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屠戮功臣,只相信自己家人,化家为国,分封儿孙做藩王。他一共二十五个儿子,长子朱标被立为太子,他如果能继承大业倒是一代仁君,但是他英年早逝,洪武二十五年就死了。洪武三十一年,太祖皇帝才驾崩,白发人送了黑发人。
朱元璋图
太子朱标一死,朱元璋还剩下二十四个儿子,除了三个年幼的,二十一个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手握重兵,其中最厉害的是宁王朱权。宁王镇守东北,麾下八万六千精锐部队。另外,燕王朱棣也有三四万军队。这些亲王手握重兵,朱元璋认为,江山可保长治久安。也就是说,他跟刘邦的想法一样,都是农民企业家思维。你就不想想,你的儿子不会反你,但是再往下可就反了。
明初藩王势力分布图
有一次,朱元璋带着朱标的儿子、被立为皇太孙的朱允炆"检阅藩王的部队。老皇帝得意地跟孙子说,瞧你这些叔叔,兵强马壮,万一哪里造反,就让你叔叔们镇压!朱允炆小伙儿当时也二十多了,有点儿想法,就反问了一句:我叔叔造反,谁镇压?一下把皇上问晕了,没考虑过这问题。那就靠天吃饭呗,哪儿有这那么巧?老皇上一死,朱允炆即位,就是明惠帝,马上下诏削藩。他这一下诏,燕王朱棣就反了,起兵发动“靖难之役”,夺了江山。
参考资料
明太祖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实行分封制,把二十四个儿子和一个从孙分封在腹里和边境,以“慎固边防,翼卫王室”。明初建都南京,远离塞北,北元(蒙古)势力时常出没塞下,构成对明朝的威胁。明太祖晚年对开国功臣宿将很不信任,让有才干的几个儿子镇抚北方诸塞,主持军务。……(诸王)都是“据名藩,控要塞,以分制海内”。每王食粮万石,辖军三护卫,有兵一万六千人,而燕王朱棣更拥兵十万,宁王朱权镇守大宁,“带甲八万,革车六千”……1398年明太祖病死,长孙朱允蚊继位,是为建文帝。时诸王势焰,建文帝怕尾大不掉,便和大臣齐泰、黄子澄商计削藩。建文帝采取黄子澄的建议,先削几个力量较弱的亲王的爵位,然后再向力量最大的燕王朱棣开刀。
——文科教材《中国古代史》
好啦,历史分享就到这里啦,希望大家点点赞,码字不易,嘿嘿[泪奔][泪奔][泪奔][泪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