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放390名死囚回家探亲,约定次年秋天归狱,结果是什么?
贞观六年的春节,对千家万户而言,依然是传统习俗的平淡无奇,但在近四百名死囚及其家眷的心目中,绝对是人生中最温暖、最有人情味的春节。年根将近,天上飘着瑞雪,人间一派祥和。心情不错的唐太宗信步走出皇城,贞观盛世的景象映入眼帘,唐太宗眉眼带笑,兴奋异常。可当他瞧见衣着光鲜的中年男子挈妇将雏逍遥于市、谦卑而色悦的儿子搀扶着白发老母亲走亲访友的时候,神色竟明显黯淡,心情颇为凝重。唐太宗想起了另一类人——羁押在大理寺监狱的390名死刑犯。
据《资治通鉴》记载:“(唐贞观六年十二月)辛未,帝(指唐太宗李世民)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使归家,期以来秋来就死。仍敕天下死囚,皆纵遣,使至期来诣京师。”大意是说,有一天,李世民为了体现自己作为国家最高责任人的高度负责精神,竟亲自过录监狱囚犯,于是便突发善心地决定放他们暂且回家与亲人团圆,并同他们约定明年秋季按照法律规定的时间回来就死。接着,皇帝又一并下令全国的死刑犯人都享受这个待遇,到了期限再一同赶至京城(明正典刑)。
390名死囚感激涕零,高高兴兴地回家了。第二年的秋后,这些死囚全都回来了。死囚秋后归来,意味着甘愿接受秋斩,这是一个让人心灵震颤不已的纯道德的践约行为,唐太宗感动之余,全部赦免了他们的死罪。这件事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普天之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样的举动让全天下的老百姓了解到,自己的皇帝是个好皇帝。这样的举动收买人心简直绝了。
唐太宗的这一个举动有人称赞,认为他这是古代司法制度一个创新,可以很好的教化百姓;也有人认为这是故意笼络人心的做法,不值得称赞。不过话虽如此,唐太宗在古代封建社会来说,还算是不错的了,他这类仁德之举也做了不少,有一次就放了几千宫女出宫寻找自己的幸福。白居易还特意在《新乐府》时里面这样写道:“怨女三千出后宫,死囚四百来归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