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用了什么方法,让明朝的后代子孙即使不上朝,也能够安然的使国家机器运转?你是不是认为是朱元璋废除丞相制的结果?我不能说你错了,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一个正确的答案!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集大成者的一个朝代,在制度方面,朱元璋废除了沿袭几千年的丞相制度,在生活方面,朱元璋废除了元朝时汉族人被逼实行的陋习,最重要的是朱元璋自创了一本《皇明祖训》来约束他的后代子孙,而朱元璋使用的方法就在这本书中。
人人都说朱元璋凶狠,但是在我看来,朱元璋却是所有开国皇帝中最牛的一位皇帝。他不向任何势力低头,他不急于称帝,他对于大明的百姓极好,他对大明的未来绞尽脑汁,最终弄成了一套完整的家训,给了大明的后代子孙纵情的玩乐土壤和国家机器能够照常运转的机会。
大明王朝和以往任何朝代都不同,朱元璋为了后代子孙能够永远镇守大明朝,特地为他的儿子们以金木水火土为偏旁起名字,在每个人送上二十个字,以用于后世孩子起名字用,防止有名字相同的出现。这只是朱元璋对于后代子孙的希望,希望明朝定能开创万世基业,从起名字来看这只是一个方面。
其实朱元璋对于后代子孙的希望全都寄托在自创的《皇明祖训》和后代子孙上,他认为《皇明祖训》里的东西一定能够成为约束后代子孙的金科玉律,可是自己死后,儿子朱棣首先不尊重他,不知道朱元璋知道会作何反应。
虽然在皇位继承上出了点小插曲,但是在对《皇明祖训》的大致继承上朱棣做的还是差不多的。
首先,朱棣在藩王这件事情上,并没有像朱允炆一样实行灭藩的政策,减少了国家动荡的风险。
朱棣知道设藩在当时的重要性,但是却给后世的动荡埋下了很大的隐患,想要如何才能既不忤逆父亲的意思,又能消灭藩王对于皇帝的威胁呢?朱棣在想了一通后,决定实行禁藩,既不会激起所有藩王的反意,也可以不改变父亲的当初设立的初衷,更加强了皇权的统治,何乐而不为呢?
这也正是朱元璋最聪明的地方,他一直严令后代子孙一定要遵循《皇明祖训》,其中的一个意思就是后代子孙只要遵循这个就能不内乱而,一致对外,万世基业就不用愁了,另外一个朱元璋是不能明说的,朱家的子孙怎么打,但江山还是朱家的,虽然是最坏的打算,但是却不得不说朱元璋挺鸡贼的,打来打去江山还是他朱家的。
其次,《皇明祖训》中明令后代不准再设丞相一职,给了后代子孙对权力和打发空闲时间发挥想象的空间。
朱元璋的后代子孙对于朱元璋设立的不准再设置丞相一职,执行的挺到位的,也正是这一决定让明朝的皇帝们想方设法的想要偷懒,但是还要使国家这台机器运转,怎么办呢?那就设立了历史上最早的内阁制,这一制度的实施,让皇帝的权力不仅没有丞相的威胁,更让皇帝自己的手腾了出来,可以纵情的玩乐了,也不用担心大明这台大机器无法运转。
内阁里的人,虽然权力也能力压六部,但是内阁辅臣的权力却是被多人分配的,而且也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要经过皇帝赋予太监的票拟的权力才能行使权力,这也就是皇帝只要控制住太监,使太监和辅臣不能相互勾连,那么皇帝的权力就会安然无恙。明朝中嘉靖和万历两位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却依然能够使大明朝的这架机器能够全力运转,全靠这个内阁制度的存在。
朱元璋似乎是知道他的后世子孙都是一些纨绔子弟,才把丞相制度给废除,好让他们想方设法地为偷懒去寻找新的统治手段。
朱元璋或许不是所有皇帝中才能最为卓著的,但是他的能力却是很多皇帝都比不上的,他不仅想象力丰富,而且对于统治国家,驾驭人才是很得心应手的。或许他的后代子孙正是遗传了他的这些特点,才有了玩也能统治国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