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新警报到后,我们都会组织他到这里接受革命教育,让他们继承发扬革命先烈们一心为国、一心为民的精神。”10月底,玉林市公安局西就派出所所长林祖旭带着记者来到位于玉州区玉城街道西就社区的玉林市红色革命街区时说。
玉林市红色革命街区内有中共鬱林中心县委旧址、陈子涛烈士故居等红色资源。“西就派出所就成长在这片红色土地上,革命先辈一心为民的情怀深植在每个民警心中。一心为民,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也是终点。”林祖旭介绍,为打造街坊满意的派出所,他们坚持“为民”理念, 创新社区警务新模式,深入社区、单位、场所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警保联勤的民警在和群众交流。
警保联勤,两个月零警情
西就派出所辖区的十字街、五灯坡商圈宾馆、商场、娱乐场所、宵夜摊众多,人流量大,治安复杂。每到深夜至次日凌晨,酒后滋事类警情大增。根据这一特点,派出所实行“有警接警、无警巡逻”的动态化巡防勤务模式,组织2个巡逻组不间断地开展巡逻防控工作。
2024年7月,玉州区五灯坡警务室成立,随后依托警务室的警保联勤工作开始实施。警保联勤成员由派出所、社区、商家派员组成,把警力屯兵街面,每天由民警带队对辖区各行业场所进行巡逻,履行治安巡逻防控、法制宣传、服务群众、矛盾纠纷调处等工作,变“坐等警情”为“主动发现警情”。
9月上旬的一天凌晨3时许,民警黄俊淞带队巡逻至宵夜一条街时,发现5名满脸赤红的男子正在争吵,警保联动成员立刻上前将双方分开。经了解,双方系因停车的问题而争吵。了解情况后,警保联勤成员马上介入调解。“我们仅用2分钟就搞掂了!还好我们是在巡逻中发现,及时将矛盾化解在萌芽之中,万一发生打架就麻烦了。”黄俊淞说。
据统计,自警保联勤实施以来,8月份五灯坡商圈里仅发生一起治安警情,9月—10月,治安、刑事警情均为零。
群众事无小事,再小的矛盾也不轻易放过
小到家长里短、邻里矛盾,大到房屋拆迁、土地纠纷。群众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矛盾纠纷,如果不从源头上消除化解,很可能会逐步演化发酵,小问题变成大冲突。
西就派出所管辖西就、南观2个社区,常住人口约1.9万人。派出所对矛盾纠纷调解建立了“三级分类调解”模式:对于情节简单的矛盾纠纷,在接处警过程中,由处警民警依法当场处置;对于初次调解不成功且有难度的纠纷,由社区民警联合社区干部主动上门调处;对影响面大,涉及相关职能部门的纠纷,则通过“派出所+司法所+社区+法院”四位一体联调机制,多元化解。
今年9月上旬一天,派出所接到一群众报警称,自己的房子被人上了锁。林祖旭立刻带队赶到事发大北路附近的一栋4层半的自建房前。3名成年男子正吵得面红耳赤,林祖旭上前将3人分开,了解缘由。
3名男子分别叫老陆、陈二、陈四。该四层半自建房原来在陈二、陈四的大哥陈大名下,后因陈大发生债务纠纷,房子被法院拍卖,老陆通过拍卖程序买下了该房子。但陈二、陈四认为,该房子是父亲的遗产,他们也有份额,于是给大门上锁,不给老陆进出。
了解情况后,民警对陈二、陈四两兄弟开展了法律宣传教育,兄弟俩打开了锁,表示以后不会再发生类似情况。
谁想一个星期后,陈氏两兄弟又把老陆堵在门外。“我意识到事情有向复杂化蔓延的趋势,于是将情况向社区汇报。”林祖旭说,后来,派出所、社区组织陈氏三兄弟及老陆进行调解,经多方努力,终于将该矛盾纠纷化解。
据统计,今年以来,西就派出所共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0起。
坚持“为民”理念,打造街坊满意的派出所
去年年底的一天,寒潮来袭,气温骤降。一名男子拿着一支玫瑰花及一张小卡片来到西就派出所值班室,将花和小卡片送给正在值班的民辅警。小卡片上写着“辅警和民警小哥哥:很高兴认识你们!天气慢慢变冷仍然还在工作岗位上,注意休息……”这是辖区群众对西就派出所工作肯定的一个缩影。
一直以来,西就派出所牢固树立“为民”的服务理念,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开展上门办证、预约办证、周末办证和夜间办证等便民服务,认真为辖区居民办实事、多办事、快办事,推动警务随着群众走。
去年3月10日晚,西就派出所接到报警,南桥菜市场附近的正品家具城对面的南流江边,有一名落水老人在呼救。接警后,该所民警迅速赶到现场。在江边的台阶底部,一名老人浸泡在水里,露出的头部刚好枕在最后一级台阶上。民辅警迅速下去,合力将老人抬上岸。后经医护人员救治,老人身体无大碍。
据统计,西就派出所今年以来救助、帮助群众70余次,提供便民服务300余次。
来源:玉林市融媒体中心
编 辑|吕 萍
审 核丨 黄 瑾
责 编丨白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