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共确定的36个军事家中,唯刘伯承享有“军事理论家”的头衔。纵观他的一生,就是一个传奇。
刘伯承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加入学生军,参加了护国、护法战争。入党后,组织过泸顺起义、南昌起义,第二次反袁战争中负伤,当德籍沃克医生为他摘除右眼球时,他拒绝用麻药,人称“真正的军神”;
刘伯承还是我军第一批伏龙芝军事学院学员,军事造诣在我军中名列前茅;他担任过红军大学校长,建国后创建军事学院,是我国军事院校的创始人;
他灵活运用中国古代战术36计,创造出诸如“攻击一点,吸其来援,啃其一边,各个击破”、“狼的战术”、“麻雀战术”、“黄蜂战术”、还有“拖刀计”、“杀回马枪计”等等;
他每打一仗都要写总结,积累经验,一生写下了390万字著作。此外,他还译著外国军事著作,有《苏军步兵战斗条令》、《合同战术》等。
他曾指挥部队打了很多漂亮的歼灭战,往往是在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下创造的,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牛刀杀鸡”战术。他十分强调要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歼敌,并力求全歼。
这对于研究我军未来高技术条件下以劣胜优的战法,不无有益的启示。
择弱攻击
择弱攻击是刘伯承“牛刀杀鸡”战术的基本特点。他认为如果集中优势兵力去打敌人的强点,兵力的集中将失去意义,因为久攻不下必会大量消耗己方兵力,优势就会逐渐丧失,一旦敌人援兵赶到,我将转为劣势。因此,只有将集中力量与择弱攻击结合起来,作战才会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定陶战役的战略示意图
1946年9月,蒋介石纠集14个整编师32个旅共30万人,企图趁我晋冀鲁豫野战军休整之机,将我军围歼于定陶一带。此时,我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冀南、豫北仅有4个纵队共5万余人,而且刚刚经历了陇海战役,部队十分疲惫。在整体上敌军兵力占有巨大优势的情况下,刘伯承制定了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作战方针。
针对敌东西两路钳形攻势,首先瞄准实力较弱的郑州方向之敌,用故意示弱的方法,将
赵锡田
指挥的整编第3师诱至定陶以西地区,使其脱离其他各路敌军,尔后我军集中9个旅的优势兵力,经过三天激战将其全部围歼。接着又迅速侧击准备后逃的敌整编第47师,歼其2个旅,打碎敌较弱的一路,使其他敌军乱了阵脚,纷纷退回陇海路以南,从而夺取了定陶战役的胜利。
我军战士定陶战役胜利后缴获敌人坦克的照片
重点攻击
所谓重点攻击,即在作战中只能有一个攻击的重点,而不能有两个或几个重点,用“牛刀杀鸡”就不能平均使用兵力,否则将难以形成对敌优势。
刘伯承说:“有重点,也要有其他非重点的次要方向。集中兵力、火力对付一点,以次要的兵力放在其他方向上,箝制敌人,达到重点方向上的胜利。‘猴子掰玉茭,最后只能得到一个'。次要方向服从重点,如果次要方向胜利了,而重点选择不适当,可以改变重点方向。”
1946年11月,蒋介石不甘心失败,聚集力量又一次对我晋冀鲁豫野战军发起了钳形攻势,企图迫我连续作战。刘伯承决定避实击虚,重点打击力量较弱的孙震集团。我野战军主力机动至郵城地区时,发现敌刘汝明一部正由荷泽向耶城冒进。因此当机立断,决定发起郵南战役歼灭该敌。
刘伯承和邓小平制定作战计划的照片
刘伯承在作战部署上,以1个纵队牵制其他各路敌人,集中3个纵队歼敌,从而形成了有重点的攻击部署,使我攻击部队对敌占有绝对优势,仅用两天时间便全歼敌人9000余人,胜利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机动攻击
刘伯承“牛刀杀鸡”战术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强调在作战中实施机动攻击。通过机动创造有利的战场态势,并寻找和利用敌人的弱点,而后集中力量予以攻击。
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为粉碎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刘伯承指挥野战军展开了高度机动的作战。以2个旅伪装成主力将敌人主力牵制在大别山北部,以1纵队向皖西机动,引敌向西,主力趁虚直指九江,吓得在庐山督战的蒋介石,慌忙调战斗力较弱的整编第40师和整编第52师的第82旅出击鄂东,刘伯承见达到了调动敌人的目的,立即指挥我军主力在地势险要的高山铺地区伏击敌人,将敌12000多人全部歼灭。
挺进大别山
此役可以看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刘伯承善于指挥部队作大踏步的进退来调动敌人,使敌人在运动中暴露或产生弱点,而我则在机动中集中优势兵力对其弱点实施致命攻击,最终达到歼灭敌人的目的。
刘伯承一生,经历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全部过程。他判断敌情准确,计划战斗周密,善于出奇制胜,以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著称。
朱德元帅曾赞誉他“具有仁、信、智、勇、严的军人品质,有古名将风,为国家不可多得的将才”。
陈毅元帅留下过“论兵新孙吴,守土古范韩”的名句。
邓小平和刘伯承
邓小平同志在《悼伯承》一文中写道:“伯承同志是我党我军的大知识分子,大军事家。他的军事指挥艺术和军事理论造诣,在国内外屈指可数。”“对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伯承是有大贡献的。”
面对荣誉和功劳,他本人生前曾谦逊地说:“我自己的一生,如果有一点点成就,那是党和毛主席的领导所给我的。离开党,像我们这些人,都不会搞出什么名堂来的。因此,我愿意在党的领导下,做毛主席的小学生,为中国人民尽力。如果我一旦死了,能在我的墓碑上题上‘中国布尔什维克刘伯承之墓’十二个大字,那就是我最大的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