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伯温一生精明谨慎,却在晚年错说一句胡话,使朱元璋动了杀心
迪丽瓦拉
2025-07-31 08:33:45
0

朱元璋是大明王朝的建立者,在他的宝座下面,堆满了为他出生入死的兄弟功臣。要说朱元璋也算是一代伟大的皇帝。从小贫苦却矢志不渝地为了生存而不停地改变职业。

先是早年的从事放牛,地主刘德家的牛跟朱元璋和平相处。朱元璋的日子还凑合。可是,由于元朝的腐败,下面的百姓生活那叫一个难。处于最底层的朱元璋的日子更难,没办法了。朱元璋就去寺庙里当和尚。因为当地的寺庙和尚有特权:可以娶妻生子,还可以吃肉喝酒。

这是什么和尚啊,假的吧?历史记载的,元代的和尚就是这么牛。不过,后来,朱元璋连撞钟的和尚也当不成了。因为黄河泛滥,元朝赈灾不利,加上修河堤不上心。激起了民变。

可是朱元璋并没有起哄,他还想继续讨个饭啥的,这样安稳。结果,在义军里面的老乡兼发小的汤和给朱元璋写了封信,让他来干大事儿。不凑巧,这信被别的和尚发现了,准备揭发他。

朱元璋僧帽一摔,投军去了。从此,朱元璋开始了闯关打怪的升级之路。要说谁是他的第一功臣,朱元璋自己说的话,那就是李善长了。朱元璋分封了6个公爵,李善长排在首位。其他的几个分别是:宋国公冯胜、曹国公李文忠、魏国公徐达、卫国公邓愈、郑国公常茂。

由此可见李善长的地位有多高了。那么有人就会问,那刘伯温呢?对朱元璋的帮助那么大,他怎么样?

刘伯温功劳确实很大,以至于太大了,让生性多疑的朱元璋有点提防他。这个人真的是太可怕了,自己想到的他想到了,自己没想到的他也想到了,这样的人适合打江山时候用。可是现在天下太平,刘伯温的才能就显得有点扎眼。

朱元璋想起当年的龙湾之战时候。公元1360年,朱元璋和陈友谅在南京城外的龙湾展开决战。当时朱元璋是20万大军,这个数字估计还有点水分,陈友谅的则是60万的大军。这简直就是力量悬殊啊。很多人都开始退却了,就连朱元璋都有点沮丧。

就在这时,还是这个他当成算命先生的刘伯温站出来大喊道:此时要是不搏一把,以后还能退到哪里?一句话说的朱元璋也振奋起来,是啊,失败了还能去哪儿呢?也正是这一次,朱元璋开始正视这个“算命先生”,然后对着刘伯温深深地行了一礼。

要不是刘基的鼓励,哪儿能有我的今天呢?朱元璋想着,有点感动,可是回忆又有点扎心。朱元璋又想起安丰之战时候。公元1363年,由于上次陈友谅吃了朱元璋的大亏,怀恨在心。于是和张士诚结盟,暗示张士诚去攻打当时在安丰的朱元璋名义上的上司:小明王韩林儿。

陈友谅已经设好了圈套,就等朱元璋进去。朱元璋其实很不想去救韩林儿。但是,毕竟他在名义上还是韩林儿的下属,这不去的话,人言可畏。朱元璋决定去救。群臣无人反对,唯有刘伯温这时候站了出来。刘伯温不希望朱元璋去,那明显是陷阱。就让韩林儿自生自灭吧。

朱元璋也有自己的看法,首先,如果他成功解救了安丰的话,那他就可以“写天子令诸侯”了,其次,要是失败了,韩林儿等死了的话,我也不亏啊,我就自由了,我头上就没有所谓的上司了。

事情往往并不会朝你希望的方向发展。由于这是别人事先安排好的,安丰怎么会那么容易被解围?于是出现了朱元璋很不高兴的结局:安丰沦陷了,韩林儿却活下来了。多此一举给自己找了一个不值钱的上司。朱元璋反而对刘伯温的预测能力感到愤怒。

接下来就是陈友谅的表演了。他料定朱元璋会咽不下这口气,会转而进攻庐州。徐达都快哭了,打庐州干毛线?那么难打。朱元璋很生气,这要是就这样回去了,刘伯温还不笑话死了。得获得点胜利再回去。

可是,往往冲动下的决定基本上都是错误的。庐州也是早就准备好了,就等着老朱去呢。朱元璋在那里打得很辛苦。3个月后,朱元璋接到了侄子朱文正的求援:洪都已经被陈友谅围了3个月了。

朱元璋这才回过味来,圈套,直觉告诉他。自己已经被牵着鼻子走了。朱元璋于是立刻调整部署,决定在鄱阳湖那里和陈友谅一决高下。陈友谅也正这样想。因为陈友谅这个鱼贩子,拥有相当于“航空母舰”的战船。上下三层,大到上面可以骑马飞驰。

公元1363年,八月底,双方已经剑拔弩张,决战在即。朱元璋看着这江面上自己的破船,又有点胆怯。没办法,实力悬殊啊。关键时刻,还是刘伯温。虽然朱元璋的军队船小,但是灵活啊。于是刘伯温建议充分利用我们的优势。于是这样的场景出现了:徐达等用自制的类似炸药的武器,利用小船的灵活性,对陈友谅的巨舰猛烈攻击。

效果还比较明显。陈友谅损失略惨重。也不知道这家伙就是脑子不好使,还是就是个莽夫?他居然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自认为很完美的计策:用铁链把船连起来。这样将士就像在平地上了。莫非,陈友谅没看过赤壁之战么?

果然,这是上天给朱元璋的机会。有点常识的都会知道要用火攻了。朱元璋让人准备了7船的炸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或许陈友谅敢这样做,肯定也是料定不会刮风。因为,天一片云都没有,朱元璋看了看郭兴,郭兴看看他,没办法。

然后俩人都看向刘伯温,刘伯温镇定的说,不急,会有风的。什么时候呢?刘伯温说,算了一卦,风很快就到。朱元璋不很相信。这空气燥热的就像凝固了一样,会有风?可是,就是这么神奇,下午这个风还真的来了。朱元璋经过这次战役,干掉了最大的敌人陈友谅。

在这个大事件中,刘伯温的表现令他高兴又害怕。这种能窥透天机的人,太可怕了。我觉得,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公元1370年,朱元璋封爵时候,即使刘伯温的功劳比较大,他心里肯定也是不舒服的。因此,刘伯温只被封了个诚意伯。或许这一辈子刘伯温觉得值了,开始和一批浙东的官员和李善长为首的淮西官员相互斗争。

这些朱元璋都看在眼里。却不干涉,你们闹腾去吧。大不了最后赐你们一死而已。公元1368年,在刘伯温的指示下,斩杀了李善长的亲信李彬。这让朱元璋感到了不痛快,毕竟之前刘伯温出现的形象都是不和其他的官员搞在一起的清高形象。可是,李彬事件让朱元璋感到一丝丝的忧虑。

这样近乎神算是形象让朱元璋觉得是时候再试探下这个人到底是有没有野心。于是就有了历史上那著名的谈话。朱元璋问刘伯温谁可以替代李善长当丞相?刘伯温小心应对,朱元璋表面上很是满意。刘伯温却有点自满了,以为危机过去了,松了口气。

这时候朱元璋才抛出了杀手锏:那看来这个位置也就你能担当了。刘伯温想都没想,说:我不是不知道自己不可以,但是我有个毛病就是太嫉恶如仇了,皇上你看着挑吧。意思是,除了我,你还能选谁?这句话说完,朱元璋笑了,刘伯温也笑了。

朱元璋笑终于看透你的野心了。于是,2年后,就打发刘伯温回家了。胡惟庸当了丞相。给快死了的刘伯温安了个造反的罪名,然后把刘伯温又从老家抓到了南京。公元1375年的5月,刘伯温死了,正是在朱元璋的关怀下,刘伯温在看了太医后,病越来越重,最后一命呜呼了。

刘伯温聪明了一辈子,到头来却在权力斗争中迷失了,以至于得意忘形说了那句不该说的话,真是让人惋惜啊。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原... 长平之战后,白起为灭掉赵国做了哪些战略布局?为何没有实现? 自春秋一来,华夏大地上的诸侯国家不断减少...
原创 赵... 秦朝作为我国历史上第1个大一统的王朝,只传了两世便戛然而止,对于秦朝的灭亡,世人无不表现出惋惜之情。...
原创 他... 在群雄并起、诸侯争霸的三国时代,张昭是个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博览群书,长而有谋,才冠当世,孙策创业之初...
发现宫门、供排水设施等遗迹,圆... 今年8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北京市考古研究院联合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开始对文源阁遗址局部开展考古发掘工...
原创 原... 公元386年,鲜卑族入主中原,统一了中国的北方,建立了北魏王朝;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公元...
德军在莫斯科冻死50万人,为什... 二战初期,德国凭借闪电战术迅速征服了欧洲大部分地区,唯独在东线战场上遇到了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苏联。...
原创 海... 海贼王漫画剧情还在巨人族篇章,草帽一伙全部进入艾尔巴夫,罗宾和布鲁克等人乘坐巨人族的船只来到艾尔巴夫...
原创 原... 今天的高考全国卷1的作文题目,让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牙的春秋铁三角又火了一把。其实很多人对管仲的第一印...
原创 原... 《王事情脑补封神史》第36期:女娲的逆鳞 这一篇要写的是大人物的逆鳞。 夫龙之为虫也,可犹狎而骑也...
原创 被... 苏秦祖上世代经商,虽说物产丰厚,见识甚广,但父亲苏亢依然想让自己的下一代改变裹在世代身上这种“富而贱...
原创 跟... 如果说有哪一处考古遗址的每次“上新”都能引发全国关注和讨论的话,那么三星堆遗址必然是其中之一。 三星...
原创 商... 秦自商鞅变法后的百余年里,国力逐渐强盛起来,农业的快速发展,兴修水利为其创造了先决条件,因为水与土是...
原创 苏...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
陶寺遗址博物馆:启幕新篇章,共... 在古老的黄土地上,一段尘封的历史即将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11月12日,陶寺遗址博物馆在襄汾县...
原创 加... 加拿大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位于北美洲北部,仅有一个陆地邻国——美国。加拿大和美国本来都是欧洲...
原创 斯...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真正让许多人痴迷的,除了对于权力和地位的追求,还有就是对于财富的...
原创 被...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生态保护的话题逐渐成为了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而在众多的生态问题中,动物灭...
76年前的今天,25名日本甲级... 76年前的今天,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25名日本甲级战犯有罪。这些战争罪犯分别犯有“反和平罪”“普通战...
原创 苏...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
原创 唯... 文/格瓦拉同志 目前,亚洲共有48个被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主权国家,其中绝大多数都跟中国建立外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