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个人,明明有很多机会可以当皇帝,但是他偏偏不当,皇位明明就在眼前,但是他却拒绝了。这个人是谁呢?这个人就是曾国藩!
晚清时,太平天国运动曾经席卷了江南半壁江山,最后只能依靠曾国藩组建的湘军力挽狂澜。在镇压了太平军起义之后,曾国藩当时手握重兵,江南各省总督、巡抚不是他的门生,就是他的部下,比如李鸿章和左宗棠。可以说当时的曾国藩无论是个人能力,还是所拥有团队实力在晚清都欧式无人匹敌的。
在镇压了太平军起义之后,曾国藩当时手握重兵,西南各省总督都是他的门生,比如李鸿章和左宗棠。可以说当时的曾国藩无论是个人实力还是所拥有的部队团体力量都是数一数二的。乱世之时拥有兵权就可以割地为王,这是秦末之时赵佗开的一个坏头,曾国藩不说争夺皇权,他是完全有资格割地为王的。
特别是在咸丰帝驾崩之后,慈禧垂帘听政,朝廷动荡不安,这对于曾国藩而言无疑是个抢夺皇位的好时机,再加上光复汉人江山是个非常好的口号。当时很多有识之士都看到了这一点,比如说左宗棠就给曾国藩带去了这样一句话:“神所凭依,将在德矣。鼎之轻重,似可问焉!”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是说皇权转移依靠的不是上天,而是德行,现在清朝的统治者失了德行,世道变得这么乱,我们有实力去争夺一下!左宗棠的话已经说得非常直白了,作为曾国藩的朋友,以及受到曾国藩提携的左宗棠,给了他一个承诺,只要你起事,我绝对站在你这边!
其实,早在太平军被击败之时,太平天国的天王李秀成就对曾国藩说了这样一番话:“现在你把太平军打散了,你可以回去享受高官厚禄了,但是你真的不怕慈禧把你杀了吗?你也是读过史书的,兔死狗烹的道理你不会不懂!但曾国藩没有理会李秀成的话,直接将把李秀成推出去斩首了!
而对于左宗棠的来信,曾国藩拿到信件后,并没有直接正面回答左宗棠,而是将左宗棠所写的这句话改了一个字。于是这句话便变成了:“神所凭依,将在德矣。鼎之轻重,未可问焉!”这句话改完之后,直接将原来的造反之词变成了一个忠臣的明志之言。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难道曾国藩真的不想当皇帝,他真的就是个大忠臣吗?曾国藩是不是个大忠臣这不好说,但是他的确不想当皇帝。曾国藩自幼受儒家文化影响,思想里有着“忠臣"这一概念,所以对于当皇帝不是特别热衷。再加上虽然他手握重兵,但自太平天国战争结束之后,手握重兵的总督不下五位,这里面虽然有他的门生,但这些门生各自都有自己的想法。比如李鸿章,他的想法就令人难以揣测,一旦曾国藩造反,李鸿章为慈禧效忠,那么曾国藩就有失败的风险。
曾国藩做人非常谨慎,可以从他的家书中可以看出,他做人谨小慎微,生怕言行失德,连累自己的全家,所以不敢去赌。
当然,还有一个比较邪乎的说法,说曾国藩特别热衷于相面,曾经遇到一位高人,这位高人在曾国藩还没有发迹的时候就说,曾国藩的面格堪比帝王,但却差了那么一点,只能穿蟒袍。大家都知道,蟒袍只能是大官,肯定不会是皇帝。
不过这件事到底是不是真的,我们不知道,或许就只有曾国藩自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