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册降表序》曾言:“曰哈屯者视福晋,曰格格者视郡主也。”满清时期,皇室贵女统称格格,百余年间,格格为国人尊重对象,时至今日,关于格格研究,仍未终止。
近些年来,许多古装剧的热播,使得人们对过去的历史产生极大的好奇心,而在众多古装剧中,关于清朝的影视作品,更是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虽影视作品中的许多故事,都有着切实的历史依据作为支撑,可这并不代表此类影视作品不会出现错误情况。
曾经,清朝的最后一位格格便向大家表示:在清朝皇宫中,她们不仅不叫格格,奴才们也不会回答“喳”。那么,这位清朝最后的格格究竟何许人也?真实历史上的清朝皇室称谓,又与电视剧中存在着哪些差别呢?
这位清朝最后的格格名为
金默玉,她出生于1918年。
根据史料记载,在金默玉出生时,清朝统治便已然终结,其父亲亦在东北地区流亡。尽管金默玉并未赶上肃亲王府的辉煌时期,但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也学习到了许多封建王室的规矩与做派。
与现代社会不同,封建社会有着许多严苛的规矩,而作为自幼接受新派思想,且生长在民国社会中的金默玉来说,她自然无法接受家中的种种限制。
正因如此,金默玉便成为家中秉持着新派思想的异类,基于这一原因,金默玉的姐姐们也将其称为“革命儿”。
长大成人后,金默玉来到一家日本公司任职。
在这段时间内,金默玉始终按照新派方式生活,而她的所作所为,也完全背离了家族规矩。
1949年时,金默玉因家境败落,不得不承担起照顾家中九口人的重任
。在这段时间内,金默玉学会了织毛衣、洗衣服,不仅如此,后来的她还为维持生计,开办了一家饭馆,当这一饭馆被公私合营后,金默玉又来到中央编译局,成为一名普通职员,
此后,金默玉结识了一位画家马万里,并与其走入婚姻殿堂。
尽管在六十年代的特殊阶段内,金默玉曾遭到迫害,并与马万里离婚,可在后来的日子里,金默玉又结识了一位上海人施有为,此后,两人携手相伴,度过了余下的人生。
在此后的日子里,金默玉亦像个普通人一般生活,从未因自己从前的格格身份,便要求他人对她有所优待,而当有人询问她关于清朝王府的生活见闻时,她也总是耐心地予以回应。
据悉,晚年阶段,金默玉曾在一些采访中,分享了自己儿时的诸多见闻,而金默玉也向人们纠正了许多影视作品中的错误观念。
在金默玉看来,许多与清朝相关的影视作品,内容均不符合实际。
首先,在清朝时期,人们的确会将地位尊贵的女子称为“格格”
,虽在影视作品当中,“格格”两个字的读音都是二声,但
在真实历史上,“格格”这两个字的读音,却都是一声。
此外,据金默玉表示,在主子吩咐奴才办事的过程中,
奴才并不会回答“喳”这个字,而是会以“嗻”字回应主人。
因“喳”这个字的读音较为强硬,所以,清朝时期的奴才们,并不会亦如此语气回应主人。
除以上内容外,
金默玉也曾表示,清宫剧中,很多格格和丫鬟行的礼数并无不同,这也和历史不相符合
。在清朝时期,格格与丫鬟、男子与女子行的礼数各不相同,但在影视作品中,却往往会混淆不同的礼数,而这也会令她感到啼笑皆非。
结语
从金默玉的种种评述中便能看出,在很多文艺行业从业者制作影视作品的过程中,都会因自身的不严谨,犯下许多错误,而这也会导致人们对历史的认知,出现本不应该出现的差错。
基于金默玉的指导,很多文艺工作者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现如今,很多影视作品都能够更好地还原历史,而人们亦能在此类影视作品的帮助下,更好地了解历史。
作为一位满清格格,金默玉从未因自己的特殊出身,而排斥现代化的社会制度,不仅如此,她甚至坚定地投身于现代化事业建设过程中,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相信在她的影响之下,也将有更多人能够参与到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中,并为国家发展提供更进一步的帮助,在国人的共同努力下,国家复兴大业必将早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