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过统一的盛世景象;当然也少不了的是战火纷飞的时代。强秦、盛唐是大一统的盛世;五代十国、南北朝是乱世政权的表演。在南朝的一百六十多年间,这是一个政权更迭的时代。战乱频发、百姓生活艰难是这个时代的常态;
在这样的时代里面,原来该是生活朝不保夕的样子。但是,南朝时期,社会文化却是一派繁荣景象;似乎真的印证着“国家不幸诗家幸”的观点。
此时在南朝的历史上,二十四位帝王的更迭频繁;但是,此时的私学却发展迅速。在这个战火纷飞的时代,私学是如何这样的历史时空之下获得发展的。社会动乱、战争频仍,私学为何发展如此迅速。
一、经济重心南移、士族南迁带来了南朝私学的发展
(1)唐中后期,经济重心南移,为南朝私学的发展创造条件
唐朝中后期安史之乱以后,乱局频生、此时的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开始逐渐发展起来。随着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将北方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文化习惯等,相继带到了南方。而对于此时的南方来说,无疑是一个发展的机遇期。
在南朝时期,南方经济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对于南方经济的发展,据历史学家的相关资料显示,即便是在战乱的情况之下,南方一些富商也有一定数量的增长;而这些人群恰恰是能够接受私学教育的人。
经济重心的南移,为南方开化带来了不可或缺的能力发展优势;与此同时,私学教育也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在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之下,南朝政权所处的地域,不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是即便战争,也并不能抹去的历史功绩。
而在南朝政权发展的一百多年间,战争的发展并不像北方那般频繁。此时的南朝时期虽然是战乱的年代,却相较于北方来说是更为安定的。
这就引导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发展,同时私学教育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同时,经济中心南移,伴随而来的北方人口迁移浪潮也为南朝时期的文化带来了新生。
(2)南朝时期北方人口的迁移,带来了浓厚的文化教育氛围
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的人口大迁移。这其中一次便发生在南朝时期,由于北方政治动乱、战争频繁;使得大批的北方人口迁移到了南方,这些人不仅在带来北方先进的农具和生产方式以外,更是将一些先进的思想文化、教育方式的带到了南朝。
众所周知,中国的思想文化大多发展起源于北方的黄河流域。而北方人口的南迁则带来了这些历史悠久的文化成果,为私学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此时的人口南迁,包含的人群不仅是工商业者和农民等,更多的是为了躲避战乱而迁移到这里的北方世族势力。他们才成为私学发展的真正受益者,但不可否认的是,大量北方人南迁,讲北方的一些理念也随之传到了南朝。北方人相对于南方人来说是更为重视文化教育的;
即便是我们今天,现在根据一些社会调研家的资料显示,在同样的教育水平下,北方人更为重视后代的教育。这一理念则为私学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朝的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这为私学创造了物质条件;
随着北方教育理念的传入,则进一步帮助了私学教育的发展。使得在南朝时期也逐渐养成了重视文化教育的氛围,这就为私学教育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机遇期。因此即便是南朝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乱,你这个时候的私学教育发展依旧迅速。
在封建时代,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固然是相对有利的发展条件,然而更离不开的是封建上层对于私学教育的支持。作为自诩是中原政权正统的南朝皇帝,他们对于私学文化教育的推动作用也是非常大的。
二、南朝的多为汉族政权,较为重视私学文化教育的建设
(1)南朝四朝二十四帝均为汉人,重视文化教育传统
在南朝政权发展的一百六十多年间,历经了四个朝代的更迭,但唯一不变的便是这四个政权的统治者都是汉人。与北方显现的少数民族政权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他们自诩为政权之正统,因此,在文化教育上也极为推崇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学文化。这就在私学教育建设的推广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南朝的这些统治者在经济和政治上对于北方迁入和本土发展的一些豪强势力是较为依靠的。而这些豪强世族向来又有着另一重的身份,那就是诗书传家的文化氛围浓厚的士族群体。他们有的是前朝皇帝的遗留,有的则是当朝显赫贵族的家族。
但无一例外,他们纷纷转向了文化这一方面,这就为私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浓厚的社会氛围。这个时候对于文化教育的需求是有了一定的增长,这一时代里有需求就意味着有攻击,这就为私学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社会基础。不仅如此,在统治者的倡导之下,民间私人讲学之风也逐渐兴起。
众所周知,民间私人讲学的风气,自古便有最早可以追溯到儒家始祖孔子的身上。而南朝时期又是一个名流辈出的时代,在这一时候,一些,小有名气,却郁郁不得志的士人便转向民间讲述文化以谋求名声、传颂一时。
其实后的私人讲学在民间的发展有着极为浓厚的,我们所熟知的竹林七贤的人便有过私人讲学的经历。而在历史的考究中,还存在一些专门从事私人教授的学者,他们无意做官,仅仅只是为了传达思想文化。
在这一情况之下,又得到了南朝统治者的支持,这就为即便是社会动乱的时代里,私学发展迅速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2)南朝私人教学的场所的发展,带来私学的兴盛
在历史上,私学又分为官方认可的学习场所和私人教授学习的场所两种。而是教学场所的发展,这就为私学的发展又一次起到了推动作用。
南朝时,一些民间学者教授私学的场所是有着很大的随意性的。他们有的或山林之中、或自家的宅子里、或在开阔的田边等。这些有对于环境并没有多大要求的私学,便极为适合了当时社会环境的要求。可以说这一手才真正实现了可以随时随学习的教学意义所在。
对于讲授教学的场所并无过分要求,这就使得很大一部分人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而与此同时,自愿投身于私学教育的学术名流又为教育的质量保证提供了保障。
这一时候南朝私学的规模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比不上前朝时的那般繁盛,但还是有着一定的规模和基础的。不仅如此,私学传授内容的多样化,也为其适应大众需求、迎来自己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有利条件。私学教授内容的多样化,更能适应南朝的发展形势
作为一个佛、道、儒三教并行不悖的时代,南朝时期私学讲授内容也逐渐开始了多样化。作为一个佛、道、儒三教并行不悖的时代,南朝时期私学讲授内容也逐渐开始了多样化。
三、南朝时期,私学教育内容的多样化,将私学推向了兴盛
南朝时期,私人讲学的内容发生了一些变化。虽然讲授的内容在本质上仍是以儒家思想为其主流,但随着外来的佛教和本土发展,道教的兴起,使得南朝时期的学术教育发生了一些变化。私学讲授的内容也开始了多样化,他们不再仅仅只是讲授儒家文化,也讲授有关佛家、道家的思想。
而在学科领域也教授史学、天文、计算等各种各样的学科。而社会对于这些学科的需求也在逐渐扩大,一些历史上有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便诞生在这一时代。
这一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为当时所需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些人才储备。不仅如此,南朝时期私学发展已不再仅仅局限于独尊儒术的理念;相反则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了多样化的阐述,迎合了平民百姓的需要。因此,即便是南朝社会动乱的情况之下,私学仍然在向前迅速发展。
结语:
在南朝政权发展的一百六十多年间,社会动乱却并没有阻挡私学教育的发展。不仅如此,在适应了时代的需求以后,私学教育更是迎来了一个较快的发展期。这是南朝时期,私学教育主动适应时代潮流所带来的结果;
我们现今时代来说,也同样需要作出顺应时代潮流的事情,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以及满足当下人们的需求。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回首往事,只为更好展望未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发展进入了新时代;面对新时代,我们更加需要砥砺前行。
参考书籍:
《周书》
《中国上下五千年》
《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