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中的魏璎珞其实就是历史上乾隆最钟爱的令妃,乾隆对令妃喜爱到了何种程度呢?在十年之中令妃为乾隆生了六个孩子,这就足以说明乾隆对令妃有多么喜爱了。但是令妃在世时,乾隆却只册封其为皇贵妃,宁可空悬皇后之位,也不给其皇后之名,这又是为何?其实乾隆不是不想给令妃皇后之名,而是他不能让其在世时拥有皇后名号。
令妃是汉人出身,家族出身低微,乾隆不可能立汉人女子为皇后
令妃姓魏,家族是标准的汉人,家族世代为正黄旗包衣。她的曾祖父魏国贤在明末时期随明末叛将耿仲明投降了清朝,被编入到正黄旗之中,并享受到世管佐领的待遇。
后来耿仲明的孙子也就是清朝的靖南王耿精忠在福建起兵响应平西王吴三桂,最终开启了康熙时期的三藩之乱。但是魏氏家族比较幸运的是没有被分到耿精忠麾下,而是分到了耿精忠的弟弟耿昭忠麾下,当时耿昭忠留在京城,因此魏氏家族一直随耿昭忠留在京城没有卷入到三藩之乱中,也因此免遭三藩之乱的牵连。
此后魏氏家族就被分到内务府成了皇帝所统领的上三旗包衣,魏氏家族也开始逐渐由汉人开始满化,值得一提的是,令妃的祖母年氏是雍正时期名将年羹尧和雍正最宠爱的皇贵妃敦肃贵妃年氏的姑姑,按影视剧的人物关系来说年世兰算是魏璎珞的表姑。
令妃比乾隆小了16岁,她大概在乾隆九年(1744年)左右进宫,由于令妃家族出身低微,因此她最初入宫的时候只是宫女身份,之后确实也如影视剧中一般,她获得了富察皇后赏识,将她推荐给乾隆侍寝,因此才成为了乾隆的魏贵人,很快又被晋封为令嫔。
关于令妃的封号中这个“令”字,其实很有寓意,令”字出自《诗经·大雅》中的“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寓意着美好,可见乾隆对令妃的喜爱。
不过令妃虽然最初受到乾隆喜爱,并且很快被晋封为嫔,但是这期间似乎乾隆并不十分宠爱她,这期间令妃一直没有孩子,很可能是乾隆太过于喜爱富察皇后,因此这期间没有过分宠爱令妃。
一直到乾隆十三年(1748年)富察皇后去世,令妃才开始逐渐受到乾隆的重视喜爱,更是被乾隆晋升为令妃。
在清朝只有皇后、皇贵妃和内务府才有资格向皇帝推荐宫女侍寝,令妃就是受到了富察皇后的喜爱才被推荐给乾隆侍寝,而乾隆可能碍于富察皇后,虽然很喜爱令妃,但是富察皇后在世时并没有过多地表现出对令妃的宠爱,所以令妃在富察皇后在世时也一直没有生育。后来乾隆越发喜爱令妃,更是写了不少诗来感念富察皇后把令妃推荐给自己。
富察皇后去世时,乾隆虽然开始逐渐喜爱令妃,但他并没有打算册立令妃为皇后的想法,而是把皇后人选放到了娴贵妃乌拉那拉氏身上。
其实乾隆一生挚爱就是富察皇后,包括他后来选皇后时也都是按照富察皇后的外貌和品行而选,乌拉那拉氏正是有着富察皇后身上那种温婉贤淑的气质,从她的封号“娴”字就能看出来,“娴”字的寓意就是恬静温柔的意思,所以乾隆选中了乌拉那拉氏来替代富察皇后。
但是后来乌拉那拉氏让乾隆失望了,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第四次南巡时,乌拉那拉氏陪伴乾隆南巡江南,这期间两人发生了不愉快,当然史料中对这方面记载很模糊,但总之就是乌拉那拉氏与乾隆闹翻了,这期间她以断发诅咒乾隆,在满洲习俗中,女子头发最为珍贵,只有在国丧和丧夫、丧父时才能断发,因此乌拉那拉氏断发让乾隆十分恼怒。
乾隆本想废了乌拉那拉氏的皇后之位,但由于乌拉那拉氏没有明显劣迹,因此群臣都反对乾隆废后,毕竟废后是关乎国家大事的事情,群臣有发表意见的权利。于是乾隆在名义上没有废除乌拉那拉氏的皇后之位,但他收回了乌拉那拉氏的皇后册宝以及皇贵妃、贵妃、妃公四份册宝,并裁撤了乌拉那拉氏所居翊坤宫中的宫女和太监,基本乌拉那拉氏就算是被打入冷宫,虽然名义上没有被废后,实际是不废而废了。
与此同时令妃被乾隆晋升为皇贵妃,并且权摄后宫事务。这在清朝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事情,由于皇贵妃的地位仅次于皇后,相当于副皇后的地位,只有一个名额,因此清朝自康熙之后就有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皇后在世时,皇帝为了尊重皇后,通常都不会设立皇贵妃,止步于贵妃这一级,而在乌拉那拉氏在世时,还有着皇后名号,乾隆就册封了令妃为皇贵妃,这是典型的已经剥夺了乌拉那拉氏的皇后之权力,就是不废而废了。
其实历史上一直认为乌拉那拉氏失宠背后是令妃所操作,毕竟令妃是这件事之后最大的受益者,而且乌拉那拉氏在出任皇后期间,令妃却不断得宠,也是这时期,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一直到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这十年期间,令妃为乾隆生育了四子二女共六名子女,是乾隆后宫中生育子女数量最多的妃嫔。
令妃不断受到乾隆宠爱,而乌拉那拉氏最终却被乾隆不废而废,所以后世也很难不把乌拉那拉氏失宠与令妃得宠联系起来。
不过归根结底还在于乌拉那拉氏最后改变了自己以往温婉贤淑的性情,才使得乾隆认为她不再像富察皇后,最终通过游江南期间某件事激怒了乾隆,从而失宠。而相比之下,令妃却依旧像原来那样温柔听话,所以乾隆越发喜爱令妃,而厌恶乌拉那拉氏了。
如果乌拉那拉氏在世时乾隆虽然恼怒她,但没有废后,不能册封令妃为皇后还说得过去,但是乾隆三十一年乌拉那拉氏就去世了,并且死后也没有以皇后之礼下葬。可乾隆此后却一直空悬皇后之位,也没有将最得宠的令妃晋升为皇后。
其实这其中缘由还是和令妃家族出身有关,令妃家族出身是汉人包衣,家族出身十分低微,在此之前清朝的皇后从来没有是汉人包衣家族出身的,而且在乾隆之后清朝也没有汉人包衣出身的皇后。
因此以令妃这种家族出身,乾隆立她为皇后,很难向满洲的王公贵族交代,册立皇后不仅仅是皇帝个人的事情,也是国家大事,如果册立一个出身低微的汉人包衣家族的令妃当皇后,那肯定会引起满洲王公贵族的反对,这甚至都可能影响政权团结,所以乾隆即便再喜爱令妃,也不能置国家政局于不顾。
虽然乾隆没能册立令妃为皇后,但是他尽一切可能让令妃拥有了和皇后实际等同的权力,在乌拉那拉氏去世之后,乾隆始终没有册立皇后,而是以令妃为皇贵妃统摄后宫事务,这一切都说明了乾隆在这时期十分喜爱令妃,并且不再立皇后,也是为了让令妃以皇贵妃身份统摄后宫,成为实际上的皇后。
乾隆不立令妃为皇后也是为了保护嘉庆
乾隆始终不立令妃为皇后,除了她的汉人身份之外,再一个就是她的儿子皇十五子颙琰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继任者嘉庆皇帝。令妃虽然为乾隆生育了四子二女,但是她所生的两个儿子都夭折了,最后长大成人的只有嘉庆和乾隆最小的儿子皇十七子永璘。
而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的时候,乾隆将年仅14岁的嘉庆秘密立为皇储。所以乾隆一直不立令妃为皇后,很可能也是出于保护嘉庆的想法,因为在此之前,乾隆曾经公开的对大臣们说过,自己曾先秘密册立过两位继承人,分别是皇次子永琏和皇七子永琮,这两位皇子都是富察皇后所生的嫡出之子。
乾隆继位之后立刻秘密册立了次子永琏为皇储,但是永琏9岁时夭折了,此后富察皇后又生下皇七子永琮,乾隆正准备秘密册立永琮为皇储时,永琮在2岁时也夭折了。
因此后来乾隆在怀念自己这两名嫡子夭折时,曾向大臣们表白过心迹,他曾对群臣说过自己想开创本朝没有嫡子继位的先例,册立嫡子为继承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乾隆如果册立了令妃为皇后,那令妃的儿子嘉庆很容易就被大家猜测出来会成为皇位继承人。
清朝在康熙之后之所以采取秘密立储的方式,就是因为吸取了康熙时期诸子争位的教训,所以采取秘密立储的制度,避免皇储成为众矢之的。而乾隆之前说的话,再册立了令妃当皇后,那么这不就明摆着告诉大家,令妃的大儿子嘉庆是皇位继承人了。
所以乾隆出于对嘉庆的保护,也不能册立令妃当皇后。此后乾隆为了保护嘉庆秘密立储的身份,一直对很有文采的皇十一子永瑆也非常器重和喜爱,因此当时群臣们包括朝鲜使臣都认为永瑆和嘉庆两个人都有很大概率继承皇位。
所以一直到乾隆四十年(1775年)49岁的令妃去世,她只得到了令懿皇贵妃的追谥,乾隆始终没有册立她为皇后。不过令妃的葬礼却超乎皇贵妃的规格标准,近乎于皇后的葬礼,相比之下有皇后之名的乌拉那拉氏没有得到皇后的葬礼,而只有皇贵妃之名的令妃却得到了近乎皇后的葬礼,可见在乾隆心目中是真拿令妃当皇后看待了。
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主动宣布退位,并亲自揭示了隐藏在正大光明匾后面的秘密立储的诏书,对外宣布嘉庆为皇太子并将于次年继位,乾隆在宣布这一消息之后,同时下旨追封令妃为孝仪纯皇后,也因此令妃成为了乾隆第三位皇后,只不过皇后的名号是令妃死后才得到的,不过令妃也是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位汉族血统的皇后。
嘉庆继位后也以此为自夸,嘉庆自称自己是清朝历史上第一位以嫡子身份继承皇位的人,这也说明了令妃在乾隆时期很受宠爱,虽没有皇后之名,确有皇后之实权。否则雍正和乾隆也都是在自己老妈死后追封为皇后,为何不敢称自己是嫡子,这就因为雍正和乾隆的老妈在世时没有得到像令妃这样拥有皇后实权的待遇。
在嘉庆二年(1797年),已经成为太上皇的乾隆给嘉庆下了一道旨意,他告诉嘉庆在自己死后,嘉庆可以把自己和富察皇后以及令妃三人的神主牌位供奉在养心殿东佛堂的佛龛中。这也说明了在乾隆在世时他一直把令妃当做了和富察皇后一般的嫡妻皇后看待。
因此乾隆也是出于保护嘉庆的目的,没有册立令妃为皇后,但是在乾隆心目中,令妃实际就是统摄后宫的主人,就是自己的嫡妻皇后。
写在最后
所以说乾隆没有册立令妃为皇后,一方面是出于对她的爱护,都不能算作是保护了,而是真正的出于爱护,乾隆怕把她置于皇后之位,反而引起王公贵族对她的不满;另一方面乾隆也是出于对嘉庆的保护,只有令妃不当皇后,秘密立储才会继续保持神秘性。
其实令妃的运气已经足够好了,得到了皇帝后半生的喜爱,家族从包衣奴才出身变成了贵族,儿子最后也成了皇帝,虽然生前没有得到皇后名号,但是实际拥有着皇后的权力和待遇,儿女家人都受到优待,死后也得到了皇后名号,这不就是女人在封建社会的人生巅峰状态嘛。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