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元朝规定:十户一刀,老百姓真的手无寸铁吗?真实情况打脸
迪丽瓦拉
2025-07-26 16:34:04
0

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

文丨麻辣读史(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人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唐宋元明清,对于首尾的唐宋、明清大家估计会比较熟悉,因为不管是影视还是小说,这四个都是熟客,然而对于中间的元朝,可能印象中除了“元曲”外就没有别的了吧,而也正因为对这个神秘而短暂朝代的不熟悉,会使得人们对其产生诸多误解。

就比如,最近看到了一篇关于元朝哭笑不得的问答帖子,大概是说元朝禁止中原百姓使用菜刀,十户共用一把,只要百姓手无寸铁,就不会对朝廷产生威胁云云,历史上真如此吗?

元朝“以宽仁失天下”

实际上,除了禁菜刀的传闻外,人们对元朝的误解,还包括“初夜权”,“杀头胎”等等骇人听闻的传言,其实,这些都是毫无根据的,单单“禁菜刀”这件事,听起来就是天方夜谭。

实际上,元朝还被明朝开国太祖朱元璋评价为“元朝以宽仁失天下”,这里的“仁”,其实际上意思乃是“吏治不清,治理混乱”之意。而“宽”,就是“律法宽松”的意思。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非汉族统一政权,本是草原游牧民族,所以打天下可以,但是在治理上就一般般了,所以在打下天下后,就非常依赖汉人文官集团的治理,加上蒙古人自己对法律就表现的非常不喜欢法律的约束。

所以在治理上和法律上都定得相对比较宽松,元朝在打下天下后,还不到一百年,这些蒙古人就疏于训练,耽于享乐,军队战力迅速下降,官员吏治腐败,才会有元末人民起义,并推翻了元朝。

而元朝末年能有大规模农民起义,更间接证明了“禁菜刀”的荒谬之处,假如元朝法律真的如此苛刻严格,起义军又怎么靠什么打仗?起义军又怎么可能这么大规模?更何况,当时天下以农耕为主,农民的锄头,斧头,明显比菜刀的杀伤性强,禁菜刀根本没用。

民族矛盾引发误解

实际上,元根本找不到元朝“禁菜刀”的记载,找到最早的记录是在清末时期,“禁菜刀”这个说法源自清末民初的史学家屠寄所著的《蒙兀儿史记》,然而这是其实是一本毫无史料支撑的野史。

屠寄此书又是根据当时日本学界的“研究成果”搞出来的结论,然而,能说出“崖山之后无中华”这等奇谈怪论的日本能信吗?此时的日本正在为自己的侵略寻找借口,不择手段意欲否定贬低此时的中华,捏造有利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社会舆论,可以说,此时的日本所谓“研究”是最不可信的。

但是为何在当时,屠寄之流的论调能大范围传播,并影响至今?实际上,这都跟当时的政治实事有关,清末民初,反对满清黑暗落后统治大势所趋,为了在全国激起“驱除鞑虏”民族主义浪潮,反抗满族的统治,响应“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号召。

这里的“鞑虏”当然就包括前前朝的蒙元了,因此,一切异族政权的“暗黑”史料满天飞,不仅满清以前的或真或假的黑料被大量批判,连蒙元也被拖出来批判了,“禁菜刀”传言就是这个时期出来的。

元代四等人制度,汉人地位低

当然了,元朝也确实做下了令后人不齿的恶政,被人批判也不能说就被人冤枉了他们,就比如元朝建立后不久,他们的统治者就建立了“四等人制度”。

其中,第一等人是蒙古族,第二类是色目人。他们是一些来自西夏、西域或被当成俘虏抓到中原的欧洲人。第三等是汉人,但他们依然是过去契丹、女真、金朝统治下的汉族人,至于南宋的传统汉族,则排在最后四位,这种类似“种姓制度”的产物,无论在古代还是今天,都是属于愚昧落后的代表。

然而,这并不是最惹人厌恶的,在刑罚方面,蒙古族、色木人和汉族也属于不同的衙门,在元代,当蒙古人殴打汉人时,汉人不许反击,即使杀了汉人,蒙古人也只是流放到边疆戍边而已,最直接的就是《元典章》。

在元代的这部律法中,大多就是为针对汉人而制定的,而蒙古族则不受该法律约束。究其原因,在于中原地区汉族人口众多,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也就这么多,蒙古帝国最初是从汉人手中夺走的政权。为了防止汉乱推翻元朝,他们把汉人作为针对目标遏制,所以说黑暗统治的元廷必亡,就跟清廷一样。

不过有一说一,不属于他们的屎盆子也不要乱扣,至少“禁菜刀”是传言无误,至今为止出土的文物和历史文献,都没有这方面的记载,如果说元朝的法律中有类似的禁令,那只有针对“军器”的。

《元史·刑法志》中记载:“凡私铁农器锅釜刀镰斧杖及破坏生熟铁器,不在禁限。”而除了兵器和甲胄,而私造兵器就跟如今禁止私人制造或持有枪支是一样的性质,因为属于“高伤害性武器”,会对他人造成伤害和威胁,此类违禁设备自古以来就被社会严格控制。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系统整理成都茶文化 《茶肆春秋... 今(17)日,《茶肆春秋:成都老茶馆档案文献精编》新书发布会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这是一部旨...
原创 秦... 引言: 秦始皇在我国古代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一位伟人,在他执政期间,创下了四大工程,分别是秦长城、...
原创 从... 美国是建国只有二百多年的移民国家,刚建国时候只是殖民地小国,但却后来居上,成为了经济高度发达,军事空...
原创 赤... 赤壁之战前,贾诩说什么来着? 《三国志贾诩传》: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
原创 刘...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刘伯温作为明朝的贤臣,尽心尽力地辅佐朱元璋,他擅长写文章,同时也...
原创 《... 《雪中悍刀行》中,徐骁好像很宠姜泥,但徐骁也应该知道姜泥是楚国公主,虽然姜泥现在不会武功,但不代表之...
原创 蒯... 公元前197年,韩信死在了长乐宫。刘邦洋洋得意地问韩信的谋士蒯通说:就你这样的人还敢劝韩信谋反,你看...
原创 苏... 在探讨苏联崩溃这一历史巨变的深层原因时,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无疑为我们揭开了其背后更为复杂的真相:据不...
原创 春... 在周代,中国有“华夷之辨”的思想,也就是将周人视为华夏、诸夏,而将周边的少数民族成为西戎、北狄、东夷...
通俗历史写作的难点 在于既要专... 马可·波罗到底来没来过中国?虽然《马克·波罗行纪》影响巨大,但对其中的记载是否实有其事,一直都有争议...
原创 击... 爱新觉罗·岳乐作为清朝第一猛将,乃统一女真的努尔哈赤的孙子,战功卓越,平定吴三桂,杀了张献忠,清朝前...
原创 吕... 引言 “反复无常”这个成语放在吕布身上最为合适不过。元代诗人杨维桢在诗中写道:“伟哉刘公论,吕布真难...
原创 自... 常言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很多帝王为何能做到这种程度,其实是因为他将一切被怀疑的对象之后,才能...
原创 被... 吕碧城 说起过往的故事,一半王侯将相,一半才子佳人。女人在故事里,不是殃民的祸水就是陪衬才子的美人。...
原创 “... 公元前224年,王翦即将带着60万秦军出征楚国,秦王嬴政亲自送行。到了城门口,王翦敏锐地发现嬴政一个...
原创 西... 汉朝的建立无疑让中原王朝开始崛起,从汉朝之后,中原王朝几乎在世界上变得非常强大。汉朝出现了一位能征善...
原创 蒋... 说起国民党的主席,蒋介石之名绝对绕不开,对国民党人来说,蒋介石至关重要,这与他多年统治国民党,并在抗...
原创 清... 笔者所在的城市是清王朝奠基之初的皇宫,是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又称盛京皇宫,距今近400年历...
原创 雍... 清世宗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阴历十月,雍正皇帝下旨加封正定知府朱之琏为一等侯爵,爵位还可以世袭,...
原创 刘... 在刘伯温气息尚存之时,他让儿子给朱元璋送去这两样东西,第一样是泛黄书籍,希望能保刘家人代代平安,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