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法家思想的影响下全方位的时代变革
迪丽瓦拉
2025-08-01 11:33:01
0

法家中“法”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从儒家中的“礼”脱离出来的,“夏礼”并不成熟,直到“周礼”才形成完全形态的礼。礼将社会生活意识形态包揽无余,可谓是礼无外法,法含于礼。所谓的“礼”是具备了道德规范和法律约束的双重性。在“周礼”中“刑”是维护“礼”的手段,而非一种独立的刑罚体系;从权属关系看,“刑”是依托于“礼”的。在西周统治中充斥着对于奴隶主阶级所尊崇的社会风俗和伦理道德之礼维护的风气,这种风气是宽缓柔和的,以教化为主,辅之以刑。其中礼最主要的成分是分封制和宗法制。

一、先秦时期政治背景

礼义忠孝是道德规范的主体,是周礼的精神内核,是道德规范的核心要义。由此可见在当时西周的统治中礼和法是不分的,是混而为一的,都是“礼治”体系的重要成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从经济制度的改革引发了一场政治、社会、军事等全方位的时代变革。由于经济上的井田制的瓦解,逐步产生了新的生产方式。私田制的出现也推动了一个新阶级——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新阶级的产生必然会冲击原有的政治体系,从而构成新的政治力量,因此彻底瓦解原有的政治体系也成了必然趋势。

新老阶级的争斗导致了社会剧烈的动荡,逐利的本性也让人们的欲望逐渐苏醒,从上到下开始了一场重新分配资源的争夺战。在当时“祀与戎”是国家最重要的两件事,由于经济体制的逐渐瓦解,“祀与戎”也受到了削弱,礼乐征伐不再自天子出,而逐步成为诸侯的权力范围。“礼坏乐崩”就是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变革的一个标志,也为法家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法从依附于礼的状态中渐渐脱离出来,形成独立的思想体系。

在春秋后期旧贵族势力仍然守着旧礼制,维护旧的等级制度——世卿世禄制度。新兴封建势力代表新贵族,尤其以韩赵魏三家为首,积极推动变革,推行新的政策和措施来维护新的封建生产关系。到了战国时期,刑罚制度已经是国家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诸侯国也相继开始进行法制改革。魏悝编写的《六经》是我国古代史上第一部完成的成文法典,标志着法律彻底脱离传统礼治体系的范畴,独立发展并自成体系,也由此形成了与礼治分庭抗礼的另一股风潮——法治。

法治是在法家诸贤的努力共同丰富的思想体系,并成功运用到国家的治理中去,也成为政治变革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可以说是大变革、大动荡的一个时代,为实现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富强,传统的制度和规范需要重新调整,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宗法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当时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可以说周王室衰微,诸侯强大已成为必然趋势。奴隶制解体的春秋中后期,暴动、逃亡、战争接连发生,进一步打击和动摇了诸侯公卿的腐朽统治。在此时新势力也得以从弱到强,逐步壮大,并取得政权,其中影响最广的事件就是“田氏代齐”和“三家分晋”。

强大的诸侯国在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推动下以期吞并他国,完成统一,而弱小的诸侯国则期望强大以保全自身。战国前期,各国在新兴势力的推动下先后进行了变法或改革,其中魏国李悝,楚国吴起,韩国申不害,秦国商鞅等都是改革的倡导者。这些主要人物,大部分都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他们深受法家思想的熏陶,在思想中的指导下开展了顺应时代潮流、顺应历史发展的一系列变革。各国开展的变法运动乃是历史必然所趋。

总体来看,变法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保护私有财产,维护封建统治政权;其二,奖励耕战,大力发展农业,不仅要提高国家的生产力,也为战争做下充足的准备;其三,军功制,为了彻底消除旧势力的影响,提倡利用军功来奖赏和培植新兴势力;其四,整顿吏治,选拔有才能的官员治理国家,其中县制的推行,进一步加强了集权的力度。这些措施从根本上都是为了巩固和发展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用来保障封建地主阶级和国家的利益。

国家富强的变革亦是各诸侯国统治者增强势力并集中权力的过程。在战国后期,秦朝的逐步壮大乃至最后的统一离不开变革,也离不开法治,这并不仅仅是法家思想指导下的成果,更是因为时代的发展是不可阻挠的。由奴隶制走向中央封建集权制是政治的发展,亦是历史的前进。

二、先秦时期经济背景

1.土地所有制的改革

在西周后期到春秋初期这个阶段,国家体制内部的弊端积重难返,爆发了政治危机、经济危机等诸多状况。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制时代迈入封建时代的重要转折时期,也是中国各民族开始走向大融合、大发展的时代。在奴隶制的内部,土地所有权是与政治权力紧密相联的,权力越大土地占有的越多。随着西周灭亡,东周衰颓,权力逐渐被各诸侯国所掌控,自此土地的所有权也开始转变,各诸侯国国君逐步掌握了土地的拥有权。

此时周天子名义上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尊号,但实际上权力已经丧失,明显的标志就是各诸侯国已经明目张胆地交换田邑。从本质上看,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实际就是兼并战争,其目的就是夺得土地所有权。在春秋末期诸侯国国君开始把一部分土地赏赐给有功之臣,将功臣封为卿大夫,土地所有权中的一部分从君土转变到了家土。土地所有制的转变导致了采邑制的盛行,诸侯国国君可以随意赏赐臣下田邑,尤其是功勋之臣,这是国君巩固政权,拉拢臣下的一种重要手段。

到了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土地私有化的进程加快,封建制度逐渐成熟,封建地主集团也由此形成了,而诸侯国国君把土地通过军功或提拔的方式奖赏给新兴贵族,这无疑进一步壮大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势力。到了战国中后期,地主阶级的成员主要包含新兴贵族、官僚地主以及庶民中的地主。他们获得土地的方式也各有不同,军功、土地兼并、土地买卖等。

但土地所有制不光和政治上的变化相关,土地所有制中的使用方式还和经济模式息息相关。当时奴隶制废除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公室从藉田制到税田制的转变,田亩实行了租税的方式,庶人也脱离了奴隶的身份,后经过多重转变,最终成为封建时代下的农民。奴隶为基础的藉田制的废除是奴隶制解体的主要因素,在随后实行的税亩制,是生产者和土地生产资料相结合的转变,也是奴隶主剥削制度的变化。

藉田制就是以奴隶主占有土地和利用奴隶来获取收成的一种剥削方式,这是当时主要的经济模式,在经济结构中占据着主要地位,支撑着周朝的经济发展。而周朝废除藉田制的标志就是:“宣王即位,不藉千亩。”周王朝废除藉田制之后,紧接着各诸侯国的藉田制也逐步瓦解,实行了新的田地制度,像鲁国的“初税亩”,齐国的“相地而衰征”。这些诸侯国先后对土地制度都进行了改革,成为了税田制或征税制。由此表明藉田制已经不适合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度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这也是大势所趋。

藉田制在之前的西周统治中也促进过经济的发展,可是时移世易,其本身的局限性不可避免,由于它残酷的剥削方式造成了当时大量奴隶的死亡和溃逃。税亩制的发展对于时代是有进步意义的,税亩制对于不同阶级收税的额度有不同标准,而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就是说根据土地肥沃或贫瘠程度来加重或减轻税额,而农业税要根据收成来征收实物。这不仅提升了农民的积极性,并且对于农业的发展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2.农业的发展

在春秋时期,由于政治制度与土地制度的变革,农业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铁制农具的出现和牛耕技术的推广。据相关文献记载,铁的铸造和使用始于春秋,并在之后冶铁技术获得了长足进步。因为铁的出现和使用,人们在生活中将铁开始替代了原有的青铜、石、木、骨、蚌等原料。铁之所以迅速被推广开来,主要原因在于它的自然储存量大,价格便宜,并且足够坚固锐利。

而其他原料要么价格昂贵、要么储存量较少,要么制作繁琐,两相比较铁的优势更加突出。正因为铁的特性使得荒地可以大面积开垦,农田可以深耕细作,由此春秋时期的农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而牛耕的推广,则是提升了个人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的作用,促进了农业个体经济的发展。春秋以前,牛大部分是用作祭祀和拉车的。春秋时,牛作为农业生产的工具之一,开始了农田耕作,也称为“犁牛”。农耕由原始人力进步到牛耕技术,是耕种技术的一次变革,优点是节省了人力成本,加深了地利的优势。

这也直接导致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土地开发面积比西周时代扩大了几倍。古代的自然灾害是时有发生,因此从事农业的人很大程度上是靠天吃饭,而为了防止突发性的自然灾害破坏农田,古人对于治河防洪、兴修水利的农渠灌溉工程非常重视。对于河道管理,春秋时期也多采用大禹治水时传下的方法——疏导法来进行治理,同时在河岸筑起堤防,来预防洪水的暴涨。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也带动了田间水渠的普及化。

要灌溉农田,采取的方式多为引水灌溉和取水灌溉。春秋时期田地种植也有了分类,有了专门的农和圃。而畜牧业的发展给当时的生活、生产、战争以及祭祀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而当时蓄养的牲畜多以鸡、犬、牛、羊、马、豚六畜为主。畜牧业在当时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除了畜牧业,渔猎活动到了春秋时期更加频繁和盛行。渔猎是从原始时期人类就已经开始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

与过去相比,渔猎的范围更加宽阔、用途更加广泛,工具也更加先进。在当时由于中原地区拥有着茂密的山林,因此地利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兽源。作为国家的统治者也是非常重视狩猎,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因此祭祀的兽源需要来自狩猎的猎物。在当时国家的礼仪祭祀讲究的是春献禽以祭灶,夏献禽以享禴,秋献禽以祀祊,冬献禽以享烝。不光是祭祀,田猎同样也是人们衣物和食物的重要来源。

此外兽皮、兽牙、兽骨更是军需用品的原料。诸侯国的君主经常用田猎活动来作为检阅军队训练和演习的一种方式,并且野兽过多也会造成危害人的生命安全,对于田地也会造成一定的破坏,可见狩猎在当时的重要性。战国时期,促使农业生产量的提高,是技术、制度以及多方面的因素叠加的结果,像铁器和牛耕技术的推广,小家庭生产制度的确立,水利灌溉工程的大规模修建以及耕战制度的实施,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总结

由于春秋战国时期战争动乱频频,人口数量也开始锐减,各诸侯国的统治者们也由此开始重视人口的发展,因为当时的税收主要依靠人头税。各诸侯国财政收入除了人头税外,其中赋税中重要的一块就是田税,这也是地租和赋税的统称。但随着春秋后期以及战国初期战争频繁和统治者的生活腐化导致了很多诸侯国赋税名目增多,人民生活负担日益加重。在赋税之外,春秋战国时期的徭役,也是统治者压迫、剥削民众使其无偿劳动的一种形式,当时的徭役负担异常繁重,造成了大量得底层民众逃离家园,流离失所,很多田地无人耕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解... 唐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 陵前并立着两块巨大的石碑,西侧的一块叫“述圣碑(或称述圣纪碑)...
原创 消... 地球是一个圆,只要我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断前进,遇山登山,遇海架桥,越过所有的艰难险阻,那么就一定能回到...
原创 原...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大清王朝和洋人打过许多战争,但有这六场战争最丢人,具有百万大军的大清王朝,...
原创 明... 张居正,明朝中后期 政治家、改革家 ,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这是历史对张居正的定论。 最...
原创 宋... 就因为接受了招安,宋江被无数读者痛骂。这里其实有个矛盾的地方,很多人一边痛骂梁山好汉是强盗土匪,祸害...
原创 蜀... 乱世三国的三位领袖——曹操、孙权、刘备,可谓历史上排的上号的政治家,这三位随便拉到某个时代,都能成就...
原创 满...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这样一个人,他是康熙和雍正皇帝的高级智囊和御用撰稿人,他位居上书房首席大臣...
原创 彭... #历史开讲#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
原创 梁... #历史开讲# 梁山好汉如果不接受招安,那么后果会是什么? 我认为,如果梁山好汉不接受招安的话,那么后...
原创 乱... 冯诞和王猛对话 《资治通鉴》里面有一段前秦丞相王猛和属下聊天,参军冯诞说:“将军你和汉高祖用臣之道不...
原创 为... 美国在二战之后,就已经成为了世界霸主,在苏联解体之后,他们独一无二的霸主地位正式得到确立。时光一晃快...
原创 全... 提到苏联,就不由让人们想起强大两个字。 拥有55200辆主战坦克,压制火炮、火箭炮达到51700门,...
原创 千... 他是独霸世界历史长达一个世纪的人,所建立的帝国在50多年间,仅凭30万人的军队,便征服了40多个国家...
原创 秦... 秦始皇是中国一位非常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位的时候一统天下,而且建立了大一统王朝,实行书同文,车同轨,...
原创 江... 1926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这年8月,江主席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田家巷,一个书香满室的普...
探访河南新密古县衙:古韵悠长诉... 初冬时节,记者走进河南新密古县衙(密县县署),感受这座古老建筑的历史韵味。该县衙始建于隋大业十二年(...
初心如磐 砥砺奋进 观《西北岁... 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西北岁月》近期热播,这部电视剧遵照党史,让我们重温我国西北地区的革命峥嵘岁月,讲...
原创 拿... 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永远都是人民,历史也是由人民创造的,但是个别特殊人物的出现也总会让人类历史的发展呈...
原创 初... 初唐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涌现出了一大批名将,其中不乏汉族将领,还有很多异族将领。接下来我们看看...
原创 常... 洪武二年,年仅40岁的常遇春突然暴毙,这时距离朱元璋称帝仅2年的时间,作为明朝一大悍将,为明朝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