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从九一八事变到日本宣布投降一共用了14年的时间,日本多次发动了大规模进攻,致使我国军民伤亡惨重。
但是日本却不攻打比我们弱的多的印度,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因为印度军力强盛的吗?
自从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之后,日本将四分之三的财政收入都用在了侵华战争上,但是武汉会战之后,日本攻势锐减,被迫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日本看侵略中国久战不决,担心自己会得不偿失,于是临时拟定了一个海洋计划,号称南进,转身就去打东南亚诸国,掠夺英美殖民地的资源,来维持自己的战争需求。
不过攻打东南亚不仅是为了资源,还可以封锁中国的对外交通,切断中国对外军事补给线,逼迫国民政府彻底投降,同时如果占领印度,就可以通过中亚连通欧洲,和德国取得联系。
1944年1月,日本制定了代号为“乌”的英帕尔作战计划,率领军队的人是卢沟桥事变中的最高指挥官——牟田口廉,他率领了十万以上的日军,准备一举攻入印度。
当时,因为日本入侵缅甸,英国有被迫开放了滇缅公路,并且喀什酝酿军事同盟,希望借助中国的力量保护东南亚、南亚的殖民地。
另一方面,美国为了让中国成功牵制住日本,避免日本陆军大规模进入东南亚、南亚地区,因此希望中国可以派兵进入缅甸。
面对国际局势,中国虽然自身还在水深火热当中,却还是依然派兵进入了缅甸,但是因为英国盟友的抛弃,导致中国第一次远征失败。
不过在日本进攻印度的时候,中国远征军还是为牵制缅北的日军,策应英国的作战行动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大大分散了日军的兵力和资源,减轻了英军的压力。
日本没有去打印度多亏了中国远征军的帮助,前方为印度挡下了许多的日军。之后少数日军进入印度之后,也受不了印度极端恶劣的环境。
当时正值印度的雨季,大家都知道,印度是热带季风气候,如果下雨,加上高温那必定是很难熬的,加上印度以自然环境为主,各方面条件很差,日军没办法忍受。进入印度没几天就苦不堪言。
随后,更恐怖的事情到来了,伴随着高温而来的是疟疾、霍乱、痢疾等灾害病痛,超过3万的日军被感染,最后病死了。因此,这里俨然成为了日军的地狱,他们立马放弃进攻撤离这块“是非之地”!日本侵略印度的军队最终迫不得已撤退了。
据说当时日军在印度非常狼狈,补给线被完全切断,好不容易进入了印度却要面对没有饭吃,到了只能啃树皮的窘境。
这次攻打印度可是给日本人留下了可怕的影响,但是这次战役也给印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很多人也许会好奇,二战之后的日本对印度又是什么样呢?从二战日本扶持钱德拉率领的印度伪军情况看,日本很可能想培养一个亲日政府控制着印度,施加着日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
印度甚至给侵略他们的日本军人中村辉夫雕刻了一个塑像,这简直是不可理喻的事情,但是就是这个看上去孱弱的国家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奇迹”!
不过,日军是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攻打印度的,况且,因为当时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如果日本真的拿下了印度,那么英国势必不会坐着不管。
但是,当时日军的力量也无法与英国抗衡,所以也只有知难而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