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邦统一边疆和平后,在传承接班人这件事情上,可谓是绞尽脑汁,一边是最宠爱戚夫人,一边可是自泗水亭跟自己出生入死的初恋。
日夜苦想,一段戚夫人立为后的片面从脑海浮现出。这是要功成名就后想安个莫须有的罪名抛弃正妻,顺利成章迎接小三?
驾崩后不能保护戚夫人娘俩
在刘邦当上汉王后才纳的戚姬,当时刘邦已经中年半个老夫,戚姬年轻貌美的佳人。这样年纪差异太大情况下,到后期战胜回归平静时难免会优先考虑戚夫人处境。
都说人越老越想做点什么糊涂事,身为天子的刘邦想着死后给于戚夫人最后的保障。
但最为重要的不是保障,是想废除太子刘盈,新立刘如意为太子。
在历史中太子刘盈仁弱,刘邦认为刘如意类像于我,好几次都想废掉太子,立新储君。
倘若没有,萧何、樊哙、等公卿大臣竭力反对。以刘邦的性子早就立刘如意为太子。
正是因为刘邦的这些过激做法,给戚夫人日后埋下定时炸弹。
刘如意,潜力十足
刘邦赞赏刘如意不是没有道理的,刘如意年纪虽小,但骨子里克着都是刘邦那股蛮劲。自出生就伴随着高祖左右,学习兵法,懂得为人豁达大度。
对待傍人、宗亲也是如此。学刘邦知人善用,武艺上有几分姿色,
古话:“天赋异禀”
。用来形容刘如意最恰当的。
在常年的烟火战争,民不聊生,下一位继承者换做刘如意,姑且以他常年累积的经验在解决民生国泰民安下。开疆拓土层面上会有不错的功绩。
可惜,生于帝皇家。没有拥护的朝臣辅佐。难以驾驭权力的压制。
《史记》记载时年十岁
刘邦驾崩后,吕后疯狂报复,刘盈都护不住贤弟
公元前195刘邦驾崩,同年太子刘盈继位,
汉惠帝。
吕雉升为皇太后,并垂帘听政,明意思已经临朝摄政,大小政治事务都由经过自个手。
做好政治上的安排,吕雉对戚夫人的怨恨越来越大,既然怨恨越大那么随时会爆发,吕雉要做的就是,斩草除根,先从刘如意开始。
但这时刘如意已经在赵国,想要除掉就要召回长安,吕雉三次派使者前去,到赵国都被周昌阻挡。吕太后得知:大发雷霆,命使者召周昌到长安。
汉惠帝刘盈得知消息,母亲要杀贤弟刘如意,心善仁慈的刘盈坐立不安。刘如意一来到长安,刘盈就和刘如意形影不离。
羊仔在羊圈只能看不能宰,吕太后甚是懊恼。直到(公元前194年)这一年终于找到合适的机会,汉惠帝刘盈早起出宫,留下刘如意自己在寝宫。于是派人前去杀害。
除掉刘如意这个根,剩下戚姬这草,想必离死不远了。
到最后戚夫人的死状可谓是令人,毛骨悚然。
在戚夫人与吕雉的较量对比下,朝臣的拥护都是向着吕雉皇后这边,而吕雉的狠辣不是戚夫人这种软弱少女心能对抗的。
之前有汉高刘邦庇护的时候哭哭啼啼想着给自己儿子继承皇位,自己当上皇太后,可到最后自己不得善终。“千古第一,皇后”没捞着,“千古第一,人彘”留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