帝是高危职业。 中国历史上,从皇位上被赶下去,之后竟然还能复辟翻盘的,凤毛麟角。不过刚好,元明清三...
原创 执...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众所周知吕布在《三国演义》中被...
原创 一... 标题:一座小小钓鱼城,是如何克死蒙哥汗,成功阻击蒙古军队的? 在历史的长河中,时而有那些看似微不足...
原创 前... 苏联虽然是一个以意识形态为中心形成的“全新”国家,但是其本质上仍然是基本继承了沙俄时代在领土空间上的...
原创 他... 陕北红军创建人都有谁呢?其实都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人物,有大名鼎鼎的刘志丹、谢子长、高岗、吴岱峰、贺晋年...
原创 曾... 在中国历史上,堪称完美的成功人士并不多,曾国藩应该算一个。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
原创 南...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事件如同烙印,深深镌刻在一个民族的记忆之中。 “靖康之耻”对于南宋而言,便是那无...
原创 吴...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伴随着正统明朝的灭亡,历史也给吴三桂留下了一道“选择题”,而吴三桂最先选...
中非经贸博览会走进地方(湖北)... 10月17日上午,中非经贸博览会走进地方(湖北)专场推介会在武汉成功举办。湖南省商务厅副厅长郭宁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