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唐初名将众多,李世民为什么没有像朱元璋屠杀功臣?不怕造反吗?
迪丽瓦拉
2025-08-02 13:02:44
0

每个王朝开国后,对那些战功累累、手握军权武将的安置处理,一直都是个非常受关注的话题。

大伙儿所熟知的结局,似乎不外乎也就那些:“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卸磨杀驴”、“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

好像都是悲催的?其实也有善终的,而且还不止一个,但是不管如何,屠杀功臣这种做法是对是错,站在老百姓的角度也是无法理解的。

作为一代帝王,如果他是个合格的领导人,对于开国武将的处理安置问题,他就必须考虑。

李世民也不例外,他正是历代帝王中的佼佼者,这个问题自然绕不过。

但他也是个特殊存在,唐朝开国名将太多,不灭至少一国,都不好意思称名将。

这些人,在李世民手底下干了一辈子,到退休的时候也没出什么事儿,甚至想在京城还是老家养老,李世民都给他们安排的相当好,从不让这些为国家付出一生的人受委屈。那就更不用说被卸磨杀驴了。

不是李世民不考虑这个问题,心太大。而是他考虑的太全面了,早已经做了妥善的处理,能和开国名将们君臣和睦的相处一辈子,就是他妥善安排的结果。

李世民名声不好,需要善待功臣树立好形象

公元623年,李世民终于动手了,他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却只是因为不是长子,就没有继承权?哪有这样的道理?就算他答应,手底下人都不答应。

我们跟着你李世民,整天在战场上拼死拼活,好不容易捡条命回来,结果你不争大位?

到时候李建成上去了,你有这么多的功劳和亲信猛将,他能容得下你吗?所有人都得玩完,那还整什么?

我们报销了也就认了,不过就是自认倒霉,就当是陪你李世民耍了一趟,可是家人怎么办?他们的命运会变成怎样?

所以,不管李世民怎么想,不管他是要皇位也好,不要也罢,手底下人都会送他上去的。

玄武门之变的爆发,是时代发展轨迹当中不可避免的事情。

当初的李渊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动了小心思。眼看朝堂世家大半拥护长子李建成,自己有被架空的趋势,就为李世民创造了一个官职:天策上将。

说是表彰李世民,实则是挑拨他和李建成分庭抗礼,相互争斗。

李世民作为天策上将,总掌全国兵马,有开府之权,和太子李建成的权力差不多。这当然会引起李建成的嫉恨。

所以两兄弟就斗起来了,李渊的目的就达到了。

稳定了自己的皇位,还平衡了双方,拿个小板凳坐一旁看戏嗑瓜子就行了。

李渊想的很美好,可没想到的是,他玩脱了!

李世民这头老虎失去了控制,要抢领地之主的地位了。

所以,李建成和李元吉在兵变之中被杀了,李渊被软禁了!不知道谁写的圣旨宣告天下,李世民成为了皇太子。

过了两月,可能李渊识时务,也可能李世民派人提点了他。为了不被儿子踢下去连饭都没得吃,当个体面人,直接主动禅位给李世民,自个儿去当太上皇了,对父子两人外在形象都好。

只是,这世上最不牢靠的就是人的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哪怕李世民再怎么封锁消息,他囚父杀兄弑弟的消息,还是跟长了翅膀似的飞了出去,一时间民怨沸腾。

可偏偏李世民管不住下半身,有曹操属性,直接霸占李元吉的王妃杨氏。而且还心狠手辣,杀光了李建成的子嗣,连婴儿都没放过。

好家伙!古代那些违背伦理纲常大逆不道的事情,李世民一口气干了一个遍。

商纣王帝辛和隋炀帝杨广都自叹不如啊!而且这两位老兄都亡国了,照这趋势看来,李唐就算底蕴深厚,不会二世而亡,但是李世民暴君昏君的名号没跑了。

唐朝也会因为李世民的暴行失尽人心,走向衰亡。

李世民想要解决这些问题,那就只有一个办法:功绩。

作为皇帝,只有为国为民立下无数功绩,才能遮掩抵消那些暴行留下的影响。

不然就算百姓不骂他,史书上也会遗臭万年的。

李世民自称帝以来,多年励精图治,为国为民,国家经济富足,兵强马壮,军力强盛,灭国二十七,将唐朝带向了前所未有的盛世。

这些,老百姓都看在眼里,李世民的能力确实是难得的英明雄主。

他犯的那些过错,虽然恶劣的让人无法从心底认同,但是做皇帝他是优秀的。

只是,对自己的亲人都能那么残忍的下手的人,能够善待那些功臣吗?别人敢给他当官办事吗?老百姓还是会心有顾虑。

说白了,李世民曾经的过错带给百姓的,是伦理纲常、仁义道德这些情感上面的伤疤和阴影。

再大的功绩也只是身外之物,最多就是能力上的认可,却无法得到内心的认同。

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还需心药医!

李世民的成功,离不开那些杰出的文臣武将,没有他们,就没有李世民的成功。

如果李世民在功成之后选择卸磨杀驴,那么他将变成一个人人得而诛之的暴君,因为他不管是对亲人,还是对外人都是残暴的。

这样的人统治国家,是危险的,百姓容不下他。

但是李世民没有,恰恰相反,给了他们高官厚禄,封侯拜相,甚至为表彰这些功臣的功绩,设立了光荣榜——凌烟阁。

将这些功臣画像列在凌烟阁中,供世代皇族祭祀,感念他们的付出。如果以后敢无辜屠杀功臣,这凌烟阁的影响力就能让他自掘坟墓。

到这一步,老百姓彻底释怀。成大业者,有时候心狠手辣在所难免,但那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他为国为民做的太多,足够了。善待功臣做到这个份儿上,足见他不是一个暴君昏君!

对功臣的心意,让李世民在百姓心中站稳了脚跟,稳定了大唐江山。

李世民做到这些就够了吗?作为一个优秀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知道,肯定不够。

自己的皇位是怎么来的,心里都一清二楚,军权的可怕心知肚明。

武将没有实权,前三品都是虚职,没有威胁

虽然相信那些功臣名将们的忠心,但作为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和帝王,保持基本的防备之心是原则。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也为了不让功良将们寒心,他想出了合理的办法:

高级官员权限下调,那些能左右国家走向的一二品大员职位成为虚职,三品武将有统兵虎符和统兵之权,但是没有调兵兵符和调兵之权。

发生战争领军打仗时,为掌控全军人心,三军统帅只能是皇帝,或者皇帝委任的皇族子嗣,将领最多只能担任副帅排兵布阵作战。

这就完美解决了武将万一拥兵自重的问题。

作为补偿,封给他们大量的爵位,只要有大功,爵位都是侯爵、公爵甚至王爵,伯爵都很少。但是没有封地的行政管辖权,只能拿封地税收。

然后李世民在京城给他们盖豪宅、买豪车,平时和李世民一起谈论国家大事,顺带呵呵下午茶,洗洗桑拿,生活要多惬意有多惬意。

这样下来,既不用担心武将闹事,又能联络君臣的感情,表现出领导对大伙儿的依赖,简直一举多得。

做到这个程度,要是武将还不满意,被请去牢里修养,大棒加身,就怪不得别人了。

不得不说,这一招是真的高,难怪人家能成为天可汗。这么一个手段,就完美解决了各种令人头疼的问题。

没有拉帮结派的庞大势力,构不成威胁?

可偏偏有人不信邪,觉得这种做法好虽好,但是那么多大臣聚在一个地方,谁能保证他们不拉帮结派搞党争?

这么问的话,只能说还是不了解人性。

明朝初期武将桀骜抱团取暖,那是因为情况特殊造成的,问题在根子上。

但是唐初并没有特殊的的情况,党争的土壤不存在。

有句话说得好:

独行千里的是狼,成群结队的是狗。

人也一样,凡是有本事的人,都是高傲的,对于拉帮结派是不屑的。

就算他们愿意放下身段在一起合伙,但是拉帮结派总得有个领头的,个个都有本事,都差不多,谁愿意让别人当老大领导自己?谁愿意给别人当小弟?对那些遗世独立的高人来说,还不如让他自杀痛快些。

而且李世民手底下的人大多数来自不同阵营,甚至有些还是曾经在战场上打生打死的敌人。更不用说这些人能有多好的私人交情了,与报团结党扯不上关系。

所以,他们不会搞党争,反而会因为工作问题针锋相对,恃才傲物不服输的性格,只会让他们不断的向帝王靠拢。

武将没有跋扈叛逆的风气?,利于统治

也不用担心靠拢的过程中,因为脑子反应慢而冲撞帝王,或者武将因为功劳飞扬跋扈。那种问题不会存在。

唐初的名将文化程度普遍不低,基本上都是文武双全的内型,政治敏感度不低,没有那种愣头青。

就连影视剧中只有三板斧的程咬金,实际上也是个文武双全的存在,而且还是长寿的福将,从李渊时代,一直活到武则天之后,李唐复辟。

所以,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没有草莽习性,也没有那种桀骜不驯的性格。不会給帝王造成困扰。

就算偶尔有一两个那种不开眼的桀骜之徒闹事又如何?没有军权的武将还敢桀骜不驯,那就不是跋扈叛逆,而是没脑子的作死。

不说那些名将的存在了,李世民也不是摆设啊。

李世民绝对的自信心?

李唐开国的虽然是李渊,但是打下天下的却是李世民,这一点谁不知道?

甚至就连后世的史书上,好一段时间对唐朝开创者的认可,都是李世民,而非李渊。

难道这些都是李世民的侥幸吗?不,这是他实力的证明。

前面就说了,李世民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他也是不可多得的军事家。

李世民一生南征北战,灭敌无数,哪怕当了皇帝,御驾亲征也是习以为常。

李世民的一生,为李唐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唐朝皇室子孙信仰一般的存在。

在历代帝王的军事水平当中,他足以排在前二,伟人甚至评价李世民军事水平在历代帝王中第一,朱元璋紧随其后排第二。大多民众也是这样认为的。

我之所以说他排名前二,那是因为我个人认为,朱元璋貌似比李世民更强一些。

但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以上种种足以说明李世民军事水平的强悍,这才是他可以放心任何名将的底气,因为他自己就是名将,可以直面所有人,无惧与任何名将一战。

自己有才是真的有,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做出各种安排,和众多的文臣武将相得益彰,君臣相扶,共同成就一代盛世,在史书上留下千古美名。

#头条创作挑战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美... 如果在美国的市长竞选中,有人说他管理过中国两年之久,肯定会令人大吃一惊。是我们国家的哪个领导跑去美国...
原创 北... 福祸相依,不仅仅存在于我们现代,在我国古代更是如此,身处高位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风险。 往往一个朝代...
原创 如... 首要说明的是,杨过的资质肯定是够了。天资聪颖。举一反三是杨过的特点,但问题是杨过和谁学,能否学到精髓...
原创 历... 在小说《天龙八部》中,曾有一支特殊的皇族——大理段氏。他们虽为偏居中国南陲的皇室贵胄,但却偏好武学,...
走进牟定新桥 一秒带你“爷青回... 在牟定县新桥镇,藏着牟定铜矿遗落的记忆、承载着辉煌的工业历史、更镌刻着很多人的青春芳华。 新桥镇铜矿...
原创 历... 大多数人在非历史研究中首先了解到“契丹”这一游牧民族,大约是在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中,书中的主角乔...
原创 俄... 【历史】从近代历史来看,俄罗斯都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国家,其通过铁血的战争,在300年间,暴起,领土增长...
原创 被... 中国公主最幸福的年代就是唐朝,公主不但从小享受荣华富贵,还可以任意生活,没人拘管,不用受丈夫婆婆的气...
向海图强 “含绿量”带来“含金... 一百多年前,清末状元、著名爱国实业家张謇围海造田、垦牧植棉,将南通建设成为“中国近代第一城”。从那时...
原创 俄... 【历史】对于很多国家来说,完全不知道死活,尤其是一些小国,本身国力不强,而且国内无险可守,最容易被欺...
原创 夏... 前言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虽然后来的很多朝代发展成为封建制国家,但是基本的国家制度与阶...
原创 吕... 公元199年,吕布看着濮阳被曹魏大军围攻,但有没有可以破解的办法,与此同时,他也知道军队里的将士们已...
原创 开... 如今百姓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精神需求也日益高涨,对历史和文物感兴趣的朋友也开始了“民间收藏”;但说起...
原创 满... 导语:在中国历史上,满清是最后一个朝代,他经历过兴盛时期,不过最后它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原创 康... 清朝顺治年间,公元1651年全国需要纳税的大概一千四百万户,照此推算全国人口大概在四五千万,而乾隆四...
原创 败...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十二月,武圣关羽走完了他人生最后一段路。这一年,他先是水淹七军,威震华夏...
原创 新... 1938年8月23日一大早,驻守江苏丹阳珥陵镇的新四军老二团三营刚出完操,突然听到驻地南面传来清脆的...
原创 她... 庐隐的命运轨迹和萧红有点像。她在民国时期是和林徽因,冰心并列的‘福州三大才女,’曾经以一部《滨河故人...
原创 俄... 08年的时候,俄罗斯国家电视台曾举办过“最伟大的俄罗斯人”的评选活动,这次评选相当具有权威性,而且能...
原创 为... 【历史】从世界近现代历史来看,大国关系中堪称死敌冤家的国家就是德国和俄罗斯了,在近代历史中,德国的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