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即便是忠心耿耿的萧何,在刘邦称帝后,也差点落了个被诛杀的命运。其实在刘邦准备诛杀功臣的时候,诸侯们就开始造反了,比如彭越,英布,臧荼等等,所以被逼急了的刘邦才会对亲近的人下手。不过,同样的事发生在明朝朱元璋身上,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相反分结果,朱元璋先后杀了十万人,但却没有一个人公开反叛,这是为何?朱元璋到底有多厉害呢?
从广义方面来说,刘邦和朱元璋杀功臣的结局不同,原因在于二者有本质区别。刘邦杀的功臣大多都是诸侯,他们是有反叛资本的,而朱元璋朱元璋杀的功臣,根本就没有能力造反。
就比如胡惟庸,他他曾和李善长,以及其他那些亲近的人抱怨过朱元璋,甚至还有过自己当皇帝的想法,可这些他也仅仅是停留在年头,言语,或者规划上面,并没有措施。
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朱元璋早在成事前,就已经有所行动了,最典型的就是蓝玉,为了诛杀蓝玉,朱元璋甚至写了一本书来说明蓝玉的罪,以此来警示其他大臣。而登上皇位后,朱元璋把那些功臣都安排在了京城中,在他眼皮底下做事,他们手中没有兵权,也不可能把军队聚集起来,想造反,只有发动宫廷政变,但朱元璋早就安排了对他们的严密监控,所以无论任何人都没有造反的机会。而且,朱元璋在诛杀那十万人时,做得非常严密,且有层次。他先拿下了杨宪,汪广洋,胡惟庸这样的文臣,紧接着罢免像李善长这样影响力大的人,待文官败落后,他才又开始对付武将,可以说,所有被“处置”的功臣们,不仅没有能力,更是毫无防备。
相比刘邦没有依据杀功臣,朱元璋的手段还是很高明的,他利用案件牵扯,宁可错杀,不可不杀,所以纵然杀了十万人,也没有人敢公开反叛。
参考资料:《汉书》《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