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出生于蒙古的博尔济吉特氏,是科尔沁贝勒宰桑布和的二女儿。她一生辅佐过顺治、康熙两代帝王,是清朝才貌兼备的女政治家。
清朝在建立初期根基还完全没有站稳,为了拉拢各部的势力来保证自己的皇权,满蒙联姻是很常见的事情。孝庄的姑姑就嫁给了皇太极,成为大福晋,可是婚后一直没有诞下皇子。于是孝庄奉命来到了皇宫,为皇太极的侧福晋,生下三女一子。
婚后的孝庄在宫中地位并不高,但经常协助皇太极处理政务,效率之高,果断之速让皇太极倍感惊讶,对皇太极稳定权势做出帮助。
大清在入关前皇太极病逝,孝庄凭借出色的谋略与政治智慧扭转命运,把儿子福临推上了皇帝的宝座,是为顺治帝。可惜顺治帝感染天花,年纪轻轻就去世。弥留之际让得过天花又有免疫力的三子玄烨继承皇位,是为康熙帝。
年幼时的康熙有很多事情需要请求孝庄的帮助,而孝庄只愿意辅佐皇帝,并不愿干政太多。她一直亲身教导孙子康熙,让他多读书,懂得学习。当康熙有疑惑不解的时候,孝庄只是提出自己的意见,但从不滥权。玄烨在她的教育下一步一步的成长起来,并且与孝庄结下深厚的感情。
为了康熙做一个明君,孝庄培养他阅读的好习惯。而康熙也常常捧起书就忘掉一切,孝庄又担心他不注意身体,不得不将书本藏起来。提醒他不要过于劳累而影响身体,对康熙充满怜爱之情。
历史上孝庄在生活上是非常节俭朴素,在平定三番时,她把宫廷中节约出来的银两都拿出来犒赏将士们。每逢荒年,也总是把积蓄拿出来赈济,她这样全力支持孙子的事业,使康熙对皇祖母更加敬爱。
年纪已高的孝庄不能跟以前一样随康熙巡游盛京,康熙就每天写一份书信,让人送到祖母手中,问候起居。还将捕获的新鲜鱼、猎物送到京城,让御膳房做好给孝庄尝鲜。
康熙十二年,孝庄得了重病,在太医的治疗下也没起作用。康熙便日夜不离守在病榻前,亲自奉送汤药。看着病重的祖母,康熙内心万分焦急,想着法子为祖母延寿,于是提笔写下福字以求上苍。说来也神奇,当孝庄知道这个福字病情竟然慢慢好了起来。大臣们都说是皇上写的这个福字感动上苍!
孝庄与康熙这对祖孙相互需要、互相尊敬,她这种深明大义、宽广的胸怀获得了康熙对皇祖母真诚的热爱。孝庄对康熙也一直都是来去自如,进退有度。她可以垂帘听政,但她什么都不要,她只是康熙的祖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