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这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自己的丈夫从战场逃跑后,路过项羽自刎之处乌江时,有感而发而书写的诗篇,诗句中无不体现了对项羽的推崇。
唐朝诗人杜牧所作的《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更是对项羽自刎乌江感到惋惜,认为其是英雄可以卷土重来。
作为最终战胜项羽开创大汉400年基业的刘邦,虽然在治理国家上称得上是一代明君,可在此之前其则是一个十足的市井无赖。
在古今普遍认为成王败寇的情况下,依然对其人品和所作所为颇为不满常,被后人所诟病。曾经,刘邦在成为汉高祖之前,一次逃亡中就碰到了一个女子投怀送抱。
刘邦当然是来者不拒,可是在刘邦想和她长相厮守之时,女子却仿佛人间蒸发一般,消失得无影无踪,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疑为蛟龙转世下,谁料蛟龙变蛤蟆
刘邦江苏沛县人氏,其父为刘太公,其母为刘媪,家中兄弟姊妹共计5人,刘邦在家排行第三。相传,在刘邦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其母刘媪经常在累的时候在河边休息。
有一日,正在其休息的时候,突然电闪雷鸣乌云密布,刘邦的父亲刘太公赶到时,竟然看到一条蛟龙站若隐若现,盘旋在其妻子刘媪身旁。
不久后,就产下了刘邦,起初刘太公一直以为刘邦一定是一个大有作为的人,能够光耀门楣、重振刘氏雄风。可是,一天天看着他长大,就怀疑自己当时是看到蛟龙,还是看到妖怪了。
当时,刘邦哪是什么可造之材啊,整个一个就是无赖。刘邦年少时不学无术游手好闲,经常是和一些市井混混,或者官府衙役混在一起,整天就是吃喝玩乐,俨然一副社会人的样子。
刘太公对其是百般好言相劝,可他就是听不进去,还更加的肆无忌惮!举个例子你就可以看出,刘邦当时喜欢喝酒交朋友到了什么程度。
据悉,刘邦经常喜欢我朋友们一起去一酒家喝酒,每次去的话都是三五成群,有时是刘邦请客,有时是朋友请客,有时虽然是刘邦请客可是自己没有钱啊,就只能打白条赊账。
渐渐地白条积累了一大堆,可是,最后酒家老板竟然把白条都撕了。因为这么多年,刘邦在这里吃饭花销的钱,和其带来的众多酒肉朋友,已经让她赚得盆满钵满了。
如果说不务正业、只知道吃喝玩乐的话,还不能说其是真正的无赖,更有甚者刘邦在没有婚配的情况下,竟然和曹氏私会产下一子名曰刘肥,也就是后来的齐王。
在古代那可是颜面尽失的事情,这可是把刘太公气的,差点一口气没上来就过去了。如此种种可以看出,刘邦之前的为人的确不咋地,在其后来当上了亭长之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吃喝玩乐都不落,被称龙相吕氏嫁
刘邦在自己平日里吃喝玩乐的过程中,为人豪爽仗义,经常和地痞无赖官吏小厮打成一片,阴差阳错的竟然还为自己谋得了一个亭长的官职。
亭长之职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再怎么说也是管着十里之内的人和事的官吏,也算是混出来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刘邦认识了后来成为其皇后的吕雉。
吕雉一家原本不是沛县的,是为了躲避仇家,而举家迁到此地的。吕雉的父亲吕公和沛县的县令是好友的关系,吕公自己不为官,可是却能和县令成为好友,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吕公颇通相术。
闻听吕公和县令交好,那慕名而来之人接踵而至,吕公也顺势宴请众人。当时,在沛县担任主薄的萧何自告奋勇充当司仪,同时记录前来拜访者所赠与的金钱及贺礼。
因人员众多,故以贺礼金钱在一千钱以下的在堂下就坐,一千钱以上的在堂内就坐。穷得叮当响的刘邦则提笔写下一万钱,险些被赶出去,此时吕公赶来看到刘邦仔细相看。
他发觉刘邦器宇不凡,与众不同,日后定会飞黄腾达,遂决定将女儿吕雉许配给刘邦。也不知是吕公当时喝醉了酒的酒醉之言,还是他真的懂相面之术,反正最后是应验了。
可能吕雉当时也是听从父亲吕公的话,在赌吧,毕竟要嫁给一个比自己大10几岁,同时还有一个非婚生子的情敌和儿子,也是需要勇气的!在婚后,吕雉也未能克制住刘邦的色心。
刘邦起义芒砀山,吕雉私通逼走袁娇
刘邦和吕雉成婚后,经常时不时地去找曹氏私会,毕竟曹氏和刘邦虽然没有夫妻之名,确是有夫妻之实,又有一个儿子在,这段感情刘邦一时半会说断还真断不了。
虽然在吕雉的严加看管下,刘邦有所收敛,可还是时不时地出去偷腥。刘邦作为亭长,一日接到命令,需要押送一行苦力去骊山修建秦始皇陵。
一路上他饮酒不断,行至芒砀山时,发现一众苦役逃跑了一大半。这要是到了骊山自己难辞其咎啊,于是,刘邦一不做二不休就把剩余人等都放了,自己则准备逃亡而去。
而在芒砀山隐匿逃亡的时候,不仅流传出刘邦斩蛇起义,被认为是赤帝子转世,有的苦役感念刘邦的恩德同时,认为刘邦一定能够有所作为,就决定留下来和他一起闯出一番天下。
与此同时,刘邦还遇到了一个叫袁娇的女子,当时她年芳16岁,生的亭亭玉立举手投足间尽显妩媚。刘邦本欲占为己有,不料此女子竟然主动投怀送抱,这让刘邦喜不自胜。
原来,这个叫袁娇的女子家世非凡,其父亲原是秦朝的官员,嬴政爱慕其母之美色欲霸占,可其母誓死不从,后全家被下令诛杀,而袁娇则侥幸逃了出来。
他一路奔逃至芒砀山附近,听闻刘邦斩蛇起义的事迹后也决定追随他,一是袁娇自己也算是有个归宿,二是反抗暴秦也算是为父母报仇了。
自立为沛公的刘邦,开始了走上了反秦的道路,家中妻子吕雉让父兄刘喜和关系要好的兄弟审食其照顾。怎奈审食其背信弃义,竟然和吕雉私通,更是在后来刘邦和项羽作战时,吕雉和审食其更是行苟且之事。
《史记·吕太后本纪》记载有:“食其故得幸太后,常用事,公卿皆因而决事”。在唐司马贞所著的《索隐·述赞》中也有记载曰:“高祖犹微,吕氏作妃。及正轩掖,尚私食其。”
从中已经可见,吕雉和审食其暗中私会的端倪。而在后来吕雉和袁娇的相处中,袁娇也发现了吕雉的私情,也正是在后来了解到吕雉的所作所为。
言之,刘邦则未必相信且自己也会被降责,不言之,则吕雉也定然不会相信自己予以加害,后果可能就会像被做成人彘的戚夫人一样惨,遂悄无声息的离去了。
刘邦至死都不知道这其中的故事,袁娇也从此失去了踪迹,再也没有任何记载。可以说,袁娇也是一个聪明人,如果不是她跑得快,刘邦死后她的结局会很悲凉。
刘邦从当初的一个市井无赖成长为一个亭长,又从一个亭长走上了反抗暴秦的道路,最终开创汉朝400年基业,在其身上有让人引以为戒的缺点也有让人值得肯定的优点。
和刘邦在芒砀山项羽的袁娇,则是众人皆醉我独醒做出了明智的选择,远离朝堂上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既保全了自己的性命也远离了那些是是非非的纷争。
思想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任何著名的作家也只不过是在书写自己的片面”,历史究竟是如何,我们无法穿越到那个时代去一探原委,只能在我们所了解到的只言片语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出我们自己的理解。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