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三国人物,从小摆地摊卖鞋,可在60岁的时候,成功当上皇帝,实现人生的巅峰。
论背景、论家族、论才能,他都不及当时的曹操,可他是如何做到独霸一方呢?
关键在刘备会做人。年轻的你,特别适合学一学。
人脉一定要广
刘备年轻的时候就懂得人脉的意义,懂得挤破脑袋也要往上流阶层上钻,就算砸锅卖铁也要认识几个有钱有势的朋友。
果然,刘备出社会前就拜当时的大儒卢植为师,跟唐山人公孙瓒做同学,出社会后必然大有好处。
卢植,当时名满天下的大儒,曾在刘备的家乡开私教课 ,就与重金拜师的刘备成了师生。后来,刘备被曹操打得走投无路时,正是袁绍接纳了他,还待他为座上客,原因不是刘备多么贤德,反倒因为刘备的老师叫卢植,而卢植曾是袁绍的军师,可见,朋友的朋友也是朋友,人脉是一脉接一脉的,长长久久的。
公孙瓒,当时的大军阀,曾在刘备最困难的时候收留了他,后来推荐刘备做了平原相,还赠送了“万人敌”常山赵子龙。对刘备来说,这种同学关系真的太值了。
后来,一无所有的刘备到了徐州,受到了当地地头蛇陶谦的礼遇,更是捡了大便宜,继承了陶谦的事业。
表面是刘备以仁德出名,但背后的原因却少有人知。
在那个时代,获得名人的好评很重要。曹操年轻时候就死缠烂打地求名人乔玄点评他;刘备深知这一道理,与母亲合计,要花重金拜当世名人卢植为师,一脚踏入了上流社会,接触到了当时很多有名气的大佬,比如年少成名的让梨少年孔融、著名的大儒学者郑玄。
由于自己平时待人恭敬谦卑,他人也待刘备很尊敬,人前人后好评如潮,于是刘备“仁德”的名声渐渐响亮起来,搞到全天下都知道了,造成陶谦未见其人,先闻其名,见面后对刘备很是推崇、信赖,如果把事业交给他,那么,陶谦的子孙也会受到照顾的。
朋友们,假使你现在跟刘备一样,也是一穷二白的出身,请千万记住,人脉一定要广,将来必定大有用处。
脸皮一定要厚
做人,一定要脸皮厚。
刘备就是一个脸皮非常厚的人。当年,40岁的刘备去求一位27岁的年轻人出山,足足请了三回,才终于把这位高人请出山,也就有了后来事业的大踏步提升。
要是你去请教一个年纪比你小10岁的年轻人,估计你的脸皮会挂不住,因为你会觉得没面子,但在刘备这里,完全没问题,只要这个人是我非常需要的人才,管他年纪多少,我照样拜他为师。
再后来,刘备应益州的主人翁刘璋的请求,搬救兵去益州,原本是帮忙打汉中的张鲁,却硬生生在益州待了一年多,反过来向刘璋要武器、要人、要粮食,总之,此时的刘备变成了一个要饭的“流氓”,如果你不伺候我吃喝拉撒,我就待在你地盘不走了,干不干,你就看着办,反正我手下有几万人马看着你。
后来,刘璋好歹施舍了点装备,刘备却不乐意了,转头就撕破脸皮,与刘璋开打,三下两除五,不几月,就把刘璋的地盘给占了。
刘备入川前是羊,入川后变成了狼,嗷嗷叫吞并了益州;如果刘备入川前后就一直客客气气的,不敢明着暗着要福利、要补贴,不敢当场撕破脸,那将来还能在成都享受天伦之乐吗?
答案是不能。
现代的年轻人也是一样,当自己拥有了一定的条件基础时,就要毫不犹豫地提出来,比如要晋升、加薪、带薪休假……
可如果你碍于面子,不敢开口的话,这社会没有人会替你开口的,除了你自己。
所以,请你记住,做人一定要脸皮厚。
定位一定要准
40岁前,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两兄弟走南闯北,跟曹操硬扛过两次,败了;跟过公孙瓒、袁绍、刘表,可他们不成气候;占领过徐州,却守不住,逃了,再后来,他终于想明白了,这么多年,为什么一事无成?
原来,自己最缺的是一个目标可达、实际可行的事业发展蓝图,简单点就是明确自己的定位在哪?
于是,他开始寻找人才,为他的事业做一番规划,先是找到了徐庶,事业有了起色,后来找了号称“卧龙”的诸葛亮,规划了著名的“隆中对”战略蓝图,才真正成就了后来三分天下的霸业。
果然,遇到诸葛亮后十年,刘备的事业蹭蹭蹭往上涨,先是占领了荆州南部四郡,后是占领了肥沃千里的益州,接着自封“汉中王”,这么多年来,终于能在曹操的面前抬起头来了。
因此,刘备的人生告诉我们,刚出来社会闯荡,第一要务是给自己找准定位,好好规划人生方向,终有一天会成就一番事业,否则就像无头苍蝇到处乱撞,终日无所事事。
跟刘备学做人,年轻时候多积攒人脉,关键时候脸皮要厚,更重要的是人生一定要规划好,指不定哪一天你就会成就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