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路,只一步,生死荣华莫回顾,男儿血,才如铁,刀山火海志不绝!男儿泪,最昂贵,孤身万敌不后退!骨万碎,血横流,生生死死不回头。
故事的开头总是这样,适逢其会,猝不及防,故事的结尾总是这样,花开两朵,天各一方。
今天的主人公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大将军,正是因为为人刚直,宁折不弯,正因为刚直,成全了他的功业,也因为宁折不弯,成了他人生的悲剧。
公元前199年,有一个少年正在用心地读着兵法,此人正是西汉名将周勃的次子——周亚夫。
在汉文帝二年的时候,周亚夫世袭了父亲的爵位——绛侯。文帝让周亚夫做河内郡守。
这时候,在西汉的北方,一直有一个强大的部落,匈奴。这个族群有个显著的特点,以游牧为主。在秦以后这个部落慢慢的发展壮大起来了,经常袭击汉朝的边境,抢劫财物,人口等,弄得边境烽烟四起,人心惶惶。
到了文帝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58年,匈奴又进犯北部的边境,当时的北部边境离长安也不算是太远,为了警卫京师,文帝就调了边将来镇守防御,总共调来了三路大军,都安排在了京师长安附近,一路驻守在灞上,一路驻守棘门,一路驻守细柳,而周亚夫就是细柳的主将,另外的二位主将一位叫刘礼,一位叫徐厉。
部队调来了以后,皇帝有一天就想去军队里去看看,毕竟现在外部敌人在骚扰,文帝立刻让人备好了车,也没有通知三位主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搞个突然袭击。
为什么要这样搞呢,估计是怕形式主义吧,顺便检验一下部队的战斗力,估计是怕到时去看的时候,你想看到的什么也看不到,你看到的就是人家想让你看的。
文帝一行人先到了灞上,后又到了棘门,这二个地方的军营,根本就不用通报,只要看到是皇帝的车马到来,军营门口的士兵二话不说,立马放行,当皇帝都进了中军大帐了,将军们才发现皇上驾到,才慌慌张张的接驾。等走的时候,主将也是率领全军到营门口送行,这也算是把形式主义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接下来文帝又去了细柳营,到了细柳营之后,前面开道的才发现,这个细柳营和别的地方的它不一样,这个地方人马精气神十足,营中的将士各个披着甲,刀出鞘,弓上弦,拉满了弓,整个军队都处于一种战备状态,用现在话说就是一级战备了。
文帝的先头部队到了营门口时,进不去了,怎么回事?先头部队的人就对营门口的守卫说:“皇上到了,速速打开城门来接驾,”这时,守卫的都尉却说:“将军有令,军中只听将军的号令,不听天子的诏命。”
这时,文帝的车驾也到了,守门的士兵还是不让文帝进军营。这得多大的胆子。这下文帝也蒙了,咋地,我都不让进。于是文帝命一官员手持符节去告诉周亚夫,说皇帝要进军营慰劳一下三军将士。周亚夫这才命人打开了营门,把皇帝请了进来。
进了营门,守卫的军官对皇帝的随从说:“将军有令,军中不准车马奔驰。”于是皇帝的司机就控制着马儿的缰绳,慢慢悠悠地向营中走去。
到了大营中后,周亚夫参见皇帝时,手持着兵器对着皇帝拱了拱手道:“臣身着战甲,不能行跪礼,请皇上允许我以军中的礼节来参见。文帝深深的受到了感动,这才是我要的将军,劳军仪式结束后,文帝记住了这个细柳营中的将军。并对下面的大臣说:“如果有敌人来,我想信只有细柳营能挡得住,另外二个营估计怎么让人俘虏了都不知道原因。”并对周亚夫的评价很高。
等到危险解除,三支部队都撤回了驻地,没过多久,文帝就调周亚夫到京城任中尉,负责京城的防务和治安,就从这一点上来看,文帝对周亚夫是想当的认可,要不怎么会把京城防务和治安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周亚夫来办。
后来在文帝临死时,对太子刘启还叮嘱:“以后如果国家有什么急事难事,周亚夫可以领兵作战,这个人是难得的帅才。”文帝死后,景帝即位,任用周亚夫为车骑将军。
历史上在文帝和景帝年间,国家相对还是比较太平的,不过中间有一场兵变,史称“七国之乱”
这场战乱也就成了周亚夫人生的高光时刻。当时诸侯王对景帝积极推行的削藩政策极为不满,景帝三年,吴楚等七国发动叛乱,吴楚七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由,出动大军数十万,一路向西,势如破竹,
景帝于是拜周亚夫为太尉,统领三军平叛,当时叛军正在攻打景帝的亲弟弟坐镇的梁国。当时满朝文武,包括当时的景帝的母亲窦太后都要求周亚夫发兵救援梁国。
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下,周亚夫面见景帝,向景帝提出了自己的战略计划:“楚军战斗力强,我们不能和他从正面决战,正面打我们很难取胜,我们应让梁国顶住敌人的进攻,我军绕到敌人后方,断敌粮道,敌人没粮必然大乱,然后我们再伺机进攻。一战可定天下。”
周亚夫的计划得到了景帝的支持。计划开始实施了,当大军到了灞上时,有一个叫赵涉的人向周亚夫建议应再向右实施迂回,以免被敌人埋伏。经过缜密的思考,周亚夫听取了赵涉的建议,扩大的行军的半径,到了雒阳后派兵出去搜索,果然抓到了伏兵。从这一点上来看,周亚夫不算是一个固执的人,能吸取别人的建议。
而此时的梁国在敌人的大军攻击下,形势十分危急,而周亚夫的军队到了昌邑后就坚守不出。这下可把梁王给急坏了,梁王二次派人求援,周亚夫就是不出兵,只是让梁王再等几日。
梁王没办法,于是写信给景帝,景帝也有点坐不住了,如果梁王败了,叛军就会兵临长安城下了,于是景帝也下诏给周亚夫让其出兵,周亚夫顶着巨大的压力,还是按兵不动,但是暗中派人截断了叛军的粮道,还派出兵力劫掠叛军的粮草。这一来,叛军就急了,马上来攻打周亚夫,经过几次挑战,但周亚夫就是坚守不出。
叛军因为缺粮,军心不稳,十万大军,没有粮草,那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运来的粮全被周亚夫劫掠了。因为缺粮,士兵饥饿,战斗力大大受损,无奈只好退兵。
于是,等待已久的战机终于出现了,周亚夫马上派出精兵追击,趁你病,要你命。被大军一冲,敌军大乱,汉军乘胜追击,周亚夫一战成名,仅用了一个多月就斩下了吴王的头,这次的平叛,历时三个多月,可谓神速。
在平叛时因为没有救援梁王,因此梁王对周亚夫心生怨恨,也在后来周亚夫悲剧埋下了伏笔。
周亚夫得胜归来,景帝大喜,正式任命周亚夫为太尉,几年后又升为丞相。
后来因为几件事与景帝政见不合被免职,后因周亚夫之子私自购买兵甲获罪,而此时的周亚夫不甘受辱,绝食而亡。
周亚夫一代名将,虽治军严明,恪尽职守。但在为官时却过于耿直,不懂变通,这也是造成他人生悲剧的主要因素,一代名将的陨落,令后人不感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