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国家极其重视文物保护,尤其是北京故宫,人们政府专款专用,开始了对故宫的修缮工作。
当专家们修复到故宫的地砖时,竟意外发现了一个600多年前的秘密,不禁让专家们直呼:
朱棣心真狠。
那么故宫的地砖上到底有什么秘密?跟朱棣又有什么关系呢?
朱棣为何要迁都北京?
众所周知,故宫是明清两代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地方,朱元璋虽说是明朝的第一任皇帝,但是故宫不是他下令修建的,而是他的儿子朱棣。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把首都定在了南京,后来把皇位传给了孙子朱允炆。
朱元璋的这一做法,自然引起了他的儿子们的不满,这其中就包括朱棣。
图:明成祖朱棣
想当年他辛辛苦苦陪着父亲打天下,大哥朱标去世后,他们这些做弟弟的应该有了机会,可是没想到朱元璋压根就没想过他们,直接把皇位传给了朱标的儿子。
朱棣苦心经营,最终杀进了南京皇宫夺取了皇位,建文帝朱允炆从此下落不明。
当上皇帝后,朱棣便想着把首都迁到北京去,当时这个想法遭到了许多文公大臣的反对,但是朱棣用他的铁腕震慑,坚持迁都。
朱棣如此坚持,主要还是考虑到了几个方面。
其一是北京特殊的地理位置,明朝初期,北方的蛮夷势力对明朝的威胁还是很大的。
而朱棣在作为燕王的时候,他的封地就在北京,对这里他是非常熟悉的。
他把首都迁到北京,对北方少数民族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天子守国门
,可以看出朱棣也是一颗非常有抱负、有作为的皇帝。
其二也是为了完成朱元璋的遗愿,朱元璋从南方发迹,成功打下天下,但是他知道,南京并不是定都的最佳位置。
后来他还派太子朱标,多次去西安和洛阳考察,也就是说,朱元璋早就有了往北方迁都的想法。
只不过没过多久,朱标就因病去世了,朱元璋伤心过度,也就没心情再去想迁都的事情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众所周知,朱棣的皇位得来的并不是很光彩,不足以让人信服,南京一定还有一批忠于旧主的势力。
而北京是朱棣的“老巢”,他的根基都在那里,所以从巩固皇位上来说,迁都北京才是最佳的选择。
1406年,朱棣下令开始修建北京皇宫,光是准备材料,就足足花了11年。
1420年,故宫建成,第二年,朱棣就带着老婆孩子,王公大臣和部队,浩浩荡荡搬回来北京。
故宫建造有多考究?
故宫的修建用了3年就建起来了,但是准备材料,却足足花费了11年。
是因为当时的工匠们偷懒,故意拉长时间线么?
当然没有人敢这么做,之所以这么慢,是因为故宫所用的材料,实在是太讲究了一砖一瓦都非常的严格,而且在开采和运输上都非常费时间。
众所周知故宫所用的都是木材,故宫使用的木材是以
楠木为主,杉木为辅
。
楠木则是最珍贵的金丝楠木,主要生长在蜀地的深山中,在开采的十分危险和艰难。
在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入山一千,出山五百”
,也就是说有1000个工人进山采木,出来的时候就只剩下500人了。
除了木材,故宫使用石材的数量也非常的庞大,故宫所用的汉白玉主要取自京郊的房山。
保和殿的御路陛石,是故宫最大的一块的石材,据说工人在运输它的时候,在路上每隔一里路就挖一口井。
因为当时是冬天,工人们用井水浇路,让地面结冰,就这样把巨石“滑”着运进了北京,可见古人是多么的智慧。
除了这些材料,故宫所用的地砖也非常的讲究。
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皇帝使用的东西都是金子做的,就连皇宫的地砖都是金的。
那么故宫里的地砖真的是金子做的吗?那皇帝的生活未免也太奢侈了。
其实这只是老百姓的一种想象罢了,不过故宫的使用的地砖,还真的叫做“金砖”。
不过所谓的“金砖”并不是用金子做的砖头,而是因为这种砖是由苏州御窑烧制专门供往京城使用的,所以被称为“京砖”,后来渐渐读成了“金砖”。
而且这种砖颗粒细腻,烧制后非常坚硬,敲击的时候会发出类似金属的清脆声。
而且金砖在制作的时候,工艺十分复杂,所以显得格外昂贵,有着
“一两黄金一块砖”
的说法。
早年前一对明永乐年间的御窑金砖曾出现在拍卖会上,并且最后以八十多万元成交。
一块“金砖”的制成,足足需要六道工序,光是第一步选土,就整整需要半年多的时间,到最后一批砖的制成,许多长达两年的时间。
当然光是制作完成了还不算完,还需要经过严格的检验,制作好的金砖必须要做到
“敲之有声,断之无孔”
,如果
一批砖里有6块达不到这种程度,这批砖就算报废
了。
这种近乎苛刻的挑选,堪比皇帝选妃呐。
故宫金砖下的秘密
金砖的制作十分复杂辛苦,但是负责墁砖的工匠更有发言权。
在清代官书《工程做法》中记载:
一块金砖,一个工人一天只能磨三块。
在墁砖的时候,名瓦工加上两个壮工,一天最多也只能铺墁五块,砖与砖之间必须做到“严丝合缝”。
由此可见,故宫的建造,耗用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故宫历经了明清两代24位皇帝,后来又经历的战火的洗礼,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才下令对故宫进行修缮。
一位专家发现有一块地砖出现了裂痕,于是准备扣下来进行修复,因为知道这种金砖的珍贵情况,专家不敢有一丝的怠慢。
当他小心翼翼地取下砖后,不经意间低头一看,居然发现了一个重大秘密,
砖的下面居然还有砖?
正常的铺地,一般就是在最上层铺砖,当然了这里是皇家宫殿,用料也都是最好的,金砖的造价如此昂贵,没想到还铺了两层。
专家出于好奇,把第二层砖也取了出来,没想到让人惊讶的一幕又出现来,砖的下面居然还有一层!
就这样,专家们陆陆续续取出了15块砖后,才看见了地下的泥土。
这无异于是一个重大的发现,在之前是从来没有过的。
并且专家们还发现,在取砖的时候,这些金砖并不是整齐排列的,而是横着排一层,然后又竖着排一层,就这样
横七竖八,加起来刚好15层
。
这样一来,工程量一下子又增加了,不过朱棣当年这么做,也是有考究的。
首先是为了防止以后出现地面塌陷的情况,加上故宫建造使用的都是木材,夏季雨水多,如果地基不牢或者是出现地下水渗水的情况,很容易出现倒塌的情况。
还有一个更加隐秘的原因,那就是当年朱棣在攻打南京故宫的时候,曾命人在城墙底下挖地道,从而进入皇宫。
自己当了皇帝后,自然要杜绝这一方法,就是便命人横七竖八地铺了15层地砖,完全可以阻挡那些想要通过挖地道进入皇宫的人。
别说是刺客了,怕是连一只老鼠,都休想从故宫的地底下钻出来,可以说是相当安全了。
而且朱棣还要求,在每一块金砖上,都刻上经手人的名字,从制作者到最后铺地的,都详细记载。
这是为了一旦出现问题,能及时找到负责人的人,这样也从根本上杜绝了出现偷工减料的问题。
不过这可并不是什么好事,一旦你被找到,就意味着你负责的砖出现了,轻则挨板子重则砍头。
其实知道这个细节的工匠们一开始就注定了他们没有什么好下场,因为朱棣为了不让这个秘密被世人知晓,当他们完成了工作后,就都被朱棣下令毒哑了。
参与故宫建造的工人们,知道了皇家的秘密后,多半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得知故宫地砖的秘密后,无一不感叹明成祖朱棣也有如此狠心的一面。
故宫经过修复后,专家们替换下了许多的出现损坏的金砖,如今故宫的地面上,大都是铺设的现代工艺的金砖,质量更好,成本也降低了。
随着时间变迁,历史的沉淀,故宫依旧屹立在那里,让一代代的人们了解当年我们的老祖宗,是多么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