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的《南明史》成书于1997年,记载了崇祯十七年(1644年)大顺军攻陷北京至康熙三年(1664年)夔东十三家进攻重庆之役最后败亡为止的南明历史,全书分为上下两册,是名副其实的“大部头”。
从书的厚度,内容的详实,史料的广度,分析的深度,都可以看出,顾城老师在著书过程中所付出的时间、精力和心血。顾城在代自序《我与明史》中,回顾了在收集明史资料、撰写明史过程中的困难和所做的大量工作,风雨无阻地到各个图书馆阅读文献资料,摘抄、整理,校正笔记,几十年如一日的坐冷板凳生涯,恐怕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其中的辛苦。
老一辈的学者就是在艰苦的环境下,凭借刻苦认真、不畏艰难的严谨治学态度,没有现代化的搜索、记录和录入工具,用最原始的方式,完成学术研究,成就鸿篇巨著的。了解了这样的创作背景,我们才能以更平和的心态、更耐心的态度去走进这段南明史。
南明,是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是介于明朝和清朝之间的一段短暂时期。阅读这个时期的历史,总让我想起清末的黑暗时期,同样的内外交困,同样的吏治腐败,同样的各自为政。
就像顾城总结的“内斗就要亡国,亡国也要内斗!”两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最终致使政权旁落、国家灭亡,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君主只顾自己奢靡享乐,文臣武将只顾争权夺势圈占地盘,百姓只能流离失所朝不保夕。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大顺政权、弘光政权、满清政权三者之间连年征战,苦的还是百姓。大顺政权和南明的覆灭,有时代背景的制约,但更重要的是其自身的局限性,李自成及其领导集团缺乏政治眼光和清醒的形势分析,南明朝廷君臣消极怯战和明哲保身,这些无疑都促成了封建落后的满清政权逐鹿中原的野心和行动。
顾城注重厘清以往史籍和史学家对历史事件原因的错误分析,着重对问题的重点、关键和本质进行深入浅出的解析,以期使读者能够透过历史现象发掘出其内在逻辑和规律。
《南明史》作为一部专业严谨的学术专著,语言平实无华,史料详实,将复杂的南明党争、纷繁的多方势力角逐讲述得深入浅出,普通读者也能读懂。其语言风格犀利,干脆利落,观点鲜明,批判有理有据,毫不留情。
全书虽然以南明的发展历史为主视角,对其对立政权也进行了论述,但顾城并没有偏帮任何一方,而是有针对性地对它们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对统治者朱由崧、朱常淓等人的沉迷享乐,对马世英、阮大铖等掌权者忙于争权夺势不思保国的荒唐之举,对吏治腐败的苟且偷安行为都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对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史可法、郑成功等人,顾城也有不同的意见。评价历史人物的功与过,从来不是容易的事情,需要结合其所处的历史背景环境、岗位职责、个人能力素质和眼界,才能给出相对客观公正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