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闯关东时期,为什么山东人去东北,为何不去富有的江浙沪
迪丽瓦拉
2025-07-27 06:33:00
0

中国近代有三次大移民潮,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闯关东的关指的是山海关,

山海关是长城入海的地方,号称天下第一关。

山海关北面连着燕山,南面连着渤海,所以有了这个名字。清朝入主中原后,废除长城,唯独留下山海关作为一道军事关卡。

闯关东就是闯过山海关,到达关东地区。19世纪,中国进入多灾多难的时代,山东地区粮食匮乏,民不聊生,大多数山东人就把目光瞄向了关东地区。许多山东人乘船前往关内,大连,营口,丹东,成为闯关东的首选地。不

过东北那么冷,山东人为什么不选择江浙沪呢?

一、天下第一关

《闯关东》这部电视剧,相信大家都看过,

它诠释了那个时代闯关东的人民,是怎样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东北生活的。

不过电视剧终究是电视剧,闯关东的真实景象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首先就要清楚闯关东三个字的意思,好多人以为闯关东就是下东北,因为东北有人参鹿皮和青山绿水,环境好,也有很多好吃的。这样解释也没错,不过还是不够细致

。闯关东之所以叫闯,因为这是违法行为

,所以叫闯,不是去关东,也不叫走关东。

在明朝时期,现在的辽宁省是在当时官方的指导下,已经有汉人的大规模移民驻扎的了。明末,当时的游牧民族满人在东北,

对汉人进行掠夺与屠杀,东北的常住人口骤减。

满清入关后,圈地屠杀,并认为自己的源头之地不得外族介入,于是驱逐剩余汉人入关。

关东里面的关指的则是山海关,东指的是山海关的东面。1644年,清军入主中原,因为东北是清朝的龙兴之地,清朝不想让这片地区遭到破坏,所以把东北设为禁地。

天下第一山海关成了界限

,有了关里和关外这一说法。

为了多一层保障,

清军又建设了著名的柳条边

,为了保住自己的龙兴之地,清朝真是无所不用其极。清朝做了这么多努力,认为已经万无一失,但那时中国局势动荡,老百姓已经被逼到活不下去,仅仅是这点阻碍哪里能压迫反抗。

自从清朝实施封禁政策开始,一场持续三百多年的闯关东移民潮,就轰轰烈烈地上演了。

1644年开始了第一次闯关东

,最初要小心翼翼地进行,绝对不能让人发现,否则就是死路一条。清朝在关内人闯关这件事上,态度非常坚决,绝对不同意闯关。

二、去东北的原因

东北地大物博,但是人烟稀少,清军入关以后,东北本地人口大约只有40万,很多资源都浪费了。东北的地也不是一般的地,随便挖个坑埋点土,粮食就会长得特别茂盛,

但是40万人种的地实在太少了

,后来清朝觉得确实有些浪费,所以他们也改变了态度。

后来清朝允许移民过去,让大东北变得生机勃勃。

闯关东的队伍里要数山东人最多,有2000多万

,为什么山东人最多呢?因为那时候的山东很穷,而且山东离东北很近,加上山东人的性格比较豪放,能吃苦耐劳。

山东人闯关东的勇气和底气也是最坚决的,另外还有一点,在古代山东人眼里,种地是最高尚的谋生方式,他们认为种地是最光荣的。不管干什么,只有种地才是最可靠的生活方式。

那为什么他们不去南方呢?

比如上海,浙江,江苏,这些温暖富饶的地区。

东北条件恶劣,遍布荒原沼泽,气候寒冷,清末以前都是小规模开发,一直到清末到建国初才彻底建设。

但是是所有边疆区里,汉化和开发最成功的

,甚至比他早大规模开发的云贵地区还要成功。

当时闯关东的人大部分都是普通农民,东北地广人稀,土地很多,却没有人种。

这些农民到了那里,直接就可以种地养活自己

,山东就是因为人口太多,但是地太少,分配不均匀,所以才有吃不上饭的现象。他们人多地少,东北人少地多,正好相结合。

那时江浙沪只能勉强维持自己温饱,

就算到了那里也是吃不上饭

,保持自己运转就不错了,如果其他地区的劳动力再去掺和一脚,还是会出现分配不均匀的情况。

三、生活习惯

地域差异和语言原因也很重要,

北方的方言交流起来没什么障碍

,但是南方的方言就不一样了,繁琐多变,有着显著差异。语言沟通是个很大的问题,东北话十分接近普通话,所以在交流上不会有什么不方便,虽然东北人说话都有口音,但听得懂是完全没问题的。

南方多洪灾,北方多旱灾,不仅环境让人难以适应,生活习惯也截然不同。南方地区天气闷热经常下雨,加上山又很多,和东北正好相反。相比南方,山东人更喜欢东北的平原环境,而且当时流程流行;“

东北三省黑土地遍地都是黄金的说法。”

去了那里,只要种地就能吃上饭,还能顺便改变自己的经济条件,

当年闯关东与现在进京打拼的北漂是一样的。

他们费尽千辛万苦来到东北刻苦创业,被逼无奈为了填饱肚子,只能颠沛流离,要想能活下去经过,只能来东北。

东北三省的黑土地,确实给了许多人生存的条件,东北是当时最佳的去处。因为除了东北,

当时中国境内没有任何一块闲置的土地,可以容纳这么多人生活。

在正式闯关东之前,第一批闯关东的人,已经在东北生活很多年了。

四、总结

所以其余大部分人看他们生活得比较不错,也给自己加了信心,那里有亲戚朋友在,有可靠的信息来源,是完全可以去的。

这些人的成功,形成了正面榜样,才会掀起闯关东的热潮。

相信当年如果不是天灾饥荒太频繁了,日子过不下去了,肯定不会有太多人走。

人是文化信息的载体,人的流动实际上就是文化的流动。“闯关东”浪潮迭起,

意味着中原文化向关东地区大规模挺进

,文化交流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开放的历史条件下,中原文化迅速在关东地区扩散,使得中原文化和关东文化,在辽阔的关东得到了并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一... 公元219年刘备在取得汉中之战胜利后,便在众人的欢呼中风光的自封“汉中王”。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陈嘉庚与厦门大学”纪念展馆焕... 中新网厦门10月18日电 (杨伏山 欧阳桂莲)“陈嘉庚与厦门大学”纪念展馆开馆仪式18日在厦门大学举...
原创 隋... 说起隋炀帝杨广、唐高祖李渊两人之间的关系,就必然得提起在历史上很有名,也很牛逼的门阀,这就是西魏独孤...
原创 清... 清朝灭亡于1912年。虽然清朝灭亡了,但还有许多后续问题仍需要处理。其中之一就是清军的去留。由于清军...
六尺窄巷 礼让心更宽   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省桐城市的六尺巷,重温张吴礼让典故,察看桐城历史文化展陈。   ...
原创 曹... 汉光武帝刘秀是不是大汉正统?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因为他并不是西汉末代皇帝汉平帝刘衎的后代,他是汉景帝...
原创 大... 我们看秦朝的历史,看秦朝的电视剧,让我们对秦朝尚武的精神十分敬佩。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之后就不断强盛起来...
原创 赵... 如果说是赵构发善心了,一定有人不相信这件事情,如果说是赵构怕了或许有这个可能,也有一种可能就是赵构被...
原创 郭... 建筑史上有三句名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建筑是居住的机器",优秀的建筑不仅具有实用性...
原创 杨... 唐玄宗搞定儿媳妇杨玉环,这事儿虽说不合伦理,但在那个时代,换个身份就啥事儿都没有了。 毕竟这是从李治...
原创 太...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是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时说的,大泽乡起义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
原创 玄... 唐朝建立之后不久,拥有巨大军功的李世民和当之无愧的皇太子李建成就展开了明争暗斗,虽然朝中大臣们都知道...
原创 苏... 二战结束后,国际形势风云巨变,尤其在1991年苏联的解体一度震惊了全世界,对于强大的苏联,世人还停留...
原创 清... 历朝历代以来, 反腐倡廉一直都是古代统治者所想要尽力实现的目标 。自秦朝开始就设立了如御史大夫这般可...
原创 郑... 我国虽然是一个古老的东方大国,但绝不保守和封闭。历朝历代,我国与海外就有着极为悠久的贸易、交往的历史...
原创 长... 引言 万里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中国的第一军事工程,它的建筑历史非常古老,最早可以追寻到西周时...
原创 康... 题记:近代中国的悲惨,表象是清政府的无能,一味的对各国列强妥协。深层的原因其实很多,最重要的是全国全...
原创 袁... 东汉末年,诸侯中势力最强大的就是袁绍,袁绍出身东汉名门”汝南袁氏“,自袁绍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
原创 晚... 落后就要挨打,是我们中国人用鲜血换来的惨痛教训。晚清的堕落,导致种种悲剧,是我们最不愿提起,却最应该...
原创 清... 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一座多民族居住的城市,这里被誉为优美的牧场,它就是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是世界上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