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资治通鉴》:秦国取了巴蜀,到底得了多大的好处?
迪丽瓦拉
2025-07-26 03:32:37
0

(一)史料故事

公元前316年,西南地区的巴国和蜀国开战。

原因很尴尬。

蜀国和巴国的关系一直都很紧张,蜀王为了扼制巴国的势力,于是将弟弟封为苴侯,领地在汉中。

结果,也不知怎么的,王弟跟巴国国王处成了好哥们,交情深厚。

蜀王发现后,很不高兴,于是出兵攻击他的弟弟。

王弟被迫逃到巴国,蜀王随即向巴国发起攻击,从而点燃了巴蜀之战。

巴王明白自己不是蜀国的对手,因此他向秦国求援。

现在,问题抛给了秦惠文王。

是继续打韩国,还是进军巴蜀?

他拿不定主意,于是问了群臣。

张仪主张打韩国,理由很充分。

既然魏国现在已经与秦国结盟,那么可以策动魏国进击南阳,同时联合楚国从南方施加压力,而秦国则封锁韩国的重要交通线三川,全力攻打新城和南阳,这样韩国必定无法抵挡。

一旦控制了韩国,就等于控制了东西二周,可以占据九鼎,甚至挟天子以号令诸侯,实现霸业。

至于蜀地嘛,地势险峻,攻打下来也得不到太大的实际利益。

司马错觉得不对,站出来说了自己的观点。

伐蜀才能成就秦国霸业。

为什么呢?

建立霸业,首先要稳固基础。

想要国家富强,必须扩张领土;想要兵力强盛,必须让民众富足;想要统治天下,必须广施恩德。

这三者都做到了,那么霸业就水到渠成了。

目前秦国土地有限,民众并不富裕,所以应该先从容易的地方着手。

蜀地,是西边的一个偏僻小国,也是戎翟的首领,趁他们国内混乱,我们出兵占领将会轻而易举。

占领蜀地后,秦国土地更多,而且他们的物产,也可以让秦国百姓更富足。

所以,攻下蜀地,天下人不会觉得秦国残暴;获取蜀地的全部财富,天下人也不会觉得秦国贪婪。

这样一来,秦国既能得到实际的利益,又能得到好名声。

但如果攻打韩国,威胁天子,那就会背上恶名,而且还不一定能得到实际的好处。

更糟糕的是,秦国可能会被视为不义之国。

现在周朝仍是天下的宗室,与韩国关系紧密。

如果他们联合起来,再拉拢其他国家,那秦国就危险了。

听完两人的建议后,秦惠王决定伐蜀,因为司马错的建议更有说服力。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司马错的说服思路,跟我们上篇分析的基本一样。

1、现状分析(秦国地少,百姓穷)

2、怎么改变现状?

3、办法一(伐蜀,难度小,能得到大量土地、财富以供养秦国,而又不担恶名)

4、办法二(攻韩,难度很大,可能得不是实际好处,而可能被各国群起攻之)

由此可见,高效的说服,思路基本都是一致的。

秦惠王最终听从了司马错的建议,出兵攻打蜀地。

只用了十个月就成功占领,并降低了蜀王的地位,改称他为侯,并派陈庄去辅佐他。

自从巴蜀之地(巴国顺便也被灭了)归属秦国后,秦国的实力更加强大,资源更加丰富,也更轻视各国。

(二)解析

司马错说的其实不错,拿下巴蜀后,秦国霸业可成。

3个原因。

1、防御铜墙铁壁

关中和巴蜀,其实是两个要塞。

关中有“四塞之固”的称号,就是说你得从四个方向攻打,才能进去。

巴蜀更别提了,四周都是山,敌人想要进攻,得先翻山越岭,累得够呛。

所以,当秦国把这两个地方连在一起后,就建起了一道铜墙铁壁。

敌人无论从北路、中路还是南路,都得面临噩梦级别的难度。

2、

进攻随心所欲

秦国原先就有关中平原作为跳板,想打谁就打谁。

现在加上了巴蜀,更是不得了。

特别是对楚国,秦国等于是多了几个进攻点。

以前秦国要攻打楚国,最快的路就是走商洛,现在不一样了,可以从汉中顺着汉水下去,也可以直接从巴蜀顺长江而下。

这两条路,秦国都有上游优势,楚国只能被动防守。

3、经济翻倍了

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打仗,归根到底还是拼经济。

关中平原虽然是个好地方,但土地有限,产的粮食也就那么多。

要想跟其他六国长期对抗,这点家底显然是不够的。

大概来说,陕西的耕地面积约400万公顷,四川的耕地面积约600万公顷。

秦国得到巴蜀后,物资翻了一倍!

有了粮食,秦国就能养活更多的士兵,打造更强大的军队。

所以,有了关中+巴蜀的组合,秦国就有了统一六国的家底。

司马迁就曾赞叹,关中虽然只占天下的三分之一,但它的财富却堪比天下的六成!

他说的关中,并不只是我们常说的那个关中,而是“关中+巴蜀”的“大关中”概念。

千百年来,只要有人能成功打造这个“大关中”格局,一统天下就不是梦。

比如说,汉高祖、隋文帝、唐高祖。

这些赫赫有名的帝王,都是靠着这个“大关中”公式,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帝国。

虽然他们统治的时间有长有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以关中为根基的王朝,都带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战斗精神。他们可能在文治上稍显不足,但绝对不会软弱可欺。

不过,事情是变化的。

在唐朝之后,关中经历了巨大的转变。

粮食生产逐渐衰退,原本自给自足的关中,开始需要外部的支持才能维持。

甚至整个巴蜀的资源都不够用,还得靠江南的粮食来支援。

正是这个变迁,打破了那个曾经无懈可击的“大关中”公式。

历史的重心,也慢慢的从“东西之争”转向了“南北之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钱财应该是所有人都喜爱的东西了,只有物质的基础我们才可以追求更多的东西,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么说到钱财...
原创 爱... 在清朝时期,爱新觉罗家族被分为了宗室成员和觉罗成员两部分,其中宗室成员被称之为黄带子,觉罗成员被称之...
原创 荷... 荷兰,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霸主,也被誉为海上马车夫。在这样的一个高度发达的有着宽容的社会风气的国家...
原创 北... 宇文化及,生于公元569年,卒于公元619年,生活的年代历经北周、隋、唐三个朝代,其一生也经历了由皇...
原创 雍... 清朝年间的九子夺嫡可以说是历史上皇位争夺最惨烈的战争之一。参与其中的皇子多达九位,最后雍正胜出。自古...
原创 同... 关羽、张飞都曾经遇到过宁死不屈的俘虏。关羽是在攻打樊城时俘虏了庞德,而张飞是在攻打益州时俘虏了严颜。...
原创 刘... 今天和大家聊聊刘备手下的谋士的故事。一直以来,刘备手下有四大谋士,分别是庞统、诸葛亮、法正、徐庶,若...
原创 刘... 公元205年,刘邦率领诸侯联军顺利攻占楚国都城彭城,而此时的项羽还在齐国平叛。获悉都城失陷,项羽急率...
原创 苏... 1991年12月25日,克里姆林宫中记者云集,戈尔巴乔夫表情凝重地发表了辞职演讲,正式将“核按钮”交...
原创 6... 《智囊全集》记载,1388年,汤和向朱元璋请求辞官:“臣年事已高,还请陛下准许我回乡养老。”朱元璋笑...
原创 亚... 引言 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战争一直都是人类的痛苦制造机,无论发起战争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都无法改...
原创 西... 秦朝,在中国的历史上就如倏忽而逝的流星,璀璨的时候光芒夺人眼球,转眼间就消失了。但是,秦朝建立的中央...
原创 三... 引言: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八阵图》 三国时期天下纷争四起,最终谁...
原创 一... 标题:一代首辅张居正——用心为明朝续航50年 明万历年间,一位身着绯红官袍的男子站在乾清宫的阴影中...
原创 李... 李鸿章甲午成败:不在战争在党争 论述古代史,逃不脱权利争夺和利益集团碾压,纵观二十四史,无一不如此。...
原创 如... 俗话说“国强则民安;民富则国富。民强则国强,国家昌盛则民族亦昌盛。”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国富民强是每...
原创 许... 颜良作为一代战将,也曾战功赫赫所向披靡,但为什么却被关羽一刀斩于马下呢? 在三国故事的初期,对关羽的...
原创 一... 标题: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为何要将自己的妃子送给手下? 蒙古草原上,寒风呼啸,毡帐内火盆明灭不定。一片...
原创 中... 1912年(民国元年)农村基层政权实行里保制,宝丰县下设十里,滍阳为保七里。民众重修应河石堰,加大饮...
原创 大... 粟裕将军 作者兰台 据说毛主席曾经评价粟裕大将是“ 既有点伟大的谦虚,又有点伟大的骄傲 ”。 这话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