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这个著名的政治人物,历任过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等职,不管在电视剧或是一些历史资料中,我们了解到蒋介石的性格不大好,常常比较暴躁,而且一旦脾气来了,就是要骂人,但之后又要后悔的人。
有人说他的性格与几件事有关
:
其一,与他的家史有关
。蒋出生在一个盐商世空,在其8岁时,他的父亲就因病去世,整个家失去了顶梁柱。在这之后,家里的兄弟为了争夺遗产,也是打得不可开交,但是蒋介石也没有参与,是因为他是由偏房所生,就没有资格。而他的母亲带着几个孩子,非常辛苦。
1903年,母亲将他送到奉化一学堂学习,他还在日本学过军事,所以对他自己的仪表非常注意,在蒋介石的照片里,我们都看到的是一本正经,一丝不苟的样子。在1915年的时候,资料中提及他开始写日记了,从此一直写到了1972年,写了57年的时间。而且字迹也非常工整,很少有潦草的情况。其实,这是一种严重的“自卑感”,在别人的面前,都是以“正人君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从而满足自己的“自卑感”。
其二,因为他的自卑
,导致了其对周围的人或事,产生了多疑的心理。早年他一个睡在屋子里时,为了安全,他会让门卫打地铺睡觉。不过他又不完全相信警卫,于是又命人养了一条大狼狗,即使是这样,如果门卫在门口地铺上翻了身,他也是会从睡梦中惊醒,拿出手枪高喊,发生了什么事,发生了什么事?
郝伯村
这个号称是台湾第一军事强人,曾担任过蒋介石的侍卫长,后被蒋经国提拔为“国防部”参谋总长。但这个人始终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后来因为反对李登辉的“台独”主张,才愤然辞职的人。
他在晚年94岁时曾接受记者的采访,批判蒋介石。他的一生的最大错误,就是接受了“雅尔塔”协定。“雅尔塔”协定是在1945年的时候,美国,英国,苏联等三个大国,关于日本的一次列强利益分配的首脑会议。在会议当中,苏联曾表示,如何要让苏联出兵,那就要得到更多的利益。然而,罗斯福作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在中国不知情的情况下,承诺将中国的一些利益分给苏联。这一决定,虽然让蒋介石不满,可是为了得到当时三个大国的支持,还是召见了当时的苏联驻华大使,之后,又让宋子文等人前往莫斯科,就这个问题,再次与苏联进行谈判,当时还有他的儿子蒋经国,本想着儿子在苏联留过学,方便和谈,另一方面,如何有什么闪失,可以与斯大林进行直接私下会谈。
斯大林
在刚开始的时间态度是好的,但在听完国民政府对于外蒙古一事的态度后,立刻翻脸,表示,关于外蒙古一事,他不愿意退让。蒋介石让儿子私下会一会斯大林,可是斯大林依然态度强硬,可见在当时,中国是个弱国,要想谈“外交”很难。而蒋介石最后做出的决定是与斯大林签订,在外蒙古举行的全境全民的公投,也就是以投票的方式,决定是否承认外蒙古的独立。
蒋介石之所以同意了苏联的要求,主要是因为他所关注的东三省的主权问题,只要保证了主权,其他的要求好像蒋都可以答应似的,
蒋介石后来授意让宋子文签署“中苏友好条约”,宋子文一听就很气愤,劝阻蒋介石万万不可,可是蒋介石说自己主意已定,所以宋子文辞职。后让王世杰为中方代表。不过,在签署的第二天,日本就宣布无条件的投降。如果知道日本要投降,这个协议是不可能要签订的,但是后悔已经晚了。
其实,斯大林是狡猾的,他知道苏联出兵是早晚的事,相信日本只是表现表面的强大,苏联如果此时不抓机会出兵,那战后的胜利,他将什么也得不到。而蒋介石变相地承认外蒙古的独立,也是符合苏联的要求,
第二年1月,外蒙古独立。中国无故丢失了近156万公里的土地。之后,在毛主席的带领下,中国没有再失去土地,但关于外蒙古,毛主席曾两次借机收回,一次是在1949的米高扬,访问西柏坡时,但米高扬对事的态度,依然表示不可能。
第二次是在1954年,新中国举行了建国5周年大典,赫鲁晓夫亲自前来中国进行祝贺。赫鲁晓夫回答此问题时,以“这是早些年同蒋介石签订的条约”为由,以拒绝答复,最后还表示今后对于外蒙这一问题,苏联将不再回应。
蒋介石对外蒙古的事,后来是后悔的,说那是美国,苏联两国的算计,自己被迫签下的协定,为了挽救当时国民政府,他曾宣布废除<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不过最终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