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古代的等级制度森严,王公贵族一出生就享尽了荣华富贵,而普通的百姓想要出人头地的话,那真的是难于上青天了。对于古代的普通人来说,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的话,那就只有一个方法,就是考科举,古代读书并不像现在那样容易,普通百姓吃饱饭已经很难了,根本就没有能力再去读书,而且古代的笔墨纸张都是非常昂贵的,一般百姓也是承担不了这样的经济压力的,也只有那些比较有钱的人家,才有能力去支持家中的孩子去读书。但是经过十年寒窗苦读,能够考中的人少之又少,想要考中科举当官,得一层一层的往上考,考上秀才、举人、进士,才算是最终成功,秀才只是级别最低的一个,但是考上秀才的人仍然非常少,我们不太了解古代的考试形式,所以也有很多人难免会问,古代秀才到底有多难考?放到现在是什么学历呢?博士生能考上吗?
其实我们通过一些电视剧也可以直到,人们对于秀才的评价并不是很好,在说起秀才的时候,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酸腐、死板,甚至看起来神神叨叨的。但是古人对于读书人却有一种盲目的崇拜,所以哪怕是最低等级的秀才,也是非常尊重的。了解历史的人知道科举制度是在隋朝后开始奠基的,知道唐朝的时候才快速发展起来,也成了一种正式选拔人才的考核标准,古代统治者都是非常重视科举考试的,而且古代通过科举考出来的人才,也不是如今一些大学生能够比得上的,哪怕是古代的秀才,也是如今的学霸级人物,可以说是全能人才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就连如今的博士,甚至还比不上他们的能力。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古代科举考试选拔的时候,要考的东西是非常全面的,除了琴棋书画之外,还要涉及到治国的策略,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各个方面都要涉及到。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大多数人都是靠读书来改变命运的,如今的知识人才越来越多,但是却不如古代人才那样全能,如今我们学习的科目虽然很多,但是大学人才都是有着专门的学习科目的,比如说高中就要进行文科和理科的分科了,到了大学里学习的方面也是不同的,比如说有的学习化学,有的学习物理,有的学习工商管理等等,都是一个比较细小的分支。但是古代考科举却不同,他们需要对国家各个方面进行同时的论述,甚至还要给皇帝作出各种建议,就算是博士生,相信也很难做到吧。古代秀才科举选拔是非常严格的,如果选拔出来的秀才不能通过科举考试的话,举荐的官员也会受到惩罚,而且古代每个州只有几个人的推荐名额,但是我国现在每年都要招收几万名的博士,所以如今的博士是不如古代秀才含金量高的。
唐朝的科技选拔制度是非常严格的,等发展到明朝的时候,就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了,虽然说没有唐朝那么难,但是想要考上科举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因为古代的秀才都是要通过方方面面的学习的,可以说是比较全面性的人才了,而且到了明朝的时候开始了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这对考生也有着一定的限制,但是主要考试的内容上仍然是国家治理和济世救民,但是文言文的水平要非常的高。秀才的录取率大约是10%,我中午休假虽然不容易,但是如果考中了的话,待遇也是很好的,不用交税,不用服兵役,这些都是博士所不能比的。至于博士生到底能不能考得上秀才,也只有极少部分比较才华卓越的博士,才有机会能够考得上。
后来发展到清朝,秀才的形象就比较“酸腐”了,因为清朝是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而文人大多数都是汉人出身,朝廷不允许文人分析当时的天下局势,对秀才的言行举止也有着一定的限制。清朝科举在文字上的要求比较高,所以清朝很多秀才才都成了学高手,整天的寻章摘句,这对天下民生无动于衷。那么到了清朝时期,博士能不能考上秀才呢?大多是考不上的,不是因为想法不够,而是因为无法回避当时的文字机会,清朝的文字狱还是比较严酷的,不小心就可能会丢掉小命。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时代特征,不同时代的秀才也有着不同的风范,想要了解古代秀才,最好去查有一些史书典籍,不要过于相信电视剧,毕竟有些电视剧也是为了渲染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