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张衡地动仪遭质疑,被移出历史教科书,真的不能预测地震吗?
迪丽瓦拉
2025-08-01 11:32:23
0

汶川地震时,举国悲痛。人们无一不希望能有台仪器准确预测地震发生,以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可惜现在的科技水平还达不到,电视台上所谓的地震预警是在地震发生过之后才预警的,但仅仅提前几秒几十秒已是大功一件,能挽回多少损失。

或许有人会想起教科书上让人以之为傲的张衡地动仪,它不能预测地震吗?为何汶川地震时不见其起功效呢?很遗憾,事实证明教科书上那个地动仪确实不能,甚至有中科院院士道:房梁下吊一块肉都比那个强。有关张衡地动仪的内容也被移除历史教科书了。

张衡地动仪or王氏地动仪

张衡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发明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他在很多领域都有着出色的表现和杰出的贡献,更被称作“南阳五圣之一”。不过,他最为人称道的是他发明的张衡地动仪。

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很频繁,甚至三十多年间便发生二十六次大地震。房倒屋塌,山崩地摧,人民流离失所。当时天灾被视为不吉,动辄祸及一方官员,还有人趁机宣扬迷信,以迷惑受苦受难的大众。张衡对这个现象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对记录下来的地震现象进行了细心的考察和试验,而后发明了地动仪。

张衡地动仪材料为青铜,乍一看神似酒坛,四周铸八龙,龙张口含铜球。若哪里发生地震,龙口中的铜球就会掉落,落到下方蹲坐的蛤蟆口中。它可以准确地表明发生地震的方位。古代通讯基本靠快马加鞭,若哪里发生地震,朝廷还得过几天才能知道,这无疑是对救援和赈灾的延误。张衡地动仪发明后,准确地报告了金城、陇西一带的大地震,使得地动仪一时间被传为神异。

可惜其发明距今已有1800多年,此后汉代不存,张衡地动仪也因战乱消失了。有关于地动仪,只有史书中寥寥几言留存于世,也并没有什么结构图纸。中国幅员辽阔,地震向来没有脱离过人们的生活,因着张衡地动仪的神异,后世一直没放弃过对它的研究。

1934年,燕京大学历史专业的研究生王振铎产生了复原张衡地动仪的念头,经研究史书记载,两年后他画出了一套复原模型图稿。直到1951年,他才复原出一个地动仪模型。后来,王氏地动仪被摆入博物馆,成了世人熟知的历史教科书插图。

王氏地动仪掉不出来的铜球

2010年,有网友发帖称,博物馆里的地动仪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才造出来的模型,珠子也掉不出来。此言引起网友们热议。此后科普作家方舟子在媒体发言,表示各国复原的地动仪均不能真正监测地震,是艺术品。他还怀疑失传的张衡地动仪是否有监测地震的作用,质疑史书中张衡地动仪预测陇西地震这件事的真实性。

连中国地震学奠基人、中科院院士傅承义也在某次讲座中提及王氏地动仪时毫不客气地发言称:房梁下吊一块肉都比那个强!

在王氏地动仪发明出来后,中国发生过许多次地震,它确实没什么反应,里面的铜球也没有掉出来。这点事实不能否认。不过专家们回应道,方舟子对地震这个领域并不了解,而专业的历史地震学专家已经审核过史料,虽然年代久远,但是当年的陇西地震确有其事。

只是此事一出,对失传的张衡地动仪是否具有监测地震作用的怀疑还是发酵了。其实从上世纪开始,美、日等国地震界权威都开始质疑中国的张衡地动仪。奥地利人雷立伯甚至发文称:中国人对张衡是种崇拜和信仰,并不科学。古人智慧不会太领先,也创造不出能检测地震的地动仪。

后来又有一件事引起国内舆论——张衡候风地动仪的内容被移除了初中历史教科书。张衡地动仪就这么因王氏地动仪被殃及了。

张衡地动仪之我看

首先,张衡地动仪代表的是古代的科学研究精神,且对古代的应急赈灾有着重要意义,对而今人们与地震这种天灾的抗争也有着很大的启发性和激励作用,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张衡地动仪并无结构原理图留存,王氏地动仪只是现代人根据史书上寥寥几言而复原出来的,是一种基于约束下的再创造。它没有监测地震的作用,其图像确实应该从历史教科书上移除。但是张衡地动仪与之不是一码事,历史教科书不配图不行吗?

不过教育界曾回应过,这只是一种在教材编排上的调整,张衡地动仪会出现在小学五年级课本上,还专门设置了课文介绍古代为科技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们。这对人们姑且也算一种安抚吧。

其次,由于历史变迁,中国古代有很多科技并未留存下来,后人只能从史书中考证其存在过,对其产生向往。张衡地动仪虽然遗憾地不复存在,可史书记录却是板上钉钉的。

若说仅有史书不可作证,那作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是否存在呢?世人未曾见过其真实面目,却对它深信不疑,很大程度上不也是源于史书吗?外国人可以嘴皮一碰便否认张衡地动仪,但是中国人最好不要轻易如此。正如没人见过龙行九天,却不愿轻易否认我们是龙的传人一般。

最后,古人的智慧现代人不一定全都懂,所谓古人智慧不会太领先的话,先弄明白金字塔的一系列谜团才有资格发言。现代人复原出的模型监测不了地震,不代表古代的张衡地动仪便监测不了。

质疑模型确实应该,但若质疑张衡地动仪,请苦心孤诣地研究其漏洞,拿出更多的科学结论再发言。最好直接创造一个能预测地震发生的仪器,相信张衡急人民之所急,九泉之下,也会老怀欣慰。

总之,张衡地动仪意义重大,其功绩不可磨灭,也必将被人们永远铭记。哪怕它被移除历史教科书,也不会从中华文明的传承中消失。而院士的发言是针对表现不佳的模型的,作为中国地震学权威,他一直苦心孤诣地研究地震,也有资格说出这样的话,即使稍显过激。

而作为龙的传人的我们,从前不曾对地震妥协过,今后也不会,真心期待可预测地震的仪器问世!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解... 唐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 陵前并立着两块巨大的石碑,西侧的一块叫“述圣碑(或称述圣纪碑)...
原创 消... 地球是一个圆,只要我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断前进,遇山登山,遇海架桥,越过所有的艰难险阻,那么就一定能回到...
原创 原...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大清王朝和洋人打过许多战争,但有这六场战争最丢人,具有百万大军的大清王朝,...
原创 明... 张居正,明朝中后期 政治家、改革家 ,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这是历史对张居正的定论。 最...
原创 宋... 就因为接受了招安,宋江被无数读者痛骂。这里其实有个矛盾的地方,很多人一边痛骂梁山好汉是强盗土匪,祸害...
原创 蜀... 乱世三国的三位领袖——曹操、孙权、刘备,可谓历史上排的上号的政治家,这三位随便拉到某个时代,都能成就...
原创 满...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这样一个人,他是康熙和雍正皇帝的高级智囊和御用撰稿人,他位居上书房首席大臣...
原创 彭... #历史开讲#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
原创 梁... #历史开讲# 梁山好汉如果不接受招安,那么后果会是什么? 我认为,如果梁山好汉不接受招安的话,那么后...
原创 乱... 冯诞和王猛对话 《资治通鉴》里面有一段前秦丞相王猛和属下聊天,参军冯诞说:“将军你和汉高祖用臣之道不...
原创 为... 美国在二战之后,就已经成为了世界霸主,在苏联解体之后,他们独一无二的霸主地位正式得到确立。时光一晃快...
原创 全... 提到苏联,就不由让人们想起强大两个字。 拥有55200辆主战坦克,压制火炮、火箭炮达到51700门,...
原创 千... 他是独霸世界历史长达一个世纪的人,所建立的帝国在50多年间,仅凭30万人的军队,便征服了40多个国家...
原创 秦... 秦始皇是中国一位非常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位的时候一统天下,而且建立了大一统王朝,实行书同文,车同轨,...
原创 江... 1926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这年8月,江主席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田家巷,一个书香满室的普...
探访河南新密古县衙:古韵悠长诉... 初冬时节,记者走进河南新密古县衙(密县县署),感受这座古老建筑的历史韵味。该县衙始建于隋大业十二年(...
初心如磐 砥砺奋进 观《西北岁... 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西北岁月》近期热播,这部电视剧遵照党史,让我们重温我国西北地区的革命峥嵘岁月,讲...
原创 拿... 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永远都是人民,历史也是由人民创造的,但是个别特殊人物的出现也总会让人类历史的发展呈...
原创 初... 初唐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涌现出了一大批名将,其中不乏汉族将领,还有很多异族将领。接下来我们看看...
原创 常... 洪武二年,年仅40岁的常遇春突然暴毙,这时距离朱元璋称帝仅2年的时间,作为明朝一大悍将,为明朝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