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祁门解围后,李鸿章愤怒要离开湘军,曾国藩说:立马滚蛋
迪丽瓦拉
2025-07-31 10:34:32
0

作者:巨子何在

1861年的三月,安徽的天气虽然谈不上春暖花开,但是也是春意盎然,自然的带给人一种放松的心情。

但是曾国藩没有这种闲心,怎么也是提不起来心情。

面对太平军的猛烈进攻,此时徽州失守,爱将加恩人的李元度溃逃,差点死在祁门的曾国藩只想快点离开这个危险的鬼地方。

特别是跟了曾国藩五六年的李元度出逃后,给了曾国藩一种背叛的感觉。

于是曾离开祁门后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写折子:参劾李元度。

作为曾国藩首席大弟子的李鸿章自然带领一群幕僚出来反对,谏言曾国藩不能够如此地忘恩负义。

但是本来的谏言,最终上升成了激烈的纷争,李鸿章只好要求离开湘军,没想到的是曾国藩说了一句:立马滚蛋。

一、曾国藩与李元度

1852年,看到太平天国运动的遍地狼烟,在朝中历经挫折的曾国藩毅然决定回湖南老家办团练。

此时的曾国藩自然是一腔弃笔从戎报效朝廷的热情。回到老家,开始招兵买马,李元度就是这个时候加入湘军的。

李元度本是湖南平江一位远近闻名的才子,多次考试然而并没有得到一个功名。

其实在古代读书人的出路是非常少的。

既然无法科举入朝为官。加入曾国藩的湘军也是不错的一个选择,当然也是无奈的选择。

读书人毕竟还是有一些能力的,加入湘军后,李元度很快就成了曾国藩的幕僚,当然也很得到曾国藩的赏识,上升很快,被曾国藩一路举荐成后补知县。

由于湘军和太平军打仗不断,李元度很快被提升为将领,算是真正的投笔从戎,完成了一个落魄书生到重要将领的华变。

虽然不知将来前途如何,但是起码现在算是有了用武之地,不至于有怀才不遇之感。

自然在李元度心里,曾国藩即是上司,也是伯乐,更是未来的前途之所在。终身追随和报效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然而好景不长,1855年,曾国藩在湖口、九江战败,几次都要跳江自杀,但是幸亏李元度站在曾国藩身边,拉扯住了,几次的救下了曾国藩。

两人之间算是又增加了一层救命恩人的关系。

加上后来李元度带领一支700人的部队,固守江西玉山、广丰两城,为湘军攻占江西全境起到了很重要的辅佐作用。李元度也因此得到了曾国藩更进一步的提携。

所以曾李两人的关系相当于在生命路口相互成就,也是相互扶持。

五六年的生死相随,李元度是在曾国藩困难的时候不离不弃,帮助曾国藩也救过曾国藩的命。

曾国藩一直都是认为善于用人的,对李元度的提携和重用自然也是不遗余力。

两人之间这种情义一直也别李鸿章以及其他湘军幕僚看在眼里,甚至可以说这种情义是湘军内部比较团结的一种精神内核。

二、李鸿章与曾国藩

李鸿章,在没有得到曾国藩的悉心指教之前,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朝廷编修。

可以说,如果不是在湘军幕僚的那几年,也不可能日后能成为清末四大重臣之一。

李鸿章本是安徽人,不是湖南人,加入以湘人为主体的湘军,也算是为了谋求发展的一种投靠。

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和曾国藩是同年的进士,这种情义在科举年代是尤为看重的。

早在李鸿章二十出头的时候,就跟着那时尚在京城当官的曾国藩学习诗文,也是因为天资聪慧,从那时候其就受到了曾国藩的器重。

后来李鸿章考中进士,很快做了翰林院编修,和恩师曾国藩同朝为官,自然是联系不断,关系很是密切。

直到1852年曾国藩离京回家办团练,师生二人才就此分别。

当民族遭乱之时,每一个儒家文人似乎都一种从戎报效朝廷的情怀,曾国藩如此,李鸿章也是如此,随即和曾国藩离京的同一年,李鸿章也随着工部侍郎吕贤基回安徽办团练,抵抗太平军。

但是和老师曾国藩的坚韧不拔不同的是,年轻的李鸿章显然浮躁很多。

终于到了1857年,因为一再的临阵脱逃明,被安徽巡抚一怒之下命令李鸿章离开安徽,回京叙职。

从此李鸿章在安徽失去了立足之地,无所事事,如同孤魂野鬼一般。

刚好这时候李鸿章的大哥李瀚章正在曾国藩幕府内做事。

李鸿章明面上是去看望哥哥,顺道过来探望老师,实则过来探探口风,想找一份事情做,重新给自己谋一份出路。

这种心思曾国藩自然是心里透亮的,加上本来就对李鸿章比较器重,自然就安排下李鸿章做了自己的贴身秘书,主要负责起草奏折。

李鸿章当然是求之不得,有恩师的指点迷津,也有恩师当下的事业可以追随。

李鸿章这以后所有的经历都是其为日后飞黄腾达做下的铺垫。

当然对于曾国藩幕府而言,增加了新的血液,也就是增加了新的活力,也给湘军带来了新的希望。

可是,总会事与愿违,不会那么一帆风顺,其中李鸿章和恩师曾国藩的一次分裂就起源于祁门这个地方。

三、祁门被困

1860年曾国藩接任两江总督以来,接着又被朝廷授予钦差大臣,再加上左宗棠的归来和忠心相随,极大地增加了曾国藩的信心。

一边派骆秉章进军四川处理军务,一边看着左宗棠在江西和安徽的战场上节节胜利。

当然曾国藩这边也做出决定,进军祁门,为后续的攻打安庆做进一步的铺垫。

可是曾国藩这一决定,遭到了李鸿章和左宗棠的反对,事实上祁门这个地方的地形就像一个平底锅,驻兵其中,极易遭到攻击和敌人控制,可以说是兵家的绝地。

但是无论李鸿章和左宗棠如何劝说,曾国藩始终是一意孤行。

此时的李鸿章自然觉得老师是一种刚愎自用,心理滋生了一些不满情绪。

确实曾国藩比起左宗棠,无论是战略眼光还是战术策略都是缺少前瞻性的。更明确的是说曾国藩擅长的是用人用将,而不是战场厮杀。

果然不出左宗棠所料,很快太平军李秀成为了救安庆之围,率领快20万太平军,分三路直奔祁门而来。

本来李秀成就是太平军一员猛将,加上人多势众,湘军是节节败退,接着宁国府失守,自己曾经的心腹不仅丢了徽州还出逃在外。

再接着是祁门唯一的门户景德镇也失守,曾国藩再次陷入了当年在江西的困局,坐死祁门。

看着祁门,所有的将士死气沉沉,有的做好投降的准备,有的做好拼死一搏的准备。

而曾国藩也是忧愁凄凉到了极点,再次地写好遗嘱,把佩刀时刻放在身边,做好兵败自杀殉国的准备。

幸好,左宗棠和鲍超成了曾国藩最后的一丝希望,左宗棠也是不负所望,沉着应战,逐步扭转了整个战局,一举收回了景德镇,打通了祁门粮道,曾国藩也算是逃过一劫。

逃过一劫的曾国藩第一件事就是赶紧离开祁门这个鬼地方,想到第二件事就是弹劾出逃的李元度。

在曾国藩看来,比起李元度丢失徽州让祁门陷入生死之地这件事,李元度的出逃背叛更让人痛心和愤怒。

但是让曾国藩想不到的是,弹劾李元度的这一决定,引起了以李鸿章为带头的一群幕僚的极力反对,无论李鸿章怎么劝说,曾国藩依旧不为所动。

最后没有办法,李鸿章直接拒绝代拟奏折,这下更惹怒了曾国藩,李鸿章自然也不肯让步,直接说明要离开湘军。

不料曾国藩的态度依旧是:立马滚蛋。

李元度原本就是一介书生,虽然擅文但是不擅长带兵,对部下也是一味放纵。这些曾国藩都是知道到。

但是能在湘军中立足,完全是处于曾国藩个人感情上的一个袒护。

但是任何的袒护总是有限度和原则所在,曾国藩统领偌大一个湘军,纪律高于一切,所以当李元度出逃违背国法军心,便不可原谅。

纵然曾国藩心痛,但是从大局出发,公大于私,这便是做大事者。

而此时的李鸿章虽然在曾国藩的幕下得到一定历练,比起曾国藩想事情还是浅了一层,想到的只是恩情义气。

可能到底不在一个高度,所看到的视角也不一样,所以此时的李鸿章如果要达到曾国藩这一高度,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原创不易,欢迎讨论点赞加关注!万分感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唐... 全文共1705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说起来中国古代的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杨玉环,总是让人无理由地联想...
原创 历... 众所周知,武则天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而就是这位女皇帝创立了盛世,使那个时候的中国经济水平达到了一个...
原创 原... 从西周灭亡、平王东迁到秦一统中原之前,还存在着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一时期各国互相兼并与争霸。后世将这段...
原创 东... 东晋名士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会养生,在那个时候,也是丹方之术最流行的时候,后世的炼丹求长生,都遗传于东...
原创 一... 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中国的古代史,似乎从开放的黄老之术到僵化的儒家治国,虽然看似进步,但是从某...
原创 李... 前言 马嵬兵变之后,太子李亨在灵武登基称帝。唐玄宗李隆基顺应时局,颁布让位书,成为当朝太上皇,入住兴...
原创 原... 众所周知,古代无论是皇帝诸侯还是文人墨客都是有很多不同的称号的,比如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鲁迅是...
原创 杨... 关陇集团是中国封建社会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因为他的兴起标志着中国历史即将从分裂走向新的统一,他的衰败也...
唐朝十大诗人,一人一首代表作 来源:德馨 诗‘泛指唐代诗人的作品。她代表中华诗歌的最高成就,更是世界文化史上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
西安城区发现十一座唐代粮仓 大白杨唐代粮仓遗址(资料照片)。 受访者供图 11月11日,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大白杨唐代粮仓遗址考...
原创 唐... 文|历史时刻录 图|来源于网络 安东都护府:上图标记小红花处为其具体位置 唐朝很强大,唐朝很繁荣,...
原创 唐... 自从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盛世的迷梦便被击碎了。为了平定藩镇朝廷想出了个以毒攻毒的办法...
原创 原... 一部《三国演义》就是一曲“忠义”英雄的悲歌,“忠君贤臣”的代表人物刘备、诸葛亮一直被人们所称道。在这...
法治热点速览|太原发现一处北魏... 热点速报 2024.11.12 最新热点新闻 新鲜法治新闻 每日课间加餐 今日要闻 新闻速览 1 ...
原创 随... 每次提到龙,其实大家都会充满了各种疑惑,到底我们中国有没有龙的存在呢? 其实龙到底存在与否,还真的...
原创 你... 公元552年,一具无头尸体在建康城被百姓分而食之,骨头被烧成灰下酒,甚至连无头尸体的妻子也来分一杯羹...
原创 不... 阿倍仲麻吕最为遣唐使中最为人熟知的一位,他的一生可谓是传奇,异国士子却凭借着聪明才智考中了大唐的进士...
原创 徐... 在三国时期曾经有很多非常知名的谋士,除了诸葛亮之外,另外一个人的名气也非常大,他就是徐庶,当时曹操为...
原创 唐... 唐朝历21位皇帝。存在289年。在这之后,乱世又起,军阀割据的局面重新回到中原大地,直到赵匡胤黄袍加...
原创 唐... 引言 唐朝的灭亡进一步造成新罗政局的不稳定,加快了新罗的灭亡——八世纪中后期,新罗贵族内部争权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