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秦始皇陵明明已经发现,探明规模是故宫80倍,为何目前不能开启?
迪丽瓦拉
2025-07-28 22:33:13
0

好奇心驱使,每个人都想知道秦始皇陵中究竟藏了什么宝藏。特别是那些从事考古与历史研究的学者,恐怕做梦都想挖开秦始皇陵一看究竟,因为秦陵中埋藏的珍稀文物,肯定会对中国的考古学与历史研究,带来颠覆性的重大发现。

当然,相关的研究也会打开全新的一页,成为震惊世界的考古大发现,更不用说还有非常诱人的巨大的旅游经济价值了。 但是经过激烈的论争,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不开掘秦始皇陵,已在国家、学界与民众之间达成一致的共识。

那么,秦始皇陵不能开掘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1、历史惨痛教训不容开掘

在1956年的时候,郭沫若建议挖掘明朝万历陵墓,发现很多陪葬品,让人们感到万分惊喜。但陵墓常年没空气,突然接触大量空气,本来五彩缤纷的字画和丝织品一瞬间全部失去了色彩,甚至还有最珍贵的龙袍,都快速腐烂,一碰即碎。

加之当时又没有一定的保护措施,科技手段远不到位,造成了许多珍贵文物不可弥补的损失。 这一次轰动一时的定陵开掘,不仅是我国第一次主动发掘帝王陵,也是唯一的一次,结果却成为百年内最不堪回首的一次考古挖掘,也成长考古界永远的痛,可以说是一次因无知造成的文化灾难。

从此以后,一系列帝陵的发掘工作被叫停,后来发现武则天墓时,周总理指示,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不再开掘帝王陵墓。正是基于惨痛的历史教训,考古界从此放弃对帝王陵进行主动发掘。而秦始皇陵处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开掘当然是绝对不可能的。

2、文物维护方针政策不容开掘

正是定陵挖掘的失改,催生了我国文物维护方针政策的确立,这就是“维护为主,抢救为首,合理使用,加强管理”,以法制的方式特别规定对帝王陵一般不主动去开掘,对帝陵保护起到了巨大的保护作用。

此项文物维护方针是从大量国内外的考古教训中汲取的,对古代帝王陵墓,尽可能坚持文物原生环境,如果不遇到特殊的情况,如天灾或人祸,一般不进行主动发掘。

显然,秦始皇陵现在保存完好,又有万无一失的保护措施,发掘就更没理由了。

3、技术条件不具备不能开掘

其实,阻碍开掘的最主要原因,还是目前考古技术远不够成熟,文物出土的保护还有许多难题没有解决,而挖掘古墓的目的,恰恰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也是绝对不能开掘的,开掘就是破坏。

不远的教训,便是兵马俑发掘出来时,颜色鲜艳,但出土后其表面的彩色特殊成分与空气迅速产生变化,很快就变成了土黄色。

像这些作为陪葬品的兵马俑发掘所遇难题尚且都无法解决,何况秦始皇陵中出土的更为珍奇的文物?

而那些埋于地下两千多年的文物,在微量氧化后,状态十分隐定。若冒然出土,文物受到湿度、温度、风、光以及外界震动的影响,损坏是必然的。

可以说,全世界范围内,任何一个专家都不敢保证自己能做到万无一失,而且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哪个科学家研究出万无一失的文物出土保护技术。秦始皇陵中有着比兵马俑更为瑰丽丰富、制作也更奇异复杂的具有重大历史研究价值的文物,是冒险开掘,还是原封不动保存,答案是明显的。

4、工程过于浩大不能开掘

那么,即使文物保护技术过关了,秦始皇陵是否就可以开掘了呢?当然也不能,还有更难克服的困难在后面。

我们知道,秦始皇陵当初的规模比现在要大的多,据史书记载,封土底面积约25万平方米,高115米,这大概就是秦始皇陵当初的规模,(另一资料:封土初高120米,“高大若山”)。

但经过两千多年的自然侵蚀与人为破坏,现存封土缩小了很多,经过实地丈量,封土底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高度为87米。

即便如此,规模之大也超出想象。

并且,据说秦陵是按照咸阳王都为原型建造的,内外城有好几层,之前开发出的数千兵马俑只是陪葬品极小一部分。而且陵墓内多有陷阱毒物,还有汞河,阴森恐怖,令人望而却步,这些因素,可能也是陵寝一直保存完好的原因,也是不能开掘的重要原因之一。

想想吧,即使放到今天,挖掘这样巨型的陵墓,也是一件耗时及久的无比浩大的工挰,难度不可想象,加之诸多不可开掘的因素存在,就更没有理由去劳民伤财了。

5、从尊重先人的传统看也不能开掘

再从中华民族尊重先人的道德传统看,“入土为安,死者为大”,而发掘祖坟更是大恶,因此挖掘秦始皇陵从民族感情上来说也是难以被国人所接受的。 而且秦始皇一统天下,于中华民族发展居功甚伟,被赞为千古一帝,对其保存完好的陵墓,更应给予应有的尊重。

从某种意义上说,秦始皇陵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悠久伟大历史与文明的象征,就更没理由进行开掘式的破坏。而它以完好的形式屹立于世,对中华文明的发展来说,可能比开掘意义与价值更大吧。

综上所述,无论开掘秦始皇陵能有多少历史考古与旅游文化价值,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是不能作开掘的,这个应该没有疑问。至于以后各方面条件都万无一失的具备了,是否可以开掘,是否有开掘的必要,那都是遥不可及的后代人的事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日... 犹太民族是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原本生活在现巴勒斯坦地区,但在公元前 70 年,罗马人占领了犹太人的家园...
原创 湖... 2015年,湖南省新化县武装部内收到了一封十分特殊的信,当武装部的负责人打开信以后发现这封信是一位名...
原创 历... 大明朝是汉族的最后一个执政朝代,历经了将近三百年的风雨,唯一一个家族贯穿始终的朝代。而且朱家的这些主...
原创 中... 我国历史上猛将如云,然而能称得上悍将中的悍将的人物,堪称凤毛麟角,而项羽和李存孝是实至名归。可以说这...
原创 爱... 日本爱子公主在东京,与家人一起参加传统的新年仪式,这是她成年后首次正式参与皇室活动。 一个初长成的...
原创 直... 图: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1626年)。清朝的奠基者,后金的皇帝,1616年在赫图阿拉称汗...
原创 晚... 晚清罕见老照片:慈禧帝威十足,满族少女美貌,官员生活恣意 晚清时期成都坐轿子的富人和轿夫,路经玉米...
原创 明... 明太祖朱元璋通过北伐开国,使元朝全国性政权成为北元的割据性政权。太祖开国后八次北伐又使北元割据性政权...
原创 毛... 在众多开国少将中,不少人已经渐渐逝去。但也有极少数如今还在世,其中最长寿当属现年109岁的张力雄,他...
原创 秋... 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 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位于湖南省浏阳市文家市镇文家市村人民路34号,第一...
原创 唯... 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猖狂的日本鬼子在太平洋横冲直撞,畅通无阻,自我感觉非常良好。正在这时,喜欢冒险的美...
原创 最... 历史上最牛地主之家,十大将就占了两位,陈家的少爷当了大将,姑爷也当了大将,甚至连陈家的两个牧童长工也...
原创 清... 清朝的缠足陋习可怕,其实有人必须裹脚,而有人没资格裹脚。大清时期一直存在着这样的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
原创 日... 日本皇室间的内斗向来十分精彩,就连日本百姓都时刻关注皇室的恩怨情仇,在日本进入令和时代后,新天皇上任...
原创 康... 历朝历代的皇子,为了继承皇位都发生过激烈斗争,清朝也不例外。 清朝争夺皇位的重头戏,当属康熙时期的“...
原创 战... 在河南的一个村子里,深夜的一声巨响打破了村庄的平静。天亮之后村民们发现村外的土坡上多了很多深不见底的...
原创 诸... 刘禅是有争议的,近年来大量的人物,有人认为他仍然稳坐国诸葛亮去世后的30年,这是他的能力表现,但也反...
原创 太... 太平天国:16岁的少年石达开,为什么会被洪秀全冯云山看重 说起石达开来,估计大家都很熟悉了,他在中...
原创 长... 常言道:一子错,满盘皆落索! 关于长津湖,战争的胜利,离不开招招决策准确无误;电影的胜利,离不开一众...
原创 诸... 简而言之,就是这三人把刘禅给惹急眼了。 提到后主刘禅,对他的评价可谓是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是个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