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元璋对贪官那么严厉为什么明朝贪腐问题还很严重?因为这三点
迪丽瓦拉
2025-07-26 01:02:33
0

朱元璋因为出身的原因,对贪腐问题非常的痛恨,他想要一个没有贪官的世界,于是就开始实行各种措施,这些措施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的极端和残忍,而且这些手段只能一时有效,不能长久管用,他只能遏制他这一代的贪腐现象,但却顾不了他的子孙后代,朱元璋认为自己的各项措施都非常有用,可他没想到明朝后期贪腐现象会非常的严重。

朱元璋治理贪腐的手段

一、最简单粗暴的做法——施加重刑

因为以前被贪官污吏欺负过,朱元璋从心里就很排斥做官的人,他从骨子里就不信任这些人,同时也吸取了元朝覆灭的教训,官员贪腐对国家危害太大。所以他要遏制这一现象,朱元璋认为重刑之下他们就会畏惧,这样就不会有贪腐行为了。在当时,贪污60两就要被判死刑。功臣几乎被他屠戮殆尽,比如胡惟庸和李善长一案,他就杀了1.5万多人。

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空印案”,这件事朱元璋做的有些过分了。每年各地向户部提交地方财政报表时难免会出问题,如果有一个数不对就需要重新填写,那个时候交通又不发达,地方官员来提交的时候都会带着已经盖了章的空白表,如果写错了随时可以在写一份,这样就不用重新在跑回地方去盖章了,也提高了效率。

这样做也有局限性,简单粗暴的朱元璋知道后,他认为这是官员在相互勾结。于是全国两千多名官员要被处死,近万人要被充军,即使郑士利求情也不管用,好在郑士利的哥哥没被处死,他却陪着哥哥一起被发配到了江浦。

二、建立锦衣卫

估计朱元璋每天都想着怎么收拾大臣,寝食难安,就怕他们贪腐,或者做别的不法之事。要不怎么会设立锦衣卫来为自己搜索臣子的情报,对下属如此不放心,朱元璋也很可怜。

为了掌握大臣每天的动向,他派锦衣卫去刺探情报,连大臣晚上吃了什么和老婆孩子说了什么朱元璋都知道的一清二楚,大臣每天都过得战战兢兢,因为总有一双眼睛在盯着他们。

三、互相揭发

锦衣卫管得了京城却管不了全国各地,为了狠抓贪腐,朱元璋让百姓对官员进行揭发,官员之间相互监督,互相揭发。官员相互揭发可以得到赏金,而百姓拿着《大诰》押着官员去见朱元璋

这三个办法其实也不能完全根除腐败现象,连朱元璋自己都感叹:"朕才疏德薄,控御之道竭矣"。

为什么屡禁不止

重刑之下仍有官员屡教不改,朱元璋的本意是好的,杜绝这一现象,为百姓做实事,但却没有在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朱元璋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也该体谅一下官员的不容易。

一、明代官员的工资太低

洪武年间,正一品大臣的禄米是每月87石,九品官员才5石,发的是大米还不是银子,因为大米在当时是硬通货,可以换钱。一石米大约94.4公斤,洪武年间一两银子大约可以买两石米,一个九品官一个月也就是2.5两银子的工资,正一品大臣是43.5两,看起来挺多的,可是朱元璋的子女工资是多少呢?亲王一年五万石,郡王六千石,还有布匹、茶叶、草料等各种东西,一年下来工资是普通官员的千倍。亲王与大臣之间总有往来,还有互相通婚的,人情交往时谁出手阔绰一目了然,官员心中的不忿情绪自然会增加,再加上有些官员家里人丁兴旺,或者家里有个病有个灾,开支就更高了。于是就滋生了他们的贪腐之心。

二、人心难测

朱元璋这么做确实有失公允,子女与大臣之间的工资差距太大了,但是工资低并不能成为贪腐的借口,做官的目的是报效国家,为百姓出力,而不是一种借机敛财的工具。朱元璋认为这个工资水平够了,甚至可以说是高薪,但是却不“养廉”,这里虽然有朱元璋的原因,但更多的是这些大臣本身欲壑难填。

三、朱元璋没有考虑自己制度的缺陷

依靠锦衣卫来治理大臣,锦衣卫一手遮天,如果他们行贪腐怎么办?朱元璋不可能在设立别的机构来监视锦衣卫。而且大家互相揭发,就会有人依靠这种办法对对方进行恶意攻击,甚至成为一种报复手段。

再说上有对策下有政策,朱元璋抓得越紧,大臣越惶恐,连尊严都保障不了了,这就会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偏要和朱元璋作对。而且重刑之下,君臣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大臣也越来越不忠心,就不会在遵守朱元璋的法令法规,也不愿意再真心辅佐朱元璋。

明代后期的贪腐现象越来越严重

朱元璋的子孙没有他那么有能力,不能因为腐败问题一下子处死这么多的官员,这样庞大的机构会陷入瘫痪,所以对这一现象也就听之任之了。明英宗时期,王振就敢公开收礼,英宗也放任这种行为,这就让后来者更加有恃无恐了。

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物质条件也得到了极大地满足,奢靡之风盛行,当时人们的攀比之风严重。低工资的官员受这种风气的影响,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也为了自己的面子,但是工资不够他们挥霍,就会铤而走险。而在此时,宦官和权臣当道,受到皇帝宠爱的他们凌驾于百官之上,有权无德,利用职务便利,疯狂敛财。

还有就是皇帝支持他们这么做,最典型的就是明神宗,派宦官去各地做矿监和税使,搜刮钱财到了自己的腰包,上行下效,明朝皇帝自己都不作为,还能指望下属有德行吗。

总结:明朝是一个庞大的帝国,各种制度下社会关系盘根错节,淮右布衣朱元璋认为重刑之下能够遏制这种风气,其实根本不可能,他的做法也暴露了他看问题的短视之处,他看不到百年之后社会的发展趋势。其实最有效的方法被他忽略了,那就是引导百姓积极向上,坚持正能量,这才是遏制贪腐的根本。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唐... 大家好,我是历史小搜,今天要为大家揭开古代婚姻的神秘面纱。婚姻,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人生中至关重...
原创 天... 1993年,天津大邱庄村爆发了一场轰动一时的事件,被称为“禹作敏对抗解放军事件”。这起事件的源头是一...
原创 名... 李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独具特色的名字。 他年轻时只是一个文书小吏,通过师从儒家代表荀子,并投奔秦国...
原创 抗... 国民党第十五补训处是抗战时期在四川合江组建的为野战部队补充兵训练的师级机构,后来第十五补训处改编为暂...
技术、奇观与怀旧:19世纪城市... 约翰·伯格(John Berger)在其经典文章《为何凝视动物》(Why Look at Anima...
原创 1... 出生于辽宁省的老革命胡真一,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见了一位来自朝鲜的客人,这名不速之客是朝鲜驻扎沈阳领事馆...
原创 同... 在领导岗位上,除了卓越的个人能力,还必须具备独特的个人魅力。只有拥有个人魅力,领导才能在短时间内吸引...
原创 北... 在我国的历史上,宋朝时期是最为多灾多难的一个朝代,当时由于气候原因,北方原本寒冷干燥的平原山脉,开始...
盐的世界史:从奴隶社会到全球化... 1 基本信息 作者: [法]让-克洛德·奥凯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原作名: Le sel....
七七事变后的第一个圣诞节,雷鸣... 七七事变后的第一个圣诞节,雷鸣远神父在周至集贤真福院艰难度过 七七事变时卢沟桥中国守军 作者:赵...
原创 日... 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
原创 你... 对于现代人来讲,尽管医疗技术很多高端,但能活到一百来岁,就算得上是仙龄了。在中国古代传说中,彭祖活了...
中华民国河南省造《十六》双旗币 中华民国河南省造《十六》(此处“十六”可能指面值或铸造年份等具体信息,但鉴于资料中未明确提及,本文将...
原创 英... 导言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当毛泽东回忆起数年之前自己第一次出访苏联,住在莫斯科姐妹河别墅的那些日子,曾...
原创 《... (日尧居k古史侃谈《雍正王朝》——第84期) 太子胤礽被废是必然的,即使重新复位也就是一个花瓶招牌,...
原创 明... 引言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特色的朝代,在其漫长的统治过程中,建立了两京六部制度:在北京和南京各设...
原创 关... 话说一天夜里,刘备梦见关羽身死,惊出一身冷汗,许靖、孔明正劝解之间,忽然近侍禀报,马良、尹籍至,二人...
原创 鲜... 鲜为人知的清朝最后一次外战,清朝灭亡后,还打了15年 世人皆知清朝末年列强环伺,中华大地风雨飘摇。然...
原创 刘... 刘彻是汉朝最著名的皇帝之一,除了他的丰功伟绩让人津津乐道之外,他与后宫佳丽的感情纠葛也成了人们茶余饭...
原创 五...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后,塞北众多游牧民族趁中原衰弱之际陆续进入中原,建立起自己的国家。"五胡"指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