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晚清老照片:上海县城墙残破不堪,见证魔都沧桑
迪丽瓦拉
2025-07-31 06:03:50
0

近代以来,上海发展太快、变化太大,被打上了国际化、新潮时尚的标签,以至于很多人忘记了她的古老。

上海很年轻,也很古老!承载这种古老的标志之一,就是老城厢的城墙。

1850年代,上海老北门。

元朝时期,上海由镇升格为县。因其地理位置优越,迅速成长为经济活跃、人口稠密的商贸中心。

从元朝后期到明朝初期,上海县城没有建设城墙,总体上平安无事。到明朝中期,情况发生了剧变:倭寇袭扰。嘉靖年间,倭寇猖獗,频繁到上海烧杀掳掠,造成极其惨重的损失。

1877年《远东》杂志刊发,上海西门。

仅在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四至六月两个多月间,倭寇连续5次来犯,“县市几将半成焦土”,满目疮痍。譬如当年五月初七,“倭寇千余,从太平寺、竹家桥至,市民惊溃,恣其劫掠,粮艘悉被毁,满载出海”。这一年,多位驻守上海的军官遇害,被杀的百姓更多。

1865年,上海城墙。

局面如此,官民一致认为,修筑城墙势在必行。嘉靖三十二年九月,趁着倭寇撤退的间隙,上海城墙破土动工,吏民加班加点赶筑,仅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即告竣工。

1850年代,上海城墙及丹凤楼。

据万历《上海县志》记载,上海城墙“周围凡九里,高二丈四尺。门大小凡六:东曰朝宗,南曰跨龙,西曰仪凤,北曰晏海,小东门曰宝带,小南门曰朝阳。水门三,其东西者跨肇家浜,其在小东门者跨方浜。城为敌楼一,为平台二,为堞三千六百有奇,为穿廊七十有八。壕广六丈,深一丈七尺,周回潆绕,外通潮汐”。

从这些数据来看,上海城墙颇具气象。当然,因为时间急促,经费不足,墙体“皆系泥土版筑,未及瓷砖”,防御体系并不健全。不过,在防御倭寇过程中,军民终于有了据守的依靠,它发挥了积极作用,捍卫了城池的安定。

1858年,上海老北门及北门外的坟地。

随后,地方官府多次对城墙进行增修加固,使其不断完善。此类兴修举措一直延续到清朝前期。

晚清时期,上海城墙再次受到舆论的关注,成为当时新兴报刊上经常讨论的话题。

第一是因为战争。

1853年8月-1855年2月,小刀会攻打并占据上海。在此期间,清军多次炸毁城墙,企图冲入城中驱逐小刀会。《遐迩贯珍》1854年7月报道:“是日(6月29日)寅刻官军用火药轰城,城墙崩陷三丈余。”9月报道:“三十日(8月30日),上海官军用火药轰城三次,其第二次自伤官兵五十人……城墙崩陷,城中人死战,击官军,旋将缺口修复,官军亦未进城。”

从后来的战局来看,哪一方能征服城墙,就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1905-1910年,大境阁,建在城墙上。

1860年,太平军威胁上海,清军请英法军队协助作战。当时英法军驻扎黄浦江、洋泾浜一带,他们以从晏海门(北门)进城路远为由,要求在北门以东再辟一座城门,“以利其驰御”。

官军如其所请,增设障川门,意为“挽狂澜障百川”,民间称之为新北门。从此,上海城门数量增加到七座。

1905-1910年,上海老北门废弃的炮台。

第二是因为城市建设。

1843年,上海开埠。随着租界的设立与外贸的发展,上海一跃而为国际化都市,人口迅速攀升,公务、经济往来熙熙攘攘,城墙日益从安全墙变成人流、物流的障碍。

就城市面貌来说,上海县城也逐渐被租界近代化的城建比下去,甚至很多商铺将生意转移到了租界。

1902年,上海新北门。

非常之局必须务实的应对之策。1900年,具有官商双重身份的李平书,听闻法国有拆毁上海城墙,将地并入法租界的设想,他主张“及早自拆,以保地方”。1906年,李平书、姚文枬等人联名上书上海道台袁树勋,要求拆除城墙,改造马路,以利交通、兴商务。

除了谋划未来的发展,李平书等人还看到一个现实情况,那就是上海城墙已200年未曾修缮,破旧不堪,且其在新式战争所能发挥的防御作用大大降低,存在的必要性日益受到质疑。

至此,拆除城墙的声音越来越响亮。当然,呼吁保护城墙之人亦非少数。

1910年,上海新北门向东。

在“拆城”与“保城”两派相持不下之际,1909年,官府采取折中措施——增设城门,新辟尚文门(小西门)、拱表门(小北门)、福佑门(新东门),同时增高放阔宝带、朝阳、晏海三门。于是,上海城门增加到十座。

1905-1910年,上海城墙,墙体上嵌着英军死亡士兵的墓碑。

辛亥革命爆发后,上海在1911年11月4日光复。次年1月,姚文枬旧事重提,向沪军都督府呈请拆城墙。此时担任民政总长的李平书大力支持,立即召集绅商及商团、救火会成员2000余人,开会商议此事。

新政府新气象,与会人员一致同意拆除城墙。当月,沪军都督陈其美和民政总长李平书下令:“拆除城墙!”

1912年,拆除城墙。

据《申报》报道,1912年1月19日动工拆城墙,先从大东门水关桥西南至救火联合会一段开始,其余次第进行。每拆除十丈需银一百两左右,总计需白银28万两。

1914年冬天,全部工程结束。至此,上海城墙经历359年历史风雨,退出了人们的视线。今天,上海城墙在繁华闹市中已难觅踪迹,只有大境阁附近一小段残存,诉说着魔都的沧桑往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石头能做高脚杯?揭秘“诺亚方舟... 古代亚美尼亚的地毯中为何有龙的身影? 在亚欧交界的十字路口,外高加索地区最南端,坐落着美丽的国家亚美...
陈垣后人向江门市博物馆捐赠文物 南都讯 11月12日,是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陈垣先生诞辰144周年纪念日。当日上午,陈垣先生的外孙女...
原创 成...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这是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对于成吉思汗的描述。然而成吉思汗...
原创 慈... 你知道历史上最 奢靡 的女人是谁吗?晚清太后慈禧的奢侈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举天下以奉一人”,...
原创 亚... 根据西方历史,亚历山大率领4万余兵力,从希腊出发,一路向东征战,最终可谓“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竟然...
原创 秦... 战国七雄,每一个国家都有深厚的底蕴,哪怕强如秦国,也花费了无数年的时间才完成了统一。七个国家,每一个...
原创 明... 1449年明朝经历了土木堡之变,导致明朝几十万精锐尽失,明朝也因此由盛转衰,虽然中途经历了弘历中兴,...
原创 清... 那时候凌潇肃和姚晨还没有搞对象,《关中匪事》大火,这些年过去了,人家都离婚了,但是凌潇肃所塑造的“墩...
原创 史...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司马芝 形象) 三国时期有个名士,...
原创 风... 《风起洛阳》剧中的太子妃,是个端庄持重、温柔高雅、雍容华贵的贵妇,还是个很护犊子的慈母,由于她历史原...
原创 古... 古代真实存在的五大军事奇才,个个战功赫赫,唯有一人得以善终 战争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存在,我们不是生活在...
文化中国行|这些县级博物馆,缘... 1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孝感市考察云梦县博物馆,让县级博物馆走进公众视野。据了解,目前全国3...
节庆搭台 湖南江华瑶族民俗民品... 央广网永州11月14日电(记者黄珂岚 实习记者苏润秋)11月13日,在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2...
原创 秦...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以气吞山河之势荡平了东方六国,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王...
原创 再... 《“圣武”》 《“圣武”》创作于1919年,同年5月15日发表在《新青年》第6卷第5号上,后收录在...
原创 明... 明朝后期,朝廷面临内忧外患,此刻在内需要足智多谋的文臣,在外需要勇猛善战的武将。可是朝中的文官只顾着...
原创 曹... 《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的古典小说。它作为我国文化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叙述中的人物故事吸引着众多的读者...
原创 王...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 上一讲谈到,李信以20万大军伐楚,先胜...
原创 东... 一直有“汉以强亡”的说法。我们只取字面意思,不深究王夫之原来的本意了。而事实上,汉朝说以强亡并非没有...
原创 朱... 朱元璋作为大明开国的第一任皇帝,其历史功绩彪炳千古,他在位的30年时间里面,他多次颁布政令要轻徭薄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