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长河》中康熙二十七年靳辅因淤田案被免去河道总督的职位,接替他的是一个叫王新命的人,而他也只是短暂的担任河道总督的职位,过来执行皇帝开闸放水的命令并很快被于振甲所接替,能离开河道总督这个辛苦的位置他很是高兴。
那么这个王新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康熙为什么选他接替靳辅担任河道总督这么重要的职位?他后来的下场如何?
在历史上,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是靳辅命途多舛的一年,这一年他55岁,担任河道总督已经10年,年初他和陈潢遭到御史郭琇等人的弹劾,三月他与时任直隶巡抚的于振甲等朝中大臣又发生激烈争论,最终他被革去河道总督的职务,那么选谁来接替他呢?
由于在于振甲对于治河的方法的争论中,康熙皇帝也发现了于振甲不懂河务,而靳辅的引起的争议又太多了,于是采取了折中的方式,选择时任闽浙总督的王新命担任河道总督,因此选择王新命是各派势力妥协的结果。
王新命也是在官场中一步步升迁上来,他并非进士出身,由于属于汉军八旗,他最开始在翰林院做处理文书之类的小官,后来逐步得到升迁,到《天下长河》故事开始的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的时候他已经是刑部侍郎的高官了,相当于今天的副部级干部。后来又先后到地方担任江西布政使、江西巡抚,湖广巡抚,江苏巡抚,到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他接替在任上去世的老于成龙担任两江总督,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他调任闽浙总督。
王新命在巡抚任上正是三藩之乱的时候,他招抚流民、开垦荒地,并且负责防守要害之地,也算为国家立下大功,后来更是担任几个地方的总督,可见他办事能力也是很强的。
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他从闽浙总督任上接替靳辅担任河道总督也算是平级调动,但是他接替的时间并不短,一直到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他被免职为止,总共担任了四年的河道总督,他也是靳辅的政敌之一,但是和于振甲的治河观点也不一致,本来他并不想沿用原来靳辅的治河方法,但是由于康熙虽然将靳辅免职但是仍然觉得他的治河方法更有效,而且王新命治河经验也比较少,于是要求他还是要学习靳辅的方法治河,因此王新命只是对之前的工程做了一些加固和修补,并没有做大变动,向减水坝一类的工程还在继续修建。
在担任河道总督4年之后,王新命被下级告发监守自盗,私吞河道库银六万多两,犯了贪污罪因此被免去河道总督的职位。
接替他的并不是于振甲而还是靳辅,这也是靳辅第二次担任河道总督,但是因积劳成疾当年就去世了,这一次接替靳辅的才是于振甲。
后来王新命虽然被康熙再次启用,但是在工作中欺上瞒下,贪污受贿,后来差点被判死刑,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他最终病死在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