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入关之后,曾经降清的汉臣功劳大的都分了王爵。然而自康熙三番之乱被平定之后,异姓不王已经成为默认的规则。能封王的都是爱新觉罗家的子弟,天生贵胄。一般的王爵其实也不是最尊贵的,爵位中最牛的当属铁帽子王。
清朝王爵承袭几乎都是降爵袭封,比如说父亲是亲王,儿子继承权力的时候就比亲王低。为什么说铁帽子王是最尊贵呢?原来铁帽子王的亲王爵位是世袭罔替的。清朝一共有12个铁帽子王,大家特别熟悉的
十三阿哥胤祥的怡亲王爵位
便是铁帽子王之一。而今天要给大家讲的是清朝最后一位铁帽子王——
庆亲王爱新觉罗·奕劻
。
道光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838年3月24日,奕劻出生于北京。他是清高宗乾隆皇帝第十七子永璘之孙。永璘共有6个儿子,第三子庆良郡王绵愍,第六子辅国公绵性,奕劻是永璘第六子辅国公绵性的长子,他自幼过继给庆郡王绵愍。
一般来说,能被封为铁帽子王的多数都是功勋卓著,为国家和君主立有大功之人。而奕劻却不同了,他能被授予铁帽子王的爵位,是因为他巴结对了人,简单来说就是站对队了,而且抱对了大腿。
如果是了解奕劻这个人的朋友,你会发现他没有什么才能,可以说是碌碌无为,以上的命运对他而言才是正常的。他偏偏逆流而上,还被封了铁帽子王,完全是因为他讨好
慈禧太后
而得来的。他虽然没有才华,却写得一手好字,因此常常为慈禧代笔。给慈禧的弟弟桂祥写信。因为这事儿,奕劻巴结上了慈禧,而慈禧对他特别宠幸。从同治皇帝到光绪皇帝时期,奕劻始终无条件的支持慈禧太后。光绪十年,慈禧甲午战争失利,借口罢黜了恭亲王
奕?
为首的一干军机大臣,权力再次得到巩固。而奕劻被封为郡王,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
光绪二十年,慈禧太后大寿,奕劻进封庆亲王。这个时候的他虽然为亲王,但还是普通的亲王。一直到戊戌政变发生的时候,奕劻帮助慈禧太后夺回大权,镇压维新党人,立下大功,慈禧因此封他为铁帽子王位,世袭罔替。奕劻依靠着慈禧,权力是越来越大了,他不仅没有拿得出手的政绩,还大肆卖官鬻爵,收受贿赂。过一次大寿,收的真金白银就有50万两之多,礼物总价值更是高达200万两。当时也不是没有大臣弹劾他,御史曾多次上奏可惜奕劻有慈禧太后撑腰,对奕劻根本没有什么损失。
慈禧太后去世之后,奕劻的大腿没了,他又转头支持隆裕太后。可惜的是,到了这个时候,清王朝已经走上了末路。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灭亡,他这个铁帽子王传都没有来得及传下去,王位就变成了笑话。民国六年,奕劻死于天津租界,享年79岁。这在清朝时期也算是高龄了。他去世之后,溥仪为其上谥号,下令内务府从“
谬”、“丑”、“幽”、“厉”
这几个字当中选择。我们来看一看,这四个字可都不是什么好谥号,都是贬义词。在历史上,得了这几个谥号的皇帝或者大臣,都不是什么好人,特别出名的不就有一个周幽王吗?周幽王宠幸褒姒,也留下了千古骂名。如果奕劻真的得此谥号,那肯定是要受后人耻笑的。好在当时溥仪的父亲载沣觉得不妥,坚决反对,才没有得此谥号。
溥仪为什么要给一个铁帽子王上这么一个谥号呢?虽然奕劻本身不是什么好人,我们个人认为最大的原因大概就是当初闹革命的时候,奕劻坚决支持和平退位。溥仪当时年纪尚幼,不能决定,看他后来几次三番想要复辟,可以看得出他还是很想当皇帝的。所以奕劻肯定因此惹怒了溥仪,让溥仪记恨日久。
自咸丰十一年,也就是1861年辛酉政变至辛亥革命50年的时间里,奕劻能力不高,学问不行,却始终做官做得顺风顺水。在清朝的最后十年,奕劻或为领班军级大臣,或为内阁总理。又在光绪三十四年的时候,获封铁帽子王,世袭罔替,庆邸官爵之隆。晚清除
醇邸
之外,难有与他匹敌的人。奕劻做事作风稳重,滴水不漏,
“荣辱忽焉,皆在圣意”,
说他自己的荣耀与衰败都是帝王人决定的。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事变,就是对奕劻的政治能力的一个很好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