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国第一艘横跨大西洋的军舰,出发时还是清朝,归来却已是民国
迪丽瓦拉
2025-08-01 18:33:54
0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中国百年革命史中,涌现出无数有识之士,他们竭尽全力在挽救着风雨飘摇的的国家。

一场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口号,由李鸿章主导的洋务运动,一开始便是三十年。

铺铁路、修电话、组建海军舰队,三十年间清政府在这批人的带领下,政局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也正向着世界迈出谨慎的一步。

只是可惜,随着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就此被打断。

但这显然不能阻止国人救亡图存的道路,我国的海军建设再次被提上了日程。

而今天故事的主角—海圻舰,也由此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这艘由英国建造的军舰,自1911年从上海黄浦江起航后,全程花费400多天横跨大西洋,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航海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只是令船上众人没想到的是,他们离开时船上挂着的还是代表清政府的青龙黄旗,归来之时却已换成民国的五色旗。

海圻号巡洋

要说我国近代化海军舰队,首先绕不开的是清朝建立的北洋舰队。

自1840年开始,英军在广东沿海多次寻衅滋事,并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局是什么,想必这里不需要再多说了,但与此同时它也给当时的清政府官员,带来民族意识上的觉醒。

以林则徐为代表的一批清朝有识之士,

开始睁眼看世界,

意识到要挽留国家颓势,必须要自身做出改变。

从向西方国家购买先进的海军部队设备,到筹办天津水师堂,再到后来的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局。

种种迹象都在表明,我国当时建设海军力量的思想,正在逐步扎根。

当时清政府建立了4支近代海军部队,其中北洋舰队算得上是实力最为强劲、

规模最大的一支

只不过这耗废3年多心血,1888年才正式成立的舰队,它的寿命并没有很长久。

1894年,日本联合舰队在没有任何警示前提下,突袭丰岛海域附近驻扎的北洋护航舰队。

随后的一年里,北洋舰队陷入苦苦征战之中。

1895年1月,伴随着日军在山东荣成湾登陆,威海卫战役正式爆发。一个月后,拼死抵抗的北洋水师随着丁汝昌的殉船宣告全军覆没。

不过,这并不代表着清政府的海军建设之路,就此终结了。

清政府意识到,组建一支优秀海军的重要性,于是向西方购买军舰的热潮被再次掀起。

算一算自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我国从世界各国定购的巡洋舰、驱逐舰,大概有四十余艘。

但我们今天要说的主角,是清政府于1896年订购,来自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的海圻号防护巡洋舰。

因为有北洋舰队的失败案例在前,再加上清政府内部守旧势力的阻挠,关于“到底该不该耗费大量物力、财力去购买军舰建设海军”一事,国内一直存在不少质疑声音。

而海圻号在交付过程中出现的小插曲,也早早注定了这支艘队的生存之路,是不平凡的。

首先我们看一下这艘军舰的配置,海圻号和它一同出厂的“姐妹“海天号属性一致,都是海天级穹甲巡洋舰。

整体舰长129.2m,宽14.2m,预估编制360人。

在这一点它稍逊于海天号,但也算是当时国内吨位最大的军舰之一,因此它的整体实力仍然是不容小觑的。

海圻号整船装备了2门四十五倍径t型主炮,10门四十五倍径Y型钢炮,16门三磅哈奇开斯机关快炮以及5具鱼雷发射管。

单看这个战力来看,它在海舰当中已是个中翘楚。

不过,真正首次证明“海天号”和“海圻号”两舰威慑力的事件,发生在军舰刚刚交付之时。

1899年年初,历时3年总算竣工的海圻号,远渡重洋来到中国服役。

不巧的是在同一年,意大利向清政府提出了一个十分无理的要求―租借三门湾

显然这和强取豪夺没什么区别,一旦清政府不同意,等到的可能就是意大利的坚船利炮。

为此清政府还是经过了一番考量,不过到底是有了新的船舰,也有了底气。

综合考虑了意大利海军实力后,清政府认为自身还是拥有能与之一战的能力。

于是,清政府一边果断拒绝了意大利的无理要求,一边做好万全的战斗准备。

因为当时清政府海军实力的增强,再加上及时制定了防范计划,在清政府拒绝了意大利的第二天,意大利方面宣布放弃对三门湾的租借要求。

而自1842年《南京条约》后,清政府被迫打开国门。

这一次难得的胜利却是因为国防海军,这进一步证明了加强海防建设决定的正确性。

因此在租借三门湾风波平息后,国内很少再有质疑清政府建设海军的声音出现。

事实上,当时清政府统治者在海防整治上,是花费了极大功夫的。

除了海圻号和海天号,这一次的军舰规模比北洋舰队扩大了将近一倍,由原来的25艘军舰扩充到了43艘,每艘军舰的战斗力也比原先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这些军舰大部分来自英国和德国,由清政府在经历甲午战争后下定的。

也正是有了这支艘队,清政府在有了势微之态的情况下,居然有了“回光返照”之势。

1908年,葡萄牙当局与清朝因为一些问题发生不愉快冲突,当时清政府派出的就是武器装备最好、拥有“天朝海军第一舰”之称的海圻号。

因为有了这支舰队的施压,葡萄人第一次在面对从前“任人揉搓”的清政府面前,有了退缩之态,也标志着清政府有了一些国际化的视野。

而在接下来,海圻舰的环球之行开启后,更是让全世界都对中国舰队有了新的认识。

第一军舰的环球之行

大多数人提到中国的环球之行,印象还停留在“郑和下西洋”,实际上海圻号也曾有过一次环球之旅。

1910年,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逝世,由他的次子乔治五世继承王位,世界各国纷纷派遣使团参加乔治五世的加冕仪式。

为了展现清政府的海军实力,清廷皇帝派出亲王爱新觉罗·载振乘坐海圻号,前往英国祝贺,并顺道访问美利坚诸国。

此次担任海圻舰舰长的人,算得上是一位海上的“老人”了,他叫程璧光。

程璧光生于广州府

香山县

的一个农民家庭,当年因为生计没有着落,在姐夫的帮助下阴差阳错学习了航海术,而这也成了他一生的转折点。

1894年7月25日,日本海军在黄海北部海域,向中国海军挑起战争。

随后两个月时间里,我国当时的主力海军部队北洋舰队,就碰上了这支挑衅的日本部队。

时任广丙舰管带的程璧光,上书李鸿章请求留在北洋舰队备战。在李鸿章的首肯下,广东三船都被编入北洋水师。

甲午中日战争正式打响后,程璧光愤然加入战斗。

后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程璧光因为当时受伤转移到了后方。

也是由他向日本海军亲手递交了投降文书,因为这个原因,回朝后程璧光被革职。也就是在这时,程璧光第一次接触到了孙中山先生创建的兴中会。

没过多久,因为他丰富的海战经验,李鸿章向清政府请求免除他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舰失利的责任。

也就是这次归队,程璧光有了在1911年率领海圻号远赴英国的机会。

事实上对于前往英国的路线,程璧光并不陌生。

在他的指引下,海圻舰从长江口进入,随后穿过东海、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苏伊士河等进入大西洋。

不得不说,接触过兴中会,对西方思想有了更深层了解的程璧光,确实是足够大胆的。

如果看过那一时期清朝的历史影像应该也能发现,虽然当时西方思想深入中国境内,但在官员中“剃发易服”的也并不算多。

但程璧光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令全舰船员剃发,以便能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这支艘队最终历时两月,抵达了大洋彼岸,向西方世界展现了一个全新的中国艘队的形象。但这也并非是这支队伍此次旅程的终点。

这次英国之行,咱们的海圻号还借此机会回了一趟“娘家”,进行船体维护。

在程璧光率领海圻号之前,以身殉船的海军将领丁汝昌,在1881年也曾带领200多士兵,在英国北部城市纽卡斯尔市接收清政府预定的“超勇号”和“扬威号”。

6年之后的1887年,清政府又在这里接收了“致远舰”和“靖远舰”。这次程壁光带着从这里出生的“海折号”,再度回到了这里。

当年中国的航海条件其实并不好,行走到海上因为各种意外,丧生的情况时有发生。

当时袁培福、顾世忠、连金源、陈成

、陈受富等五人,因为

水土不服

客死他乡。

按照当时的习俗,这五人被安葬在了圣约翰公墓。

20多年后,程壁光为了感念这些人对我国航海事业做出的贡献,他这一行特意为这五人重修了公墓。

并在

墓碑上

明确写出五人的籍贯、姓名,身份“大清故勇”,落款写着“宣统三年岁次辛亥闰六月吉日重修”。

这是五人去世后,首次有记录的中国海军来看望他们。

1911年9月10日,海圻舰离开英国经历十多天的航行后,随着那座屹立着的“自由女神像”出现在船员们的视野中,所有人连日航行的疲惫一扫而光。

没错,这支舰队成功完成了中国海军史上的第一次大西洋航行,来到了美国纽约港。

当时这支队伍在美国的行动,有着十分清晰的影像记录。

透过影像我们可以看到,程璧光身上穿的正是大清当时最新式的近代海军礼服,而他身边的正是纽约市长盖诺尔。

易帜

然而,海圻舰航行的这一路上,也并非都是一帆风顺的。

和在英、美两国的欢快气氛不同,海圻舰行驶到古巴境内时,当地气氛算得上是异常的沉重。

因为在这里,海圻舰是带着保护中国人的目标来的。

就在海圻舰访问英国期间,远在墨西哥使馆的驻墨大使沈艾孙,向清政府发送了一封急电。

当时墨西哥正在发生一场叛乱,在古巴、墨西哥的华侨安危受到严重威胁。

为了保证这些华侨们的安全,清政府授意海圻舰前往这几个国家护侨。

海圻舰抵达的那天,码头上站满了旅居古巴的华侨总商所组织的迎接队伍,放眼望去,密密麻麻都是东方面孔。

后来有记载,当时海圻舰在古巴每次登岸,遇到的侨民无论男女老少皆表现的极为热情,纷纷邀请海军将士们回家接风洗尘。

在这里,海军将士们体验到了什么是“宾至如归”。

当然,在古巴领导人和程璧光等海军高级将领的会面中,时任古巴总统何塞?米格尔?戈麦斯也做出了承诺,表示绝对不会为难每一个曾经为古巴独立做出贡献的子民。

有了这一承诺,当地侨民的日子,也确实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后来航行至墨西哥,海圻舰队保持强硬态度,这也让墨西哥政府正式就该事件做出了道歉,并对这次事件造成的伤害做出了应有的补偿。

只不过就在海圻舰队完成所有外交任务的同时,中国国内也在发生一场巨变。

1911年9月,历经30850海里航程的海圻号,开启了返程之路。

但此时在国内,爆发了一场改变中国命运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

当时国内推翻封建王朝统治的声音,已经是大势所趋,民主主义革命风起云涌。

得知清朝已不复存在的那一刻,程璧光立刻召开了一次小型会议,让船上的海员们自己做出选择。

事实上,当时船上的三副黄仲煊,也是同盟会的成员。

而舰长程璧光也早就对民主主义有所接触,在这样的影响下,整艘舰船的官兵都选择了回国参加革命工作。

于是,在中华民国元旦(

1912年1月1日

)这一天,海圻舰举行了隆重的易帜仪式。

随着属于清政府的黄色青龙旗缓缓降下,象征革命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在朝阳中升起,向世界宣告了海圻号属国的变更。

1912年4月正式回国后,海圻舰队从皇家舰队变成了民国第一舰队,开启了它革命的新道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为... 一部电影《满江红》把国人的爱国热情彻底点燃,民族英雄岳飞再次成为了大家热议的历史人物。 有人在影院...
原创 戚... 戚继光如果活着,能抵御住满清吗?那你说岳飞打得过金乌珠吗?李牧守得住赵国吗?高长公他守得住齐的江山吗...
原创 清...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史中,很多王朝都过于短命,秦、隋两朝更是二代而亡,瞬间湮灭在历史长河中。作为我国历史...
原创 蜀... 文/寂寞的红酒 蜀国,也叫蜀汉,是三国时期割据西南的地方政权,是魏吴蜀三国中实力最弱的一个。蜀国有多...
原创 娶... ““娶妻当娶阴丽华,为官当作执金郚”,出自:《后汉书·皇后纪》的意思是:娶的妻子要像阴丽华那样漂亮的...
原创 明... 刘伯温是朱元璋的军师,他虽然为明朝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最后结局很悲惨。 说起刘伯温,相信了解...
原创 溥... 1912年2月12日,末代皇帝溥仪被迫退位,退位前的溥仪可以说是中国最有权力、最富有的人,退位之后,...
原创 趣... 秦孝公重用商鞅,尽管有不少大臣反对,但有国君的支持,商鞅的变法还是按照计划开始实施了。按照商鞅的法家...
原创 三... 曹操从来没有得到过这个女人,却为她伤心落泪,一路守护。哪怕这个女人跟别人结婚,生了别人的孩子,曹操却...
原创 鬼... 在鬼谷子弟子中,有被逐出家门的苏秦,不久,身披六国将印的苏秦被车裂了;有倒戈秦楚魏的张仪,不久,久念...
原创 李... 李斯因此被封为客卿,晋升之路颇为顺利。就在李斯即将出人头地的时候,郑国修水渠的疲秦之计被识破,秦王大...
原创 吕... 了解历史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三国时期的社会并不稳定,战争经常发生,不过这不能否认,那个年代确实出现了...
原创 为... 岳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以其忠诚、勇敢和爱国精神著称于世。在中国历史上,岳飞甚至就是...
原创 古... 对于“考古”感兴趣的朋友,印象中对西安和洛阳这两个地方一定不陌生,因为这里总时不时传出发现珍贵文物的...
原创 中... 中国长城的各种叫法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长城这一宏伟的建筑奇迹,其称谓犹如繁星点点,璀璨而多变。...
原创 志... 朝鲜东线战场,志愿军第42军接到的命令是:在黄草岭、赴战岭阻击敌人。 黄草岭位于长白山脉南麓的长金津...
原创 他... 在中国近现代史的洪流中,涌现出无数英雄豪杰,他们或出身名门望族,或起于草莽之间,各自书写着属于自己的...
原创 9... 据统计,从公元前185年(西汉初)到1911年,长江在这2096年间总共发生较大洪水灾害有214次。...
原创 清... 导读:在清朝后宫,除了众多妃嫔之外,还有大量的宫女,其中有一种宫女被称为官女子。官女子一般做一些体力...
原创 此... 当曹操把吕布的兵马赶走了之后,就开始在自家的地盘上扩大实力。在兖州还有很多反对他的人,都被他给干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