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知道日本武士,首先要知道日本的土地制度。
大化改新,全面模仿隋唐制度,土地制度模仿均田制实行班田制,班了十几次之后,跟唐朝一样,皇族、贵族、寺庙霸占了绝大多数土地,国家掌握的土地越来越少,班田制就无法实行了。
班田制崩溃之后,势力之家组织人力开垦荒地,小土地所有者为了不交税,投靠皇族、贵族、寺庙,于是,形成皇族庄园、贵族庄园、寺庙庄园。
随着垦荒的不断进行,庄园与庄园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互相争夺土地的状况不断进行,小规模到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不断发生。
为了在冲突中赢得胜利,各个庄园组织武装,这些武装人员来自于依附农民和贵族自己的子弟。一般,皇族、贵族、寺庙僧人在这些武装中居于领导地位,依附农民不过跟随罢了。
大化改新时期的军事制度,也是模仿唐朝的,是一种征兵制。随着中央集权的衰落,9世纪改成了“健儿制”,由贵族和富家子弟组成,当兵成了有钱人和贵族的特权。
无论是庄园武装还是政府武装,后来发展到11世纪,成了职业武装,超越了庄园和地方,形成地方武装集团,由某一地区最大的贵族统一组织,武士制度正式形成。
武士集团按照宗族结合和主从结合的关系组织起来,首领称为“惣(总)领”,下属称为“庶子”。一旦发生战争,一门宗族就团结起来,在惣领指挥下战斗。平时,惣领带领大家祭祀祖先和神灵。
一般来说,以宗族为主,主人从宗族中挑选有能力的子弟作为亲信,也从依附农民中挑选孔武有力忠于主人的能人,前者称为“家子”,后者称为“郎从”。这些家子、郎从必须效忠主人,随时准备为主人打仗,平时为主人进行生产、缴纳贡赋。主人则给予土地,保护他们的经济利益和生命安全。
最大的武士集团,是皇族源氏。源氏是嵯峨天皇赐封皇子形成的姓氏,称源朝臣,始于814年。此后,14代天皇给自己的皇子赐姓源氏。这些源姓皇子,一般都住在自己的领地。这些源氏子孙中,以武士著称的是清和源氏,清和源氏是清和天皇的子孙。源氏最先依附藤原氏,后来成为天下第一武士,不计其数的武士纷纷归附。
平氏也是皇族赐姓形成的,有桓武平氏、仁明平氏、文德平氏、光孝平氏四个系统,其中桓武平氏势力最强。889年,宇多天皇授予桓武天皇曾孙高望王平朝臣之姓,出任关东的上总介,任期结束,定居于此。此后,他的子孙在关东的上总、下总、陆奥等地发展势力。1160年,平清盛升为正三位,任参议、兼右卫门督,进入中央公卿贵族行列,武士在贵族政权中正式取得发言权。
武士制度对日本,对东亚,产生了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