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最“富”的并非秦始皇,也不是汉武帝,31平米的古墓给出了答案
迪丽瓦拉
2025-08-02 22:33:50
0

俗话说“富贵莫如帝王家”,那么问题来了“古代帝王中,谁拥有的财富最多呢?”公正的说,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不过对“考古”感兴趣的朋友大多会说是秦始皇、汉武帝等,理由很简单,据说至今尚未开启的秦始皇陵地宫中拥有“全世界一半的财富”;但考古专家却说,拥有财富最多的并非秦始皇,也不是汉武帝;正确答案或许是“郑和下西洋”时期的明代帝王,其证明竟然是一座仅有31平米的古墓。

说这话还要回到2000年的除夕夜,本是一片祥和,鞭炮齐鸣的氛围,湖北钟祥大洪村却传出了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这声巨响明显不是鞭炮所拥有的威力,再等第二天有人寻找,居然在附近的“龙山坡”上发现了数个掘洞。公正的说,这里仅是一座不足百米的土山,千百年来少有人问津,出现“掘洞”似乎不合情理;可也有懂行的村民,从掘洞来看,爆炸的威力不小,但炸出的洞却不深,这说明此处的土质相当坚硬,难不成这就是传说中用以保护古墓的夯土?

等考古专家赶到,最终也证实了这些坚硬土质就是古墓专用的“夯土”;不过剧烈爆炸虽没有炸开夯土层,但其内部结构还是遭到了破坏,一场抢救性发掘就此展开。虽说如此,但考古专家想开启大墓也并非易事,先费了老大劲清理完坚硬的夯土不说,紧接着出现在眼前的竟然是一堵“金刚墙”;专家愁得倒不是“金刚墙”,而是挡在前面的十多块巨石,这些石头最轻的也有3吨重,数量如此之多竟还以粗大铁链相连;由于古墓结构已被破坏,再用爆破清理已然不现实,可墓道狭窄,大型起吊机械又进不来,进门第一关就难住了考古专家。

考古发掘为此停工数日,最后还是一位老专家从史料中得到了启发,“依葫芦画瓢”先砸开铁链,然后众人持木棍撬动巨石,利用杠杆原理硬是一块块“撬”出了墓道;清理这十多块巨石,也算是考古史上最“原始”、最费劲的一次了。之后的“金刚墙”就容易打开了,可当工作人员抽出第一块青砖后,缝隙中竟然渗出了水;在场众人心头一凉,这说明此墓早已积水,就是有文物恐怕也被泡坏了。可发掘工作还是要继续下去,之后数台大功率抽水机整整抽了三天两夜,足见其积水深度;一波三折的是,当“金刚墙”被开启后,呈现在众人面前的仍是一汪“潭水”,竟然还有3米深。

发掘这里多数人已是不抱希望了,这座墓比地下水位还低3米,也就是说发掘的同时还要不停抽水;这种情况且不说发掘难度大,就是相对坚硬的青铜器也早被泡烂了。如果这些已经让众人失望的话,以后的情况甚至让人感到“绝望”;当积水慢慢降低时,露出的墓室居然仅有31平米,地下还覆盖着一层20厘米的淤泥,这种情况下想发掘文物,即便有也不会太多,怕是只剩些残缺器物。但考古专家比较倔强,虽说连他对文物也不抱太大希望,可既然走到了这里,至少也要弄清楚墓主人是谁;也是功夫不辜有心人,以后的清理过程中陆续传出惊叫声,原因是发现的文物不仅完整无缺,而且多为精美贵重的金银玉器。

淤泥清理差不多时,考古队员喜上眉梢,用专家的话说:只能用“遍地黄金”来形容了;本次发掘共出土金、银、玉器和珠饰宝石4800余件,31平米的范围内,平均下来每一平方就有180多件泛着珠光宝气的精美文物。据统计,本次发掘出的文物,黄金达到16公斤了,白银13公斤,美玉也达了14公斤;说到这或许有朋友认为,这些应该就是古墓的价值所在了,可考古专家却说:金银玉器在这座古墓中仅是“凡品”,更有价值的当属700余颗宝石。

这700多颗宝石中称得上“价值连城”的就有的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金绿宝石、金绿宝石猫眼、石英猫眼等近百颗;这里仅举一例,其中一颗橄榄形无色蓝宝石就有200克拉重,它也是目前最大的蓝宝石。当然,这里说的还仅是其本身价值,再加上文物价值,专家就只能用“无法估量”来形容了;其中“金镶宝石带带銙”、“云形金累丝镶宝石簪”、“金累丝镶宝石青玉镂空双鸾鸟牡丹簪”、“金镶宝石绦环”等更称得上是国宝级文物。当专家发现如此巨量的“金银珠宝”时,同时也搞清楚了墓主人是谁,以墓志铭为依据,其主人应该是明代“梁庄王”朱瞻垍;或许有朋友知道此人,不过他只是一个相对平庸的藩王而已,跟历史上拥有财富最多的帝王有什么关系?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要从古墓中发现的一块金锭有关。公正的说,黄金在这座古墓中称不上珍品文物,但上面的铭文却使它身价倍增,其内容为“永乐十七年四月某日西洋等处买到,八成色金壹锭伍拾两重”;或许有朋友还是有疑问“这些除了证明与郑和下西洋有关之外,它还能说明什么问题?”对此专家也给出了相应解释:的确,朱瞻垍在明代仅为平常藩王,但一个普通藩王就能拥有如此巨量的财富,由此也从侧面说明了当时大明王朝所拥有的财富量;同时,古墓中发现的诸多宝石,很多品种并非中原所产的,经鉴定原产地应该是东南亚某处。

《瀛涯胜览》记载,郑和船队在西洋购买了大量珠宝,可郑和从西洋带回来的这些珠宝究竟是什么样子,过去人们并不知晓;而这些宝石如今重见天日,不仅让世人有幸一睹其华美,同时也引出了另一个问题,这些珠宝的数量究竟是多少呢?可以肯定的是,一个普通藩王就能拥有如此巨量的宝石,明朝当时有数百藩王,其宝石数量之巨大就不难想象了;当然,对历史熟悉的朋友或许知道,“郑和下西洋”与外邦通商,多以中原丝绸、瓷器等交换,换取的除了宝石之外,自然还有黄金、白银等物,如此来个“七下西洋”或是“九下西洋”,其大明帝王拥有的“奇珍异宝”恐怕要远远超过秦始皇。

当然,这些仅是专家的惯性思维,不过历史上的“大明水师”称雄数百年,其威名似乎也不比“虎狼秦军”小;军事实力由经济实力所决定,以“大明水师”来推断,似乎也证明了明代帝王的“巨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李... 公元713年,李隆基一尺白绫赐太平公主自尽,太上皇李旦反复求情:“三郎,朕就这一个妹妹了,请你饶她一...
原创 亚... 【历史】中国古代有句话叫做“见风使舵”,意思是指那些做人缺乏原则,而不断改变立场,唯利是图的人。所以...
原创 战... 公元214年,发生了一件事:战死一人,谁能想到上苍竟这样安排,就是死去的这个人,间接导致49年后蜀汉...
历史上的今天 | 著名作家杰克... 1916年11月22日,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克·伦敦逝世。据统计,他一生共计完成150多部短篇小说和...
原创 正... 《三国演义》是小说,与真实的历史有很大的出入,但许多人都是通过演义来认知三国历史的。 同样《说岳全传...
原创 1... 在中国古代,除了武则天时期,享有最高权力的往往都是男性。他们掌握国家权力,制定一系列的规则,其中就包...
原创 美...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作为超级大国来说,历来都是硬碰硬,最典型的,无论是西班牙帝国、大英帝国,还是...
原创 荀... 三国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风云际会的时代,也是每个中国人最为熟悉、喜爱的历史时期。三国时期谋士如云,猛...
原创 若... 如果按《三国演义》的描写来看,颜良算是个死得非常憋屈的猛将了。颜良本来是袁绍手下的王牌,同时也刷得曹...
原创 朱... 朱元璋:强力反腐却越反腐败分子越多,值得人们深思 朱元璋出身社会最底层。深知贪官污吏的害处。 因此...
原创 1... 清末年间,就是中国最屈辱的时期,当时旧中国在西方列强的眼中就是谁都能啃上一口的肥肉。而大清国也是不争...
原创 侦... 古往今来,国家的兴亡都是护国军人和士兵们的责任,同时能护好一方疆土不被外来侵犯也是他们的殊荣。而如今...
原创 6... 国人都听过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但是有的人却不知道丝绸之路还有海陆之分;我们都知道郑和七下西洋,很多人...
通讯|盛唐气象“重现”巴黎 新华社巴黎11月20日电 通讯|盛唐气象“重现”巴黎 新华社记者张百慧 精致小巧、活灵活现的赤金走龙...
造纸的主要生产过程简介 造纸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主要过程为: ⑴ 伐树做材料;⑵ 裁切成适当的长度;⑶ 剥去树皮;...
原创 战... 战国时的墨家科技曾取得较高成就,其思想理念和技术发明在当时具有很强的先进性,但最终却走向了消失,主要...
原创 我... 姓氏是我国悠久历史的象征。一开始,我们只有少数的几个姓氏,它们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了其...
原创 谁...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明思宗朱由检 后人想象图) 崇祯十...
马斯克,回到明朝当吴三桂? 细细想来,马斯克和吴三桂对比一下挺有意思,2人第一次大转变都是因为女人。不同的是,吴三桂是因为身边少...
【“西凤酒”寻周记 探源礼乐文... 在原戢武村中心,有一座别具特色的文化广场。广场上的大舞台,背景是一辆威风凛凛的西周战车,前面还有一座...