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说明一点——魏国所占有的九州,并非是《禹贡-九州》里的那九州,而是汉末十三州里面的九州。
从汉武帝把天下划分为十三个刺史部开始,汉朝就逐渐开始以13个一级行政区来进行统治了。而除了南方的益州、荆州、扬州和交州以外,剩下来的九个州基本全部在魏国的囊中,还不包括魏国仍有一席之地的荆州在内。
打开地图来看,魏国的领土面积并不算特别大,甚至要小于蜀汉和吴国的面积之和。但是在那个年代,曹魏的国力胜于蜀汉和东吴,却是不争的事实。
汉末三国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还都在北方黄河流域,人口密集的地方也基本都位于黄河流域。
彼时的长江流域,仍然是一片尚待开发的处女地;今日富得流油的浙江地区,在当时还是需要孙吴花大力气剿灭的山越聚居地。至于更往南的云贵一带,就连诸葛丞相都在《出师表》里用两个字无奈地概括道:“不毛”!
但是曹魏也有自己的问题,这个问题从曹操时代就开始出现了,那就是人太多了,嘴太杂了。搞得本因为成为自己大后方的朝堂,成为了自己的最前线。
曹魏政权真正算得上上下一心的时间,其实无非就是曹丕、曹叡父子两代人执政时期而已。当年老爷子曹操话事的时候,朝廷里多的是和他们叫板的、想看他们笑话的人,因为人家也有话说的——我是给大汉政权打工,不是你曹家的马仔,都是同僚,攻击你怎么了?
而在曹叡去世以后,发动高平陵之变的司马懿就已经又把曹魏政权从内到外清洗了个遍了,一如当年曹操做得那样。而自诩为大魏的遗老遗少的大臣们,同样不会全部臣服于司马家族——道理都是一样的,我为什么要听你们司马家的呢?
当然,在钢刀和金银的诱惑下,反对派们逐渐闭嘴是迟早的事。但是在主张攘外必先安内的中国古代政治家心里,让朝廷里那些家伙安静下来是很重要的,甚至比在外面攻城拔寨更重要。原因也很简单——我在外面拼死拼活,回家一看,你们把我老家抄了,我还玩什么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