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1976年,农民挖出国宝,无偿上交国家,解开3000年前武王伐纣之谜
迪丽瓦拉
2025-08-01 03:32:42
0

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因为朝代的更迭,出现了很多君王或者国家的统治者。但是,有的是贤明之君,流芳百世,有的却是荒淫无道、残暴至极的昏君。

说起荒淫无道的君王就不得不提起大家熟知的商纣王帝辛了,他是商王朝最后一任统治者。后来被周武王讨伐战败自杀,这场战役史称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虽然是周武王讨伐纣王成功的一战,周武王也因为这一战彻底结束了商王朝的统治,开创了西周。

但是关于牧野之战,学者们众说纷纭,竟然有四十四个版本的说法。因为历史没有明确的佐证证明牧野之战到底是发生在什么时间。

武王伐纣到底又有什么我们不得而知的秘密。这些问题一直是个谜,困扰着学者们。这时据说有一件和武王伐纣相关的国宝出土了,到底这件国宝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它又能不能解开武王伐纣这3000年来的谜团呢?

武王

国宝问世,惊世之谜迎来曙光

1976年3月,陕西临潼县零口镇南罗村的一个挖井的现场,那天,几个村民在田里挖井。没挖多久呢,他们就发现附近的土质颜色发生了变化,且土质变得松软,挖了没几下,突然,这井底就发生了塌陷。大伙纳闷这里怎么会有个深洞呢,于是,大家提议在挖挖看。

随后一位村民又挖了几下,随后就听到了一声脆响,里面好像有金属的硬物。

一个胆子大的村民伸手到洞里摸出了一件青铜器。村民们一看是青铜器,都说这是国家的,咱们也别瞎琢磨了,赶紧报告给政府的有关部门吧。

很快有关部门的专家就来到了现场,经过专家的仔细检查后发现,这是千年前一个埋藏着宝贝的地窖。

为了保证青铜器的安全,专家决定尽快发掘,发掘结束后,出土的青铜器数目惊人,竟然出土了151件青铜器。

根据他们的造型,风格和材质,专家们大致推断都是商周时期的作品,但具体是什么时代,一时之间还无法确认。直到一个厉害的家伙的出现,这个青铜器叫做簋,是装主食用的,相当于现在的碗或者叫钵。

但是,要是吃饭用的这个青铜簋规格似乎太大了一点,这个青铜簋整体高达28厘米,口径22厘米,两耳方座,利用“上圆下方”的制作方式,意喻“天圆地方”。兽面巨目凝视,整个器皿造型也太过端庄严肃了,显然不是用来吃饭的。

专家说,这簋的确是用来盛主食的,本来是吃饭的器具。

但是商朝的末期,贵族把它变成了祭祀的礼器。到了周朝,这个簋的用途更是有了严格的规定,而且不能单独使用要和青铜鼎配合使用。

按照周朝的礼法,天子、诸侯、大夫,用青铜鼎和青铜簋都是有着严格的数子的控制的,这个数字绝对不能有错,否则就是僭越要杀头的。不过这次出土的青铜簋,就孤零零一件,看起来不是周王朝鼎盛时期的作品,那么它的具体年代是那一年,又有什么用途?

给历史断代的33字铭文

这件国宝它上头刻有铭文,四行33个字,把一切交代得清清楚楚。更重要的是它解开了一个考古学家们都没有弄明白的千古谜题。

铭文写了,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右史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解释称我们能听懂的话就是,一个王争讨商朝在甲子这天的清晨一战打败了商朝,这个王在阑师这个地方,犒赏三军奖励一个叫立的右使很多的金,因也就是青铜。

这位右使利舍不得花这笔钱,就把这个青铜铸成了青铜簋,用来祭祀他的祖先檀公。由于这个簋的主人叫做“利”,所以专家们给这个青铜簋命名为“利簋”。

接下来的问题是铭文里提到的这个王是谁,把他的身份弄清楚了,这个利簋的制作年代也就清楚了。

33字铭文

还好,这个问题不太难啊,无论是考古学家还是历史学家,很快就达成了一致的认定,根据史料和地下文物,他们认为这个王不是别人,正是著名的武王姬发,征商就是著名的牧野之战。

要说牧野之战,那几乎是众所周知,周武王出兵讨伐商纣王,最后以少胜多结束了商王朝的统治。

可是多年以来学者们一直有个解不开的迷,就是辉煌伟大的周王朝是什么时候建立的?我们之前竟然都没能得出一个确切的结论,这实在是太让人遗憾了。

这时利簋的出现给这个断代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是利簋上的铭文只是记载了事件,并没有具体的日期,要怎么做出断代呢。

牧野之战

专家先是采用了碳14的测验法,把西周初年遗存出土的碳样进行了检测,框定出武王伐纣的战役发生在公元前1050年至1020年这个年代范围之内。接着,天文学家根据铭文当中所记载的甲子日岁星,也就是木星中天的天象。

参照《国语》记载的天象记录,精确计算出了武王伐纣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的1月20号。

这样牧野之战的准确年代就推算出来了,可以说利簋的出土彻底解开了这个历史谜案。

历史发现一定存在着争议,有学者认为利簋上的铭文不能这样解读,但是,历史学者们能做的也只是尽量还原铭文的意思。

而对于我们这些并不从事学术研究的普通百姓来说,利簋的出土,值得欣喜的不光是了解到了商周的更替年份,还能够通过文物,以及文物上的文字和3000多年前的祖先们进行交流。这个过程实在是让人感觉到妙不可言。

武王伐纣

纣王与武王伐纣之谜

说到纣王大家对他的印象就是,荒淫残暴。相信稍微了解点历史的人都能够说出几件他荒淫残暴事情来。整天醉生梦死,挖酒池住肉林,为了自己能永享寿数和死后得道升天,他不惜人力财力建造露台加摘星楼,楼台有百丈之高。

他创造酷刑,杀人无数,甚至狠心将自己的皇叔也残忍杀害。纣王的残暴无道,那是罄竹难书。

如果以上都是真的,那周武王起兵讨伐纣王就是民心所向、替天行道了。可是有学者却在这众所周知的事件里面发现了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先说周武王创建的周朝,史书记载周是个部落,祖先名字叫“不窋”他率领部落迁徙到豳地,他勤勤恳恳,慢慢将部落壮大。他的子孙也是施仁政,爱子民,所以周围的小国家也纷纷来投靠。

到了武王爷爷的那一代他主动归顺商朝,周也已经从一个部落被商王封为周国,并且赐了土地。可是由于武王的爷爷太出色,商王怕他会功高盖主,所以,把他囚禁并且杀害了。

纣王

武王的爷爷死后他的父亲姬昌继位,更是励精图治,很快周国就变得越来越强大。而且良禽择木而栖,很多贤能之辈纷纷投靠姬昌。

这时周国的强大让商王寝食难安,于是他以强加之罪把周文王姬昌囚禁了起来,整整关了七年,这七年周国想了各种办法想把姬昌救回去。

终于,买通了纣王的宠臣,救回了姬昌。而且纣王觉得他已经能掌控姬昌了,还允许他征讨附近诸侯国。

于是文王大展拳脚,先后灭了几个国家壮大自己的势力,扫清了不少障碍。同时还有“飞熊先生”姜尚来辅佐。周国的国力迅速猛增,随后又陆续攻打了西北部的游牧民族,至此周国在渭水中游地区地位稳固,已经做好了讨伐商朝的准备。

但是,天不遂人愿,周文王还没有实现消灭商朝的大业就离世了。

文王离世后,武王就此继位,他秉承了父亲的遗志。并且派间谍混入商朝,还悄悄联合各诸侯壮大军事力量,随时准备发兵攻打商朝

姬昌

在做好攻打商朝的准备后,武王姬发还给周国人灌输商王无才无德天命不佑的思想,并且让人散布天命已经转到自己身上的信息,而且他自称为周武王。

后来武王从殷商贵族那里得知纣王屡屡杀害忠臣良将,民心已失。并且大部分商军在外作战短时间不能回朝,武王见时机成熟,迅速联络各诸侯一同出兵攻打商朝

为了鼓舞士气,在攻打商朝前夕,武王亲自发讨纣檄文,给纣王列了三大不可饶恕的罪状。

《尚书?牧誓》部分原文说道:

“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为四方之多罪捕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

武王伐纣

大体意思是:纣王的罪责有三点,第一、听信女性的话,第二不重视祭祀、经常启用一些有罪的平民和奴隶,却不用同宗的贵族兄弟。结果那些平民和奴隶当了官,残害百姓。在武王的声声讨伐檄文中,讨伐商朝开始了。

公元前1046年1月,周武王率领百辆战车,还有联合各个诸侯组织的数万名步兵东征。向着商朝的都城进发,部队所到之处所向披靡,没多久就到了朝歌。

看着大军兵临城下,纣王忙组织奴隶反击。

但是奴隶怎么能和训练有素的士兵抗衡呢,很快商纣王就败了。自知大势已去的纣王回到朝歌在鹿台上自焚而亡了。武王赶来割下纣王的头颅,宣告牧野之战胜利,周朝的新纪元正式开启。

以上是大家熟知的武王伐纣的故事。可是有学者却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上

个世纪六十年代郭沫若先生提过一个疑点,为什么周武王的伐纣檄文只提到了三点罪责,讨伐檄文不应该是把纣王做过的最荒淫残暴的事情都列举出来吗?

武王伐纣

比如,挖酒池筑肉林、劳民伤财建造摘星楼、或者创造酷刑残害忠臣之类的不是更加让人感同身受吗,为什么这么残忍的事情在讨伐檄文里面却没有。

还有史学家提到一个疑点。

伐纣成功后,周武王为了不落人口实,采用以夷制夷的办法把纣王的儿子武庚分封到洛阳,继续治理商朝遗民。

但是把武庚独自放到分封地周武王又不放心,所以他派自己的三个弟弟在安阳附近分别建立了邶、鄘、卫,三国用来监视武庚,史称“三监”。三年后武王去世,成王继位。由于成王年幼,朝政由武王的弟弟姬旦、也就是我们大家熟知的周公旦来辅政。

周公旦辅政引发了“三监”不满。

于是武庚抓住机会策动“三监”造反,史称“三监之乱”。

三监之乱发生之后周公旦亲率大军东征,但是足足打了三年才平定叛乱,杀了武庚。

三监之乱

按理来说三监的兵力怎么可能和东征大军抗衡呢,但是跟随武庚起兵抗周的商朝人,都商代遗民,就是纣王以前的子民。史学家说,如果说商纣王荒淫残暴,周王德行天下的话,老百姓应该拥戴周王才对的。

但是为什么那些商朝子民念念不忘前朝,甚至帮助武庚想恢复商朝。

史学家发现众多疑点后,重新整理了有关资料,发现了一些让他们跌破眼镜的事。《牧誓》里面纣王的第一条罪状是

“惟妇言是用”,

通俗点就是听信女人之言。

按照大家的理解这个女人一定是妲己了,可是史学家研究发现,这个女人和妲己没有关系,因为妲己是牧野之战前一年有战败部落送给纣王的美女,而且纣王那年在外征战根本没有多少时间来和妲己见面。

还有《牧誓》中纣王的第二条罪责

“昏弃厥肆祀”

就是说纣王不重视祭祀。有史学家评论说这个怎么能称之为罪责呢,这分明是他开明的证据。

妲己

因为在奴隶制国家宗教仗着自己的地位欺压百姓,迷惑百姓,随意买卖奴隶,甚至在祭祀的时候会用大批的奴隶作为祭品,残忍地杀害他们祭天。

有学者根据资料统计,商朝31代君王,历代君王都有大批奴隶因为祭祀被杀害,但是到了纣王和他的父亲帝乙两朝的时候祭祀殉葬的人加起来不到百人。

这在奴隶社会时期是非常少见的。

学者说这是王权和神权的争斗,纣王想拿回自己的权利,不想让一些贵族假借天神的名义掌控自己,而这种争权则带来一个开明的结果,就是保护奴隶,而且也保护了国家的生产力。

学着说周武王要出兵攻打纣王还得要这些神权贵族的支持,于是把轻视祭祀当做罪名扣到了纣王头上。

纣王暴政图

再说《牧誓》的第三条罪责说,纣王不用同宗的贵族和兄弟为官,而启用一些有罪的平民和奴隶。

史学家说这件事很好理解,因为同宗的贵族的兄弟一直站在纣王的对立面,用了他们根本就不是辅佐自己是想让自己早点退位。

任何一个帝王都不会用和自己作对的人辅佐自己,哪怕他再有才华也是不可能的。

而为什么要启用平民或者奴隶当官呢,就是改革人才制度。

在那个神权至上的国家里,能当官的都是神权和贵族,可是纣王在位期间他推出了只要是有才华之人无论是奴隶还是战犯都可以得到赏识入朝为官。

因为纣王看到了贵族阶层的腐朽,没人可堪重用。不得不说纣王的想法很超前,在中国封建奴隶社会,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唯亲是用的,直到隋朝才有了科举制度,平民才可以参政。所以有学者认为是纣王开创了人才制度改革的先河。

纣王

几千年来,纣王一直被大家说成是一无是处,残暴荒淫的暴君。可是有史学家结合历史资料给出的答案就是,全都是以讹传讹传出来的故事。

要不然周武王公开发布的讨伐檄文里怎么没有纣王所做的一切暴行呢!

如果那些暴行是真实的,为了彰显自己的正义周武王绝不可能不把这些事公开。可是,这些故事又是怎么传出来的。根据历史记载,首先是周朝人,他们看到帝辛的罪状后觉得,周武王这么一个英明贤德的明君,他推翻的人一定得是个一等一的暴君才行。

于是他们发挥想象力,给他加罪名。从周朝开始每个朝代都给他加上一些罪名,直到清朝,纣王就已经是七十几条大罪的罪人了

而且,故事描写得深刻具体,说是假的都没人信了。

纣王暴政图

到现在学者们都各执一词,对于哪段是真实的历史,现在可能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但是随着时间慢慢推移,我们可以从历史遗留的物品或者文字当中还原真正的历史,虽然历史已过去千年,但是他们曾经鲜活。无论到底是哪种结果都值得我们后人来铭记。

参考资料:《尚书?牧誓》 《史记?牧野之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袁...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似乎又重现了秦朝末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局面。袁绍、袁术兄弟在初期可...
原创 此... 提及三国乱世,众将星中出类拔萃者当属关张赵马黄,这五人勇猛无敌,为蜀汉立下赫赫战功,说浴血疆场也不为...
原创 商... 众所周知,商朝王后妇好是王室的重要女性,更是一位军事统帅,多次带兵出征,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有据可查的...
原创 包... 包拯, 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
原创 南... 在南宋中后期,时任皇帝的宋理宗赵昀不听少数忠臣的警告,只想恢复中原,名留青史,于是联合蒙古灭了金朝。...
原创 此... 吴汉家境贫困,后来亡命渔阳,贩马为生,后来被任命为了安乐县令。那时候的刘秀正在巡视河北,吴汉从没有见...
原创 韩... 韩信大家都很熟悉,一代名将,帮助刘邦打下了汉室江山。但是一代名将韩信最终的结果是可惜的,遭到了吕后的...
原创 读...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春秋乱世,秦始皇一统七国、安定天下;宋金两朝对峙,岳飞一生与金抗战等等。中华上...
原创 此... 三国时期,群雄混战,局势混乱,而袁绍在一定的时间内,一度是天底下最厉害的人物,手底下有十分多厉害的将...
原创 清... 清朝的一共有十二位皇帝,这些皇帝将清朝的历史划分为入关前和入关后两大部分。 首先是入关前,有努尔哈赤...
原创 周... 说起周总理没有人不知道,因为他是深受人们爱戴的好总理,一生都在为革命事业奋斗和为人民谋幸福,逝世时人...
原创 野... #头条中国史# 很多人对于导致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诸侯混战的原因有争论,有的说是因为黄巾起义,有的说...
原创 围... 1948年11月11日,黄百韬兵团被华野5个纵队包围在碾庄圩地区。蒋介石得知这一消息后,对即将飞往徐...
原创 刚... 1932年,红四方面军正在鄂豫皖苏区打得热火朝天。 有一天,红军32团第5连连长滕海清,突然接到上级...
原创 朱... 明太祖朱元璋,子嗣旺盛。他有26个儿子,但他最看重的是太子朱标,一心培养他,包括家庭教育、学术教育、...
原创 曹... 曹操汉中之战战败,原因是多方面的。 曹操确实雄才大略,可是刘备也不简单 很多人看了《三国演义》,可能...
原创 1... 1912年,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想来,清朝的覆灭距今好像也不是太远,...
原创 重... 回顾过去一百多年的风云变化,古往今来,无数的历史告诉我们,人心向背是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任何...
原创 有... 阿拉伯国家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是阿拉伯人占主体,以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的国家。7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了...
贾海生:周初洛邑殷民之族的形态... 周初洛邑殷民之族的形态与 《周礼》所见治理殷民的理想模式 贾海生 根据《尚书》的《康诰》《召诰》《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